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线阵CC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但其外方位元素的强相关性使得法方程出现病态,难以得到稳定的解。本文在基于严密成像模型的基础上,采用SPOT卫星影像对几种常见的去相关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在谱修正迭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去相关方法。根据谱修正迭代法中法矩阵的特征,对初始值乘以一个系数,不仅没有改变原有的无偏性质,而且使其对初值的依赖程度大大的降低。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改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2.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无控制定位改进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单线阵CCD推扫式成像机理出发,以SPOT5卫星为例,充分利用其辅助数据。阐述了利用改进椭球体模型进行无控制点定位算法,按照构建的成像模型对某地区一景SPOT-5影像进行无控制对地目标定位,获得了实地上41.70298m的平面精度;利用两个控制点对其进行修正后达到了17.1677m的平面精度。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等理论知识的回顾和研究分析,本文从地理空间角度构建了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并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进行了新疆各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中学的覆盖率和中学学龄人口覆盖率整体高于小学; 2)各地区存在学校配置数量较高、空间布局有待优化的不一致性; 3)各地区的差异主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学龄人口数量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4.
提出一种基于混合云架构GIS、CORS、MIS集成云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阿里云集成CORS精度位置解算,通过建立自定义地名数据库及点距离搜索算法实现人员位置信息标注、人员快速分组及空间位置定位等功能,解决活动参与人员在村镇缺乏空间信息位置服务问题。系统于2018-01在新疆上线使用,运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云架构地理信息活动管理系统既能实现地理信息大数据快速调用,也解决了不断增长的私有数据存储与安全问题,实现不同云数据整合、存储与无缝集成,系统具有较高鲁棒性、网络均衡负载,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应用需求,对地理信息服务于公众活动提供了良好借鉴,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桑会勇  李爽  魏英策  翟亮 《测绘科学》2019,44(6):317-323
针对京津冀地区多年来重工业较多、结构性污染突出等问题,该文充分利用多期扬尘地表和工业企业污染源、交通网络、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气象和地形数据,结合MODIS AOD产品和环境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佳子集回归方法优选预测变量,构建估算PM2.5和PM10浓度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现京津冀地区2013、2015和2017年PM2.5/PM10年均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制图,分析PM2.5/PM10年均浓度时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PM2.5和PM10浓度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6和0.86,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10.87%和13.54%。  相似文献   
76.
针对RSEI在湿地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不足,基于2014年和2020年夏季Landsat 8影像,结合遥感指数TVDI、NDVI、CMI、FAI和NDSI,构建了一种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WRSEI),较好地监测了湿地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基于白洋淀实验区监测结果表明:WRSEI对水体和水生植被更敏感,可更好地反映白洋淀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时空变化。从空间分析,西南与东北部生态环境状况降低,西南部为水面转化为水生植被,东北部水面转化为浮水植被和种植土地;从时间分析,2014—2020年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改善了40.18 km2,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77.
空间信息网格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的出现为当代的空间信息科学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对空间信息科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将网格技术引入到空间信息的处理和应用中来,成为测绘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本文系统分析了空间信息网格的概念、开展空间信息网格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空间信息网格的特性,同时提出了面向服务的空间信息网格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78.
动态数据库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田娇娇  唐新明  杨平  汪汇兵  翟亮 《测绘科学》2006,31(1):123-124,136
现有的时空数据库模型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数据库的要求。本文分析总结了常用的空间数据库模型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动态“版本-差量”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数据库进行了建库试验。试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和管理复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方便的查询任意时刻的空间信息及其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79.
基于时空数据库的动态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平  唐新明  翟亮  李霖 《测绘科学》2006,31(3):111-113
本文针对当前时空数据库的时空表达,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时空数据库动态可视化的概念,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动画、动态符号和动态地图等技术,对时空数据进行了动态地表达。  相似文献   
80.
利用京津冀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SA多普勒天气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NCEP 0.25° 再分析资料及0.03° 高分辨率地形资料研究了北京2018年7月15—16日暖区特大暴雨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这次暖区特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气团(θse高能区)中,无明显冷空气强迫,斜压性弱,有丰沛的水汽,850 hPa以下出现强水汽辐合。(2)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有3个过程:带状对流建立和局地强雨团影响、北京北部“列车效应”南部雷暴冷池出流造成对流加强和移动、平原地区线状对流重建。(3)暴雨发生前,低层西南风出现风速脉动,低空急流建立。首先在2500—3500 m高度形成低空急流,2 h后2500 m以下风速显著增大,5 h后急流厚度由边界层伸展到700 hPa。急流出口区降压,低层出现气旋性风场或切变,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触发和加强对流。(4)西南低空急流暖湿输送导致高温、高湿、高能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反复重建,这是对流发展加强的重要原因。(5)地面辐合线是对流触发并逐渐组织成带状对流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地面辐合线方向、低空急流轴、回波移动方向三者几乎重叠是造成对流后向传播和“列车效应”的有利条件。(6)太行山和燕山地形对对流触发和暴雨增幅有重要影响。北京最大雨强≥40 mm/h站点中的77.4%位于西南部和东北部200—600 m海拔高度处。偏东风在华北西部太行山局地迎风坡触发对流,西南低空急流在北京北部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处辐合和抬升更为显著,造成局地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