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707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从岩体特征、构造条件、围岩蚀变,以及矿石类型等方面总结了大坪里—向阳坪地区铀成矿特征,开展了铀成矿条件分析。并与沙子江铀矿床铀成矿特征相比较,确定找矿类型为受脆-韧性走滑断裂带控制的硅质脉型热液铀矿,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2.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分析测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周国华 《岩矿测试》2010,29(3):296-300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方法及质量监控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随着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作为关键支撑技术的分析测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是要求分析测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满足区域地球化学编图、环境监测及变化研究的需要,建议以现有54项指标分析测试方法及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某些介质及测试指标的分析测试水平;二是要求开发形成能满足多介质分析、多指标测定、经济有效的一整套分析测试方法体系,以适应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3.
南祁连山前区可以分为露头和盆地区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本区晚中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过程和现今中生界残余层序的分布。本文提出了均匀平板状沉积体后期的构造变形可以利用古地质图以及高精度残余地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古构造带的分析方法,并且对于研究区中生代晚期的古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露头区主要利用古地质图分析方法,研究区集中在赛什腾山-埃姆尼克山北缘的鱼卡和红山地区。盆地区主要利用中生界残余厚度图的分析方法,研究区集中在赛什腾山-埃姆尼克山南侧的赛什腾南部凹陷和马海凸起地区。通过这4个地区古构造特征的研究,提出南祁连山前区中生代晚期在区域性隆升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系列古构造带,古构造活动的特点是形成北西-北北西走向的背斜和向斜构造,这些褶皱的波长为15~20 km,为中尺度规模。同时指出,中国西部多数地区均缺失上白垩统,暗示着当时的中亚地区存在一个广阔的晚白垩世古高原。  相似文献   
184.
进入21世纪中国化探发展路线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化探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重大新进展,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基础上的矿集区、多元素异常集结区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稀有分散元素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评价,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成矿岩体演化与中国西南大地幔柱的初步研究,这些探索性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化探方法技术的应用成果显著,如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多元素分析与分析质量监控方法不断完善外来物覆盖浅钻取样,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全国生态、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方法研究等。在回顾近年化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化探在21世纪的发展,整体思路是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及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需要有将研究、填图、调查、勘查、工程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提出了涉及地球化学填图、矿产勘查与综合利用、能源勘查、生态环境调查、全球变化研究等的12个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5.
根据相干体技术原理和主要参数选取原则,对五阳矿区进行了以断层和陷落柱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解释工作。应用实例表明:相干体技术可有效解决本区断层断点较多、切割关系复杂、空间展布规律难以把握和常规解释误差较大等问题;同时,对不规则环状相邻陷落柱的边界及直径较小的陷落柱都有十分灵敏的反映,特别是对较大断层附近的微小构造也可作出较为可靠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6.
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数量锐减已成为濒危物种。该研究基于北部湾沿岸滨海湿地中华鲎种群调查,利用中华鲎幼鲎栖息地主要大型底栖动物资源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探讨中华鲎幼鲎对资源利用情况及其与各物种之间竞争强弱,进一步采用种间联结性探究中华鲎幼鲎与各物种竞争情况。结果表明:(1)中华鲎幼鲎在底栖群落中属于广生态位物种,其生态位宽度最大(4.252 2);(2)中华鲎幼鲎与各底栖生物均有一定程度生态位重叠,其中与短指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生态位重叠高达0.837 5;(3)中华鲎幼鲎与短指和尚蟹种群动态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种群规模在西背岭和三娘湾地区呈此消彼长状态,自然补充量减少是限制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生态位分析表明,中华鲎幼鲎可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指示物种,建议以中华鲎为旗舰物种开展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宣传。  相似文献   
187.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浊片对内毒素性肝损伤大鼠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sIgA)、多聚免疫球蛋白合体(pIgR)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加白酒灌胃法建立内毒素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并设正常组,每组各6只。药物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IgA、pIgR水平,以及肝脏组织病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AST、ALT均下降(P<0.05),但较正常组高(P<0.05),sIgA、pIgR均升高(P<0.01或P<0.05),但较正常组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脏组织肝细胞脂肪变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改善。结论:清热解毒化浊片能改善内毒素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减轻其炎性细胞浸润及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作用机制与减少肠黏膜sIgA、pIgR的表达、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188.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从城市群尺度看,2007—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总体呈提升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由轻度失调走向中度协同;2)从城市尺度看,长沙市、株洲市已实现中度协同,湘潭市仍为轻度协同,研究期内长沙市复合系统协同度持续强化、株洲市与湘潭市相对弱化;3)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城市群总体协同水平偏低、社会-生态子系统变化缓慢,主要制约序参量为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城市间协同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制约序参量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和污染排放;4)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城市群尺度下需合理制定各子系统有序发展与协同目标,健全城市群财政及公共事务统筹管理机制;在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应补足短板、提升发展能级,不断完善城市间互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9.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用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其演化过程,从抵抗力、吸收力、恢复力和转型力4个维度构建其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以湖南省46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系统受到扰动后,维持原有特性、原有功能和进一步成长的能力,具有复杂性、动态演化性、尺度关联性和可调节性等特征。2)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呈现出开发、存储、释放、更新4个阶段,并与所在城市、区域以及内部企业共同作用,构成多尺度嵌套的自适应循环。3) 2012―2020年湖南省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不断提升,应对扰动的能力持续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从各维度指标看,转型力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吸收力和抵抗力,恢复力增长幅度最小,成为系统整体韧性提升的短板;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韧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0.
莫莫格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处吉林省西部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选择白鹤(Grus leucogeranus)栖息地承载力、蓄洪和固碳3个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对该保护区湿地在2002年、2008年和2013年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利用研究区土壤、植被、水文以及白鹤分布等图文数据,结合室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持水量测试结果,利用Neu法、热量法、蓄洪和固碳等公式对3个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2008年和2013年,该保护区白鹤栖息地容纳白鹤的数量为28 400只、2 468只和4904只;食物容纳白鹤的数量分别为24×104只、2.1×104只和4.3×104只;水体蓄洪量分别为12.35×108m3、11.12×108m3和8.62×108m3;植物固碳量分别为30×104t、17×104t和20×104t。2002~2008年间,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3个主要生态服务功能随湿地的退化而逐渐减弱;2008~2013年间,其3个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恢复,说明湿地保护工作开展得当,湿地退化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