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long-term changes of monthly sea surface wind speeds over the China seas from 1988 to 2015. The 10-meter wind speeds products from four major global reanalysis datasets with high resolution are used: 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 data set(CCMP), NCEP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 data set(CFSR),ERA-interim reanalysis data set(ERA-int) and 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 data set(JRA55). The monthly sea surface wind speeds of four major reanalysis data se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rough comparisons with the longterm and homogeneous observation wind speeds data recorded at ten station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1) the wind speeds bias of CCMP, CFSR, ERA-int and JRA55 are 0.91 m/s, 1.22 m/s, 0.62 m/s and 0.22 m/s, respectively.The wind speeds RMSE of CCMP, CFSR, ERA-int and JRA55 are 1.38 m/s, 1.59 m/s, 1.01 m/s and 0.96 m/s,respectively;(2) JRA55 and ERA-int provides a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monthly wind speeds, while CCMP and CFSR tend to overestimate observed wind speeds. And all the four data sets tend to underestimate observed wind speeds in Bohai Sea and Yellow Sea;(3) Comparing the annual wind speeds trends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the four data sets at ten stations for 1988-1997, 1988–2007 and 1988–2015, the result show that ERA-int is superior to represent homogeneity monthly wind speeds over the China seaes.  相似文献   
12.
三沙市海域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使用1993-2011年的台站和卫星高度计资料详细分析了三沙市海域近19 a的海平面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三沙市周边海域海平面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区域特征明显。海平面变化除了明显的年和半年周期,2~3 a、4~7 a和准9 a的周期也较显著。海平面长期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且空间分布上区域特征显著,西沙群岛南部海域海平面上升趋势最强,西沙群岛北部与中沙群岛西部次之,南沙群岛东部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快,南沙群岛西部上升趋势最弱。受大气环流等异常气候事件的影响,1998年和2010年海平面的年际变化波动较大,年变化振幅显著偏高。未来三沙市海平面将继续上升,预计2030年、2050年、2070年和2100年海平面将比常年分别升高约11 cm、20 cm、30 cm和45 cm。  相似文献   
13.
近30 年渤海水文和气象状况的长期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渤海和北黄海西部沿岸 7个海洋站 1 965— 1 997年实测海洋表层水温和盐度及地面气温和降水等 4个水文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作了分析 ,得出渤海在这 32年期间海表温度年变率为 0 .0 1 5℃ /a ,由此推算得出 32年升高 0 .48℃ ;海表盐度年变率为 0 .0 4 2 /a ,32年升高 1 .34;气温年变率为 0 .0 34℃ /a ,32年升高 1 .0 9℃ ;降水年变率为- 2 .73mm/a,32年减少 87mm。这 4个要素之间及其与厄尔尼诺指数之间的超前 /滞后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海温与气温的年际变化相关关系最密切 ,相关系数达到 76.5 % ,置信度高于0 .99。其次是盐度与降水 ,它们之间亦有良好关系。同年盐度和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43.6% ,盐度落后降水一年时相关系数为 - 39.2 % ,置信度均高于 0 .95。由此可推知 ,盐度变化平均落后降水约半年。渤海水文气象状况变化与厄尔尼诺有一定关系 ,其中以降水与厄尔尼诺关系最密切 ,1 982— 1 983年厄尔尼诺期间渤海气温和水温较高 ,降水显著偏少且海水盐度显著偏高。  相似文献   
14.
ERA-Interim 再分析数据在中国沿海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1979~2012年的中国沿海台站观测数据对ERA-Interim(简称"ERA-I")的气温、气压和海温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1)从常年平均来看,ERA-I气温、气压和海温多年月平均变化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可以反映气候态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台站观测数据相比,ERA-I气温平均偏高0.19℃,气压平均偏低0.17 h Pa,海温平均偏高0.70℃。(2)从年际变化情况来看,ERA-I和台站观测的气温、气压和海温变化趋势一致,气温和海温呈上升趋势,气压呈下降趋势。但在海南岛附近使用ERA-I气温做年际变化分析和在东海台湾海峡至北部湾沿岸使用ERA-I海温做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要谨慎。(3)从月均变化分析来看,ERA-I月均气温、气压和海温数据与台站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误差空间分布来看,ERA-I气温在黄海沿岸平均误差最小,ERA-I气压在渤海沿岸平均误差最小,ERA-I海温在南海沿岸平均误差最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ERA-I月均海温在渤海和台湾海峡附近沿岸平均误差较大(部分站均方根误差超过2.5℃),在上述区域使用ERA-I海温数据时应考虑其产品偏差。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海平面上升分析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直接源于观测资料数据集的质量。本文以站位数量较多、站位分布较广、历史资料序列较长的美国为例,详细介绍了典型站潮位观测数据的核定分析及初步应用。通过借鉴使用其他国家资料核定及分析方法,结合我国验潮站分布情况及资料状况,建立一套连续、基准面统一的海平面观测资料,对于我国的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9—2001年月平均海面高度资料讨论了青岛和胶州湾附近海面高度的年变化。结果表明:各验潮点夏季的海面高度普遍高于冬季的海面高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此外,夏季胶州湾口外的海面高度低于胶州湾内的海面高度,表现为由北向南下倾的海面坡度。同时说明了形成这利海面坡度的原因。文章还利用动力学原理探讨了夏季风和海面坡度的动力作用,及其对月平均海流的影响,强调指出了夏季风和海面坡度所产生的压强梯度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To support navig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in coastal waters, marine opera- tional forecast models must b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A forecast model must guarantee that it is scientifically sound and practically robust for performance and must meet or excel all target frequencies or durations before being released to the publi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ndard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for evaluation of operational marine forecast models. The primary variables to be evaluated are water lev- els, currents and water density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相似文献   
18.
渤黄海沿海季节性海平面异常偏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范文静  高志刚 《海洋通报》2012,31(6):613-620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区域海平面变化还受局地海温、海流、风、气温、气压和降水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导致季节性海平面异常出现的次数偏多,程度加大。使用中国沿海及西北太平洋近30年的水位、气温、海温、气压和风等水文气象资料,初步探讨了渤黄海沿海季节性海平面异常的变化规律和成因。渤黄海沿海异常高海平面均发生在1-3月份和10-12月份,6-9月份很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异常值明显增大。异常海平面发生期间的气压较常年同期偏低,风多为离岸或者向岸风,风生流引起水位的变化;同时段的气温、海温与异常海平面的相关系数较低,影响不大;同期的海平面处于多个长周期振动的高位重合期,各振幅叠加的结果近8 cm。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沿海海表温度均一性检验和订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惩罚最大T检验(Penalized Maximal T test,PMT)方法,选取均一的邻近气象站为参考站,基于月平均地面气温(SAT)资料,利用相关系数权重平均方法构建参考序列,同时结合元数据信息,对1960-2011年中国沿海27个海洋观测站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进行了均一性检验与订正,并分析了造成海表温度序列非均一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洋台站海表温度资料存在较为严重的非均一性问题,几乎所有的台站都存在断点,仪器变更(包括人工观测转自动观测)(占总断点数的52.4%)和迁站(占总断点数的33.3%)是造成序列非均一的主要原因。整套资料负订正量所占比例较高,这种负订正量与人工转自动观测后海表温度观测值偏低有密切关系。这也使得订正后中国沿海平均海表温度趋势与订正前存在明显差异,订正后中国沿海海表温度呈明显的加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代表了世界水位观测技术的前沿,通过对GLOSS现状的研究,了解其目前工作的重点、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结合我国的海洋站观测现状,提出我国海洋站观测工作中的一些建议:海洋站观测工作中要注意加强水位观测基准的核定和连测,充分发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应有的作用,监测并确定观测站附近地面升降运动;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为目开展海洋站观测工作;各观测要素之间有着重要的相关,应该重视和加强各要素的同步观测以提高水位数据的准确性;尽量维护数据的均一、稳定,并正确填报数据文件;要加强元数据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