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31.
基于1988年的TM影像和2000年的ASTER影像解译的福建省泉州市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在GIS支持下揭示了研究期内泉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特征,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闽南文化的价值观、居住方式的演化以及县域产业结构差异对泉州土地利用变化也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32.
1990年代以来日本大都市圈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既有研究综述了1990年代以来日本大都市圈的发展动态。1990年代初期,东京都市圈郊区扩张的势头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中心区的人口增加,即人口的都心回流趋向。究其原因,泡沫经济中持续上升的地价于1986~1991年间开始回落,由此引发了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建设,带动了诸多价格适中的商品住房供给。此外,伴随少子化,人们为追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的势头也已减弱;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反而为了追求便利性从郊区的独立住宅迁往市中心居住,郊区一些公共交通不便的居住区人口开始减少。在地方都市圈,类似的现象也已出现,甚至还存在总人口减少的可能。在此状况下,抑制郊区开发、建设紧凑城市的规划政策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33.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EM) project, part of the Asia-Pacific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trategy (APEIS) project,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to detect, monitor, and assess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degradation, and their impac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system primarily employs data from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MODIS) sensor on the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EOS-) Terra/Aqua satellite,as well as those from ground observations at five sites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systems in China. From the preliminary data analysis on both annual and daily variations of water, heat and CO2 fluxes, we can confirm that this system basically has been working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latent flux and CO2 flux are much greater in the crop field than those in the grassland and the saline desert, whereas the sensible heat flux shows the opposite trend. Different data products from MODIS have very different correspondence, e.g. MODIS-derive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has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measured ones, but LAI and NPP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ground measurement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algorithms used to process MODIS data need to be revised by using the local dataset. We are now using the APEIS-FLUX data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model, which can simulate the regional water,heat, and carbon fluxes. Finally, we are expected to use this model to develop more precise high-order MODIS products in Asia-Pacific region.  相似文献   
434.
接栋正  汤小华 《热带地理》2006,26(4):323-328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物元可拓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福建省2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建立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判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各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层;模型的综合关联度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划分成4个等级,分项指标关联度则揭示了各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福建省城市化的实际状况,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35.
从中国东部山东的荣成、诸城和莒南地区采集的四个榴辉岩样品中,柯石英的假象以包裹体的形态产在石榴石内。次浑圆状石英包裹体由中心不规则状石英多晶集合体和边缘放射状纤维组成。有些包裹体还含细粒钾长石。石英也可呈多边形晶体产在基质中。榴辉岩样品中的原生组合主要由石榴石(镁铝榴石=23—40mol%和钙铝榴石=15—30mol%)、绿辉石(硬玉=38—57mol%和锥辉石=0—4mol%)、角闪石、白云母、磷灰石和金红石组成。原生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由韭闪石到镁绿闪石。荣成和莒南的样品中还有原生蓝晶石。在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次生矿物有:韭闪石(或基性韭闪石)、绿帘石以及钠质普通辉石和钠质斜长石的后成合晶。柯石英—榴辉岩阶段的p—T条件大约为>2.8GPa和800—840℃。榴辉岩呈独立的岩体零散地分布于中朝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间的缝合带附近。含有柯石英或其假象的高压榴辉岩在华东和华中的前寒武纪地体中可能有广泛的分布。  相似文献   
436.
全球变暖与农业气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37.
应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黄秉维教授的邀请,国际著名气象学家日本筑波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吉野正敏教授于四月五日至四月十二日专程来北京讲学。  相似文献   
438.
一、绪言世界上,在非洲、中东近东、欧亚大陆中南部到中国西部是一片广大的干旱地区。(图1)其中以非洲至中东近东的部分最广大。图1的黑粗线表示寒流。寒流表层水温低,所以加强了附近一带的中纬度高压带,下沉气流盛行,以致大陆西岸部分,沙漠一直伸到海岸。这些从图1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439.
库车坳陷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利用回剥技术对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4个井点和邻区的两个井点进行沉降史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基底总沉降曲线与构造沉降曲线相似,沉降曲线呈上凸式。克拉苏构造带和拜城凹陷的沉降史特征与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沉降特征总体相似,只是各阶段的沉降速率、沉降量不同,反映了构造运动从北向南传递,沉降中心从北向南迁移的过程。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沉降特征主要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的曲线形态由缓到陡,反映了新生代以来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一直处于挤压的应力环境中,且挤压程度由弱到强,直到第四纪最终定型,为典型的前陆盆地沉降特征。亦反映了天山造山过程中,库车冲断褶皱带由北向南推进,并最终到达秋里塔格构造带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0.
库车前陆盆地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分段特征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通过对研究区内不同位置的5条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发现DQ94-226测线以西的盐上地层主要发育南倾被动顶板反冲断裂,盐层发育盐枕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盐下地层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和逆冲断裂带;DQ94-226测线以东的盐上地层发育向南逆冲的大型断裂,盐层发育盐推覆构造,盐下地层主要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和突起构造(pop-up)。平衡剖面分析表明,东西两段的南北向构造缩短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西段的构造缩短明显大于东段。沉降史分析表明自东向西,构造活动的幅度依次增大,西段的构造活动明显比东段强烈。由此认为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可以分为东西两段,即西段的库车塔吾构造带和东段的迪那构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