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331篇
地质学   530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分析测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周国华 《岩矿测试》2010,29(3):296-300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方法及质量监控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随着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作为关键支撑技术的分析测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是要求分析测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满足区域地球化学编图、环境监测及变化研究的需要,建议以现有54项指标分析测试方法及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某些介质及测试指标的分析测试水平;二是要求开发形成能满足多介质分析、多指标测定、经济有效的一整套分析测试方法体系,以适应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2.
进入21世纪中国化探发展路线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化探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重大新进展,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基础上的矿集区、多元素异常集结区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稀有分散元素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评价,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成矿岩体演化与中国西南大地幔柱的初步研究,这些探索性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化探方法技术的应用成果显著,如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多元素分析与分析质量监控方法不断完善外来物覆盖浅钻取样,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全国生态、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方法研究等。在回顾近年化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化探在21世纪的发展,整体思路是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及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需要有将研究、填图、调查、勘查、工程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提出了涉及地球化学填图、矿产勘查与综合利用、能源勘查、生态环境调查、全球变化研究等的12个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3.
应用钠土泥浆,解决了锡坑矿区复杂地层钻进中运用其它措施难以解决的塌、漏、掉等问题,保证了后续施工的钻孔质量,提高了钻进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钠土泥浆与钙土泥浆及其它无固相冲洗液类比分析,得出了钠土泥浆在该矿区取得好成效的机理。针对赣南构造破碎带型复杂地层钻进中存在的问题,借鉴锡坑矿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应重视对钠土泥浆的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4.
根据相干体技术原理和主要参数选取原则,对五阳矿区进行了以断层和陷落柱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解释工作。应用实例表明:相干体技术可有效解决本区断层断点较多、切割关系复杂、空间展布规律难以把握和常规解释误差较大等问题;同时,对不规则环状相邻陷落柱的边界及直径较小的陷落柱都有十分灵敏的反映,特别是对较大断层附近的微小构造也可作出较为可靠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膝关节镜术后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且行关节镜下清扫术后辨证为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止痛健骨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HSS)评分,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β)]水平,骨代谢指标[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29/32),对照组为71.88%(2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HSS评分及NO、IL-β、TGF-1β、COMP、CTX-Ⅱ、CTX-I、MMP-3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减轻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术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66.
伴随素养本位教育的改革潮流,建设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课程成为师范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是地理师范专业核心课程,是衔接中学与高校地理研学旅行的主要课程。本文基于ADDIE模型的一般步骤,构建了师范专业核心素养本位课程改革模式,分析得出《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支撑的核心素养,并根据学情分析结果,设计了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系统化教学管理、项目式学习模式、多元教学评价、素养取向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素养本位下《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7.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从城市群尺度看,2007—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总体呈提升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由轻度失调走向中度协同;2)从城市尺度看,长沙市、株洲市已实现中度协同,湘潭市仍为轻度协同,研究期内长沙市复合系统协同度持续强化、株洲市与湘潭市相对弱化;3)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城市群总体协同水平偏低、社会-生态子系统变化缓慢,主要制约序参量为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城市间协同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制约序参量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和污染排放;4)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城市群尺度下需合理制定各子系统有序发展与协同目标,健全城市群财政及公共事务统筹管理机制;在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应补足短板、提升发展能级,不断完善城市间互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8.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用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其演化过程,从抵抗力、吸收力、恢复力和转型力4个维度构建其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以湖南省46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系统受到扰动后,维持原有特性、原有功能和进一步成长的能力,具有复杂性、动态演化性、尺度关联性和可调节性等特征。2)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呈现出开发、存储、释放、更新4个阶段,并与所在城市、区域以及内部企业共同作用,构成多尺度嵌套的自适应循环。3) 2012―2020年湖南省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不断提升,应对扰动的能力持续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从各维度指标看,转型力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吸收力和抵抗力,恢复力增长幅度最小,成为系统整体韧性提升的短板;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韧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9.
塔里木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模拟与RCP4.5情景下的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塔里木河流域1986-2005年气温、降水逐日格点数据和MPI-ESM-LR模式驱动的CCLM区域模式模拟数据,评估了CCLM模式对塔里木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模拟能力。同时采用EDCDF法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预估数据进行偏差校正,并计算了2016-2035年极端气候指数。结果表明:该区域气候模式对塔里木河流域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特别是气温空间相关系数在0.97以上;该模式对于极端气候事件也有着较强的模拟能力,大部分极端气候指数的空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偏差校正,有效地提高了气候要素及相应的极端气候指数的模拟精度。预估未来RCP4.5情景下,塔里木河流域未来(2016-2035年)极端暖事件(暖期持续指数、气温日较差、暖昼、极端最高气温)有增加的趋势,未来流域中部的干旱可能更严重,而流域内环塔里木盆地区域将变湿。  相似文献   
170.
基于RTK-GPS技术的干热河谷冲沟沟头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精度实时动态差分GPS(以下简称RTK-GPS)技术对干热河谷冲沟进行野外调查,获取36个不同活跃度类型沟头的形态参数,研究不同活跃度类型之间沟头的形态特征差异,并分析集水区、沟床植被盖度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沟头不同活跃度类型之间,其跌坎高差、沟床比降差异最为显著,可作为沟头活跃度类型野外判别的主要参考指标;沟壁坡度、宽-深比等的差异较为显著,亦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沟头活跃程度。2.沟床植被盖度与各形态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显著,表明沟床植被盖度可作为形态参数的综合替代性指标。同一活跃度类型的沟头,其跌坎高差、沟床比降等与沟床植被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沟床植被盖度的增加(或减小),跌坎高差、沟床比降均呈减小(或增加)趋势。3.集水区植被盖度与各形态特征参数的关系不显著,表明干热河谷集水区植被盖度对沟头发育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