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61.
基于Pix4Dmapper的无人机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遥感由于具有机动灵活性高、时效性强、分辨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由于无人机本身的特性和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无人机数据处理成为无人机应用的最大难题,作者结合Pix4Dmapper软件就无人机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开展无人机遥感数据的空三计算、平差计算与正射校正和镶嵌自动处理技术研究,实现无人机数据快速拼接与校准,制作正射影像图,为无人机数据的快速自动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2.
用相对定位法精细测定张北地震序列的时空参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高景春  胡斌 《华北地震科学》1999,17(1):42-46,53
使用笔者改进了的相对地震定位方法对1998年1月10日至5月31日的张北地震序列中ML3.0级以上地震进行了重新测定,由于相对定位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地壳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地震定位的影响,从而取得了较常规定位方法更精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3.
豫西下冶地区上、下石盒子组三角洲旋回沉积与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豫西下冶地区发育了多旋回海退型河控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纵向上沉积特征的变化规律和从建设相开始到破坏相结束的识别标志以及旋回沉积规模,可将本区的三角洲旋回沉积划分为2个大旋回和8个中型旋回。纵向上旋回沉积的变化规律显示,该地区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演化经历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的发展过程。在豫西下冶地区的三角洲旋回沉积中,厚煤层不发育,在各个煤段仅可见少量的薄煤层或煤线,这与本区在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的古地理面貌(中条山和岱嵋寨隆起)及周期性分流河道的迂回变迁而造成较强的河流冲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4.
豫西济源地区早三叠世和尚沟组湖相遗迹化石及遗迹组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济源地区早三叠世和尚沟组滨浅湖沉积中动物遗迹化石共鉴定出9个遗迹属10个遗迹种。包括Arenicolites isp., Beaconites coronus, Cylindricum isp., Palaeophycus heberti, Palaeophycus tubularis, Planolites isp., Psilonichnus isp., Scoyenia gracilis, Skolithos linearis和Taenidium barretti等。根据遗迹化石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可识别出三种遗迹组构1)Scoyenia遗迹组构,反映了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滨湖沉积环境;2)Planolites—Taenidium遗迹组构,属于湖泊水体逐渐变浅的浅湖沉积环境;3)Psilonichnus遗迹组构,代表了水动力由弱到强的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5.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现的Macaronichnus segregatis(分离通心粉管迹)是一种直到微弯曲形状的层内进食潜穴,个体较小,不分枝,长一般7~8 mm,直径1~3 mm,与前人发现的化石在个体大小上存在着差异。它主要出现于四类环境:①三角洲平原河道间低地,②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远端砂坝和浊积扇的中扇到外扇,③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浅湖,④周期性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滨浅湖。不同沉积环境中产出的Msegregatis都分布于粉砂质泥岩中。通过分析各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化学性质以及Msegregatis的形成过程,可得出以下结论:①Msegregatis出现的水动力条件中等,水体能量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宜其生成;②Msegregatis出现的水体化学性质介于贫氧与富氧之间;③Msegregatis是在沉积物沉积后还未固结时由食沉积物生物活动造成的,衬壁的出现反映了软基底性质。  相似文献   
166.
豫西北及晋东南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发育多层风暴沉积并含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风暴沉积层的宏观及微观分析,特别是对各种风暴沉积序列及其所含遗迹化石的组成与分布特点的研究,在太原组碳酸盐岩中已识别出7种风暴沉积类型,与之伴生的遗迹化石有Zoophycos,Palaeophycus,Nereites.,Chondrites,Planolites,Palaeophycus,Helminthopsis,Teichichnus,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和Ophiomorpha等。它们分别形成在海湾-潟湖、潮间-潮下浅滩、局限台地和潮下开阔台地沉积环境。该成果既可丰富我国华北盆地早二叠世含煤岩系的沉积类型,也可为深入研究该区早二叠世沉积演化乃至成煤与成气的古环境条件提供事件沉积和生物学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7.
现代生物遗迹的特点、分布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沉积物性质的关系,对遗迹化石及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但现代生物遗迹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研究成果较少。文中论述了滦河三角洲潮坪环境中现代生物遗迹的组成、组合与分布特征,并分析了遗迹组合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 (1)层面遗迹以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腹足动物的爬行迹和拖迹为主; 层内遗迹包括垂直或高角度倾斜于层面的潜穴、平行于层面的潜穴,以居住迹为主,丰度高,类型多样。(2)建立了3种生物遗迹组合: 遗迹组合I以Y形和垂直管状潜穴为特征,局部丰度较高,表层潜穴和层面拖迹不发育,造迹生物主要为沙蚕和螃蟹,沉积物底层具有砂含量较高、水动力强、有机质含量低的特点,显示其出现于三角洲潮坪砂质沉积环境;遗迹组合Ⅱ以各种形态的层内潜穴和大量的层面爬行拖迹为特征,层内潜穴包括垂直管状、J形、U形、Y形和分枝形潜穴,丰度高,造迹生物主要是沙蚕和螃蟹,层面遗迹常见爬行拖迹和足辙迹,造迹生物主要为沙蚕、螃蟹、扁玉螺、寄居蟹,沉积物底层具有高泥质含量、高含水率和高有机质含量的特点,形成于三角洲潮坪中低潮区;遗迹组合Ⅲ以与层面近似垂直和与层面近似平行的层内潜穴以及大量的层面运动迹为特征,与层面近似垂直的潜穴包括垂直管状、J形、U形、Y形和复杂分枝形潜穴,造迹生物主要是螃蟹、泥甲虫及其幼虫, 与层面平行的表层潜穴主要是蝼蛄、泥甲虫及其幼虫营造的,层面上的运动迹常见为螃蟹足辙迹和鸟类足迹,沉积物底层具泥质含量高、含水率低、有机质含量高、底质固结程度较高的特点,产生于三角洲潮坪高潮区。(3)基于对遗迹组合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底层性质和沉积环境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三角洲潮坪生物遗迹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布模式。该研究成果既可作为古代三角洲潮坪沉积环境的判识依据,也可为相似遗迹化石组合的沉积环境恢复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68.
视频GIS技术的大力发展和在监控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智能监控管理技术的进步,现今已成为研究热点。据此,利用视频GIS技术构建智能监控系统,并应用到基础工程建设中,以便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的智能化。依次从需求和技术方面论证了建立视频GIS小型基建智能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分析了系统能产生的效益,本研究结果为视频GIS技术推广提供了新思路,为小型基建管理提供了智能化手段。  相似文献   
169.
用等压法测定了298.15 K下氯化物型含铷卤水的三元子体系KCl-Rb Cl-H2O的等压平衡浓度,混合溶液的离子强度范围从0.5 mol·kg-1到4.9 mol·kg-1。由实验结果计算了混合溶液的渗透系数、水活度,根据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参数化研究,拟合得到了描述KCl-Rb Cl-H2O混合溶液中离子间相互作用的Pitzer混合参数。用Pitzer模型计算的混合溶液的渗透系数、水活度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0.
“共用宗地”原指有几个土地使用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分权属界线的一宗地,该概念现已套用到对存在多个土地使用、不同土地用途、不同使用权类型(这些要素单独或交叉混合)而难以划分界线的宗地.对于常见的住宅楼或住宅小区等共用宗地,已有不少可操作的规定.但住宅楼和住宅小区以外的共用宗地数量和种类也不少,住宅楼和住宅小区以外的共用宗地数量和种类也不少,笔将常见类型简要归纳为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