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军  王硕  夏天成 《北京测绘》2014,(2):109-111
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的空间基础数据,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公众服务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目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需求,总结现有地形图的更新技术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快速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32.
33.
黔北务川地区发育有大量脉状重晶石矿床,且部分重晶石矿床常伴有萤石产出,其特殊性颇具研究价值。本文以务川地区蕉坝、田坝、金竹堡、清水和温泉等5个典型的脉状重晶石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关键控矿因素等开展综合研究,并与川东南和渝东南的典型热液脉状重晶石矿床进行对比,为区域重晶石找矿提供理论支撑。基础地质调查显示,重晶石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和桐梓组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之中,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矿体产状及空间分布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条带状、斑点状,矿石结构以不等粒板柱状变晶结构、镶嵌结构、溶蚀交代结构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重晶石和萤石,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的寒武系黑色岩系可能是钡的主要供给源,区域性大型隐伏断裂及其相关次级断裂是引起基底地层中的钡不断迁移、活化并进入裂隙或断层破碎带成矿的关键因素,该类矿床成因类型归属低温热液型重晶石矿床。总体而言,务川地区热液型重晶石矿床与川东南、渝东南地区热液型重晶石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机制,它们可能为同一地质事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4.
贵州新元古代大塘坡期巨量锰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元古代大塘坡期,贵州松桃等地形成锰矿集聚区,并发育4个世界级锰矿床,累计探明锰资源量达7亿t。但是什么地质条件下,能导致如此巨量的锰质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含锰岩系大塘坡组基底板溪群及海底火山岩中锰含量特征、江南造山带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解体与锰矿成矿关系分析,认为基底板溪群中锰含量高,MnO含量达到0. 16%,板溪群风化壳中锰含量更高,MnO达0. 88%。板溪群中的同期岛弧玄武岩含MnO更高,达到0. 25%,它们可能是锰矿成矿的物源层,是形成巨量锰矿的基础;江南造山带造山挤压变质作用,引起板溪群和岛弧玄武岩中锰质活化、迁移富集;Rodinia超大陆解体,在650 Ma发生拉张裂谷作用,使活化富锰变质流体沿着断裂喷流出海底,形成大量锰矿。  相似文献   
35.
哈尔滨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哈尔滨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在127年中上升了2.7℃。主要冬季升幅最大,春季次之,再次为秋季,夏季升幅最小。平均最低气温的升幅较明显,远高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幅,冬季最低气温的升幅最大夏季的升幅次于春季;秋季升幅最小。另外还分析了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6.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断裂类型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柴西地区油气成藏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我们借助生长断层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出该区断裂在演化上总体可归纳为两个主要形成时期和4种表现形式:早期形成时期(E1+2?N),中生代以来开始活动,多数终止于下油砂山组末(约14.9 Ma); 晚期形成时期(N?Q),上油砂山组开始活动,狮子沟组(约8.2 Ma)以来活动尤为剧烈,持续至今。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限于下或上构造层的生长断层; 贯穿下、上构造层的生长断层和后期断层4类。柴西地区的这种断裂构造特征,与青藏高原的分阶段隆升相对应,控制着该区的油气运移、成藏、保存及改造,对我们在柴西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7.
宁夏煤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采矿区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义进行简单论述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宁夏的煤炭资源概况、发展现状及采矿区的地质灾害,并提出了宁夏煤炭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生态保护应坚持的原则与采取的办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38.
一系列的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床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寒武系底部,前人对多金属矿特征、成因等方面进行许多研究,但对Mo-Ni、V、P和Ba矿的成矿顺序研究较少。本文对云南德泽、贵州纳雍-坝黄-天柱及湘西柑子坪等地区的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多金属矿的成岩成矿环境、矿石矿物微观特征、成矿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结合元素富集层出现先后可将寒武系底部成矿作用自下而上分为四个成矿序列:即磷矿成矿序列、重晶石矿成矿序列、钒矿成矿序列、镍钼矿序列。同时,根据岩石组合、矿物组合、含矿性等特征,将贵州境内Mo-Ni、V、P和Ba矿床划分为三个成矿区,即纳雍-遵义-福泉黔中镍钼成矿区、铜仁-镇远-岑巩黔东南钒(镍钼)成矿区、天柱-新晃重晶石成矿区。  相似文献   
39.
基于一维固结方程和对流-弥散方程,提出了一种用于污染泥堆场处置中自重固结与污染物迁移耦合问题的求解方法,其中,自重固结方程由解析解直接求解,污染物迁移方程由显示差分法求解。在自重固结方面,新方法可考虑线性的压缩关系和渗透关系;在污染物迁移方面,新方法能够考虑对流、扩散、机械弥散、线性和非线性吸附以及孔隙率相依的有效扩散系数。新方法与CST1数值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所提出的解,分析了固结效应、压缩系数、渗透系数和污染物初始分布形式对污染物在淤泥中迁移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固结效应、压缩性、渗透性和污染物的初始分布形式对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固结效应能显著地加速污染物的流出;土体的压缩系数越大其污染物累计流出质量越大;土体的渗透系数越大其污染物累计流出质量越大;污染物的初始分布形式对污染物的流出速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