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磁县大名断层分段特征及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邯郸市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对磁县—大名断层的分段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探槽开挖及测年结果的分析,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磁县—大名断层从东向西可分为3段:大名—临漳段、磁县—峰峰段和南山村—岔口段,3段呈左阶展布。研究表明:磁县—峰峰段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的证据;西段活动性较强;大名—临漳段沿线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其活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上覆沉积层的影响,磁县—峰峰段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带,因沉积物厚度逐渐减薄而表现为上断点由东向西逐渐变浅,在南山村—岔口段表现为明显的地表破裂带。  相似文献   
112.
选取贵州喀斯特区草地生态条件下5个不同区域的石灰(岩)土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应的理化性质及发生特性,探讨了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确定了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中,供试土壤的诊断层包括:暗沃表层、雏形层和粘化层等,诊断特性包括:热性土壤温度状况、常湿润土壤水分状况、均腐殖质特性、腐殖质特性、盐基饱和、碳酸盐岩岩性、铁质特性、石灰性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土壤系统分类,结果显示:5个供试土壤分别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普通黑色岩性均腐土、腐殖钙质常湿雏形土和腐殖钙质常湿淋溶土等亚类。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分析西安地震台近几年各个方向记录到的影区地震,详细阐述Lg1、Lg2波的确认方法,运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给出S波与Lg1、Lg2波的走时关系式,提高影区地震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为单台大震速报和日常分析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4.
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动气象站是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和自动数据采集处理的地面气象观测系统,需要台站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数据维护及自动气象站维修,保证其设备运行正常,采集到的气象资料才符合"三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5.
金沙江流域面雨量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ICAPS系统提供的金沙江流域内64个气象站2005~2008年逐日08~08时降水资料,由各台站日降水量的算术平均计算出流域逐日面雨量,从而分析金沙江流域面雨量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年平均降水总量为807mm,较嘉陵江、乌江流域偏小15%左右;较三峡区间偏小23%;雨季(5~10月)降水量为720mm,占全年的90%;旱季(11月~次年4月)降水量为86.9mm,占全年的10%;比较金沙江流域和三峡区间逐日降水的年分布曲线发现,金沙江流域夏季风推进迅速而撤退缓慢,三峡区间夏季风推进缓慢而撤退迅速;青藏高压南部的东北气流、南亚西南气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部东南气流的辐合线是金沙江流域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16.
湘中丘陵区竹杉混交对毛竹林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纯林为对照,研究了湘中丘陵区竹杉混交林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与毛竹纯林相比,竹杉混交林土壤容重降低1.04%~9.41%,0~60cm 土层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高4.17%、0.99%,非毛管孔隙增加9.16%;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以及有效钾含量比毛竹纯林分别高9.13%~51.85%、1.42%~41.35%、37.50%~50.00%、45.78%~81.71%、24.51%~27.43%;0~20cm 土层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多56.17%、30.77%,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12.73%,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55.63%~59.45%;灰色关联度表明,竹杉混交林土壤质量(0.7101)优于毛竹纯林(0.6232).  相似文献   
117.
运用当代成矿学和找矿新方法新技术,通过典型矿床与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研究,地质与物化探等综合研究,建立一套符合本区热液型铀矿床自身特点的地质预测新技术,解决与剪切带相铀矿床控矿成矿构造识别和热液铀矿床垂向地球化学分带等关键技术,增强深部隐盲矿床的预测能力,为铀资源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采前煤柱稳定性研究是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估和开采方案设计的关键。以山东某矿深井巨厚砾岩条件工作面开采遗留煤柱为背景,采用案例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对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机制及其煤柱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的简化力学模型,探讨了引起煤柱变形的主要应力来源和变形形式,推导了在协同变形条件下煤柱的应力-应变关系。以此为基础,综合煤柱煤体应力、围岩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等条件,提出了煤柱整体失稳的力学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巨厚岩层-煤柱失稳诱发冲击与煤柱的位置、尺寸和上覆岩层运动或变形关系密切,上覆岩层运动或变形是诱发煤柱失稳的动力因素;巨厚岩层-煤柱的变形主要包括受集中力F压迫的协同挠曲压缩变形和受集中力G作用的重力沉降变形,二者保持内在协调性;巨厚岩层下煤柱整体失稳的工程判据为煤柱煤体平均支承应力p超过其平均极限支承强度Rc(p≥Rc);评估得到遗留的50 m煤柱具有强冲击危险性,并通过优化开采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对相似条件煤柱留设及其稳定性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