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湘东北斑岩型和热液脉型铜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湘东北及其邻区的地质背景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提出斑岩型和热液脉型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含矿斑岩体或岩脉有联系的深部岩浆分异演化而析出的含矿气液流体,与此同时,含矿斑岩体或岩脉定位-结晶时通过周围受热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作用,还可从围岩中萃取少量成矿物质加入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2.
南澎列岛近海海域底拖网鱼类组成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逐月对南澎列岛近海海域作底拖网调查,共捕获鱼类132种,其中软骨鱼类7种(4目6科6属),硬骨鱼类125种(10目58科95属),后 者以鲈形目居多(69种)。全年渔获优质种类为条尾鲱鲤、黑天竺鱼、二长棘鲷、大头狗母鱼、多齿蛇鲻、三线矶鲈、绿布氏筋鱼、多鳞Xi和乔氏台雅鱼等9种,其渔获尾数之和是渔获总数的71.1%。季节性优势种类除全年优势种类外,尚有粗纹Fu、半线天竺鲷、印白姑鱼、静Fu和翼红娘鱼等5种;各种类全的渔获尾数及出现月份数相关,各月份的渔获尾数和渔获种数不相关;渔获物中仅有少量的中上层鱼类(13种)。就适温性而言,该海区鱼类以亚热带性为主并兼有热带性特征,以Shannon、Brillouin、Simpson和McIn-tosh等多样性指标及相应的Hurlbert均匀度指标对逐月样本做估计,这8种指标之间高度显著相关;该海域鱼类的Shannon多样性指标及相应的均匀度指标皆以秋冬季为高,春夏季较低。  相似文献   
93.
选择江苏省盱眙雍小山和仇集黄泥山的白云石质凹凸棒石粘土,以凹凸棒石粘土和白云石为对照,比较它们对磷的吸附特性,在分析吸附性能的基础上阐明白云石质凹凸棒石粘土对磷的吸附机理。结果发现,白云石质凹凸棒石粘土对磷的吸附性能显著优于凹凸棒石粘土,在低磷污染水体中,其对磷的吸附净化能力与活性炭接近,吸附等温曲线呈S型,且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更好,说明白云石质凹凸棒石粘土对磷的吸附可能属于不均匀介质的多分子层吸附。此外,白云石质凹凸棒石粘土与同比例凹凸棒石粘土/白云石复混材料的磷吸附能力相当,而两者均高于单独凹凸棒石粘土与白云石的比例加和。结果表明,白云石质凹凸棒石粘土具有较佳的磷吸附能力,可用作磷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材料。  相似文献   
94.
位群 《北京测绘》2011,(2):52-54
经过近两年的辽宁省多个地区的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探索和实践,介绍了农村土地调查的作业流程,接着对几个主要作业工序进行了详述,总结了主要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5.
应用遥感资料及塔中80 m观测塔探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次强 沙尘暴过境前后情况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近地层短波辐射特性以及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 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过境前后,总辐射、反射辐射明显降低,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滞后, 短波辐射日变化与地面风速日变化相对应,主要受控于湍流作用,沙尘暴不仅严重影响能见度, 而且还严重影响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到天气气候。沙尘暴过境前,地面水平风风向经 历了多次调整,风向调整时,风速减弱,调整之后,风速加大;沙尘暴过境时风速急剧增强,但风向 较为稳定。沙尘暴来临前夕,地面空气干热,处于低压控制之下;而沙尘暴过境时和过境后,地面 空气呈湿冷状态,气压急剧上升,最终处于高压控制之下。整场沙尘暴过程是一个降温增湿增压 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李国明  音俊峰 《安徽地质》2011,21(3):231-234
简要介绍了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河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岩土工程,并探讨了河港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指出以地表信息为对象手段的地球信息科学是未来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前网络化趋势,探讨地球信息科学在INTERNET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
《中等学校的地理学教育》是英国地理学会1980年编辑出版的一本八十年代的地理教师手册。  相似文献   
99.
100.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部,区内已发现下二门油田。该油田在核三上段至核二段下部为纯油藏,核二段上部为具气顶的油藏,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经过40多年勘探开发,在下二门地区油气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油气勘探陷入瓶颈期。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区勘探规模,取得新的油气发现,需要对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再认识进而决定其下一步勘探方向。利用最新勘探和油藏资料,通过烃源条件分析、油源对比、天然气成分分析及油藏精细解剖,重新认识了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泌阳凹陷深凹区的核二段泥页岩发育广,生烃指标较好,已进入低成熟阶段,具备较好的生油条件;下二门地区各层系油气与深凹区的源岩关系明确,表明油气以顺层运移为主,即核二段低熟油应该来自深凹区核二段低熟烃源岩,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原油分别来自深凹区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的成熟烃源岩;下二门地区核二段产出的天然气为低成熟伴生气,明显不同于深层凝析气,并非深层油气沿断层调整而来;下二门地区深层油气资源量大,但目前已发现储量规模有限,这预示着该区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因此,总结下二门地区的油气成藏特点及成藏模式,不仅可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指导,而且可为我国东部类似断陷湖盆含油构造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