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3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282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1448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25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为掌握钱塘江河口潮波特性的响应机制,采用小波分析法研究了该河口 6 个潮位长期观测站的年平均高、低潮位及年平均涨潮历时等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结合该河口实施的治江缩窄工程及径流周期性变化,探讨了该河口潮波特性时空变 化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1953—2017 年,钱塘江河口呈现出高潮位显著抬升、涨潮历时缩短,低潮位在河口上段略有抬高、中段大幅抬升、下段变化不大的趋势;受治江缩窄工程进展、位置以及径流周期性变化等影响,各站潮波特性的变化在时间上存在差异;钱塘江河口的治江缩窄工程加剧了河口下段的潮波变形和潮波反射,增强了河口上、中段的河流特性,导致高潮位抬升、涨潮历时缩短,是造成潮波特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径流直接影响河口上、中段的潮位和潮流,此外,还通过流速变化改变河床地形而间接影响潮波特性。  相似文献   
902.
根据GPS基线解算给出的方差-协方差阵,详细推导由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差-协办差阵转为大地坐标系的方差-协方差阵.再由大地坐标系的方差-协方差阵转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差-协方差阵,进而导出由直角坐标系的方差-协方差阵直接转到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方差-协方差阵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范例给出解算结果.  相似文献   
903.
就报告文学《喜鹊叫喳喳》的价值和意义,围绕"生态"、"文学"、"经济"和"发展"等话题,生态东阿发展研讨会日前在著名的"中国喜鹊之乡"山东省东  相似文献   
904.
介绍了Microsoft公司的VisualBasic6.0在编写水准测量程序中的实践方法.通过对尝试编写的水准测量程序的实践分析,证明了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可以解决水准测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有效降低野外工作量.该实证研究为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各种测量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05.
基于浙江省政务电子地图服务平台项目的实施和常规制图的需要,阐述了用ARCGIS和ERDAS软件制作全省地貌晕渲,并对数据预处理和制作参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06.
GPS����վ�Ļ��߱仯����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0???GPS???????????????????弰????GPS???????????????仯?? ??????о????????????????????????????????????????????????????????????÷????????????仯?????????????????????????????????÷???????????????????????8.1???????????8.0?????????????????????1????????????????????????仯????????????????????????????????й??  相似文献   
907.
利用粒子追踪、中子活化示踪砂技术以及赵冲久和Yalin等相关公式对黄骅港抛泥区泥沙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抛泥区对黄骅港航道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天气下,抛泥区的泥沙运移主要受潮流控制;在大风条件下,泥沙运移则受到波浪、潮流、风生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抛泥区泥沙几乎不会对航道淤积产生直接影响,其对航道淤积的影响是间接和有限的。  相似文献   
908.
主要介绍了砂岩储层全岩矿物模拟岩心的制作原理、制作方法,并对所制作的模拟岩心和天然岩心进行孔隙特性和实验性能对比评价。研究出一种新型环保硅酸盐类复合胶结剂,找出了影响模拟岩心强度和渗透率的主、次因素。确定了模拟岩心的制作方法,制作出具有完好外观且具有天然岩心的成分特性、孔隙特性、渗透特性、敏感特性和实验规律的模拟岩心,可代替天然岩心进行采油工程措施的室内模拟实验,既填补了无天然岩心就无法进行室内实验的空白.又解决了因天然岩心的非均质性导致实验数据重复性差或无可比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909.
大巴山侏罗纪叠加褶皱与侏罗纪前陆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大巴山是NWW_SEE走向的中央造山带中惟一的向南凸出大型弧型褶皱带,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构造特征明显不协调。研究表明,大巴山弧型构造卷入了侏罗纪地层,因此不属于三叠纪中央造山带。秦岭、大别山和大巴山最新的证据证实侏罗纪曾经发生陆内俯冲作用,大巴山是侏罗纪陆内造山作用的产物。大巴山西侧为典型的叠加褶皱变形样式,三叠纪近东西向褶皱叠加上近南北向褶皱构成横跨型干涉变形图像。由此,确立了侏罗纪复合前陆的存在,证明中国东部甚至亚洲东部侏罗纪陆内造山的广泛性,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是波及亚洲中东部的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910.
晚侏罗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与变形特征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板块构造研究成果与同位素精确定年数据的积累,使我们对发生在中国东部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东亚多向汇聚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球三大洋在晚侏罗世(165±5)Ma近乎同时的开启,以及东亚周边占太平洋、新特提斯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消亡,在中国中东部和东亚地区形成了多向挤压汇聚的燕山期构造体系,即东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简称东亚汇聚).东亚汇聚启动了经典的燕山运动,发育了独特的构造变形特征.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具有两个近乎稳定的刚性陆核,即鄂尔多斯地块和四川(盆地)地块,在它们的周缘形成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多向挤压变形和似前陆盆地,如大巴山晚侏罗世前陆.此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影响了东亚和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板内变形作用,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形成了反映南北向挤压的蒙古弧共轭走滑断裂系统、燕山-阴山陆内造山带、大别山-大巴山侏罗纪陆内造山带等典型的燕山期构造带.东亚汇聚具有深刻的全球构造背景与动力来源,是重要的科学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