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尖紫蛤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在广东鉴江它的栖息密度为3.5~7.0个/m~2。生活在比重1.0006~1.0007,水温19.2~30.8℃,pH 值6.9~7.2.流速0.243~0.704m/s,透明度为0.38~0.60m 的咸淡水交汇处,从低潮区至水深3m 的沙滩均有分布,栖息深度一般为0.30~0.50m,最深可达0.70m。食料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雌雄异体,繁殖期在9~10月,一周龄个体平均大小为37.5mm×16.5mm×8.2mm。在鉴江尖紫蛤的年产量约5万kg。  相似文献   
12.
嵌线螺科(Cymatiidae)贝壳呈纺锤形、梨形或棒槌状,表面多具外皮和绒毛。壳质坚厚,螺层表面通常有肿肋。壳口一般呈卵圆形或圆形,唇厚,具齿肋。前沟长或短,后沟不明显·厣角质。  相似文献   
13.
嵌线螺科(Cymatiidae)贝壳呈纺锤形、梨形或棒槌状,表面多具外皮和绒毛。壳质坚厚,螺层表面通常有肿肋。壳口一般呈卵圆形或圆形,唇厚,具齿肋。前沟长或短,后沟不明显。厣角质。足短小,后端钝,触角呈锥状,眼位于触角基部的外侧。齿式2·1·1·1·2,中央齿大,末端齿尖多,侧齿边缘有小齿,内缘齿通常有不发达的小齿,外缘齿呈针状,边缘不具齿。  相似文献   
14.
斑玉螺(Natica maculosa Lamarck)俗称“蚶虎”或“花螺”,是蚶、蛤等双壳类的主要敌害之一。1975年10月至1976年4月,广东省阳江县海水养殖场在20亩的泥蚶(A.granosa)苗埕内,养殖1亿2千万粒蚶苗,竟有7千多万粒被斑玉螺所侵食,造成生产上很大的损失。为了探索防除斑玉螺的方法,我们先后于1975年9、10月和1976年8月,在该场海陵分场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进行了斑玉螺生态调查,并以泥蚶为保护对象,在蚶埕进行斑玉螺的防除试验,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无裂栉江珧Atrinapectinata 4种类型 (青口 ,黄口 ,棘螺 ,沙螺 )的外壳测量、解剖观察 ,对其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对有关参数进行了显著性检验 ( t检验 )。结果表明 ,这 4种类型的贝壳形态和后闭壳肌的相对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沙螺与青口及黄口间的差异极为显著 ,棘螺的壳形及闭壳肌的大小变化幅度最大。由此提出 ,应对无裂栉江珧现定种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沙群岛的双壳纲贝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双壳纲贝类141种,分隶于5亚纲8目36科77属。从种类的组成中,帘蛤科有18种,蚶科15种,扇贝科11种,鸟蛤科10种,锉蛤科8种,贻贝科、海菊蛤科和樱蛤科各7种,砗磲科6种,其他各科的种类均在5种以内。按种的性质而论,大多数属于和珊瑚礁有密切联系的热带种或亚热带种,区系性质为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印尼-马来亚区。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国广东,广西沿海的蚶科软体动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整理。解放后,李国藩(1956)报导了汕尾的蚶科5种;张玺等(1960)报导南海的蚶科14种;蔡英亚等(1976)报导海陵岛的蚶科10种。以上报告除了重复的种类外,至今尚未超过20种,这些种类估计还不及两广近海所蕴藏的蚶类的半数。蚶是主要的食用贝类,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的种类最多。因此弄清两广的蚶类资源,对我国蚶科贝类就能作出较准确的估计,同时对它的采捕和养殖也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55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出版了《拉汉无脊椎动物名称》。随后于 1 966年又进行了名称的增订、修订工作。该书收录的各种无脊椎动物的拉汉名称 ,曾经国内无脊椎动物学专家审查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长期为国内从事软体动物分类工作者遵循使用。“文化大革命”开始 ,许多刊物被迫停刊。文革后期 ,部分刊物相继复刊。受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 ,作为动物界的一些刊物 ,刊登文章规定不许用人名命名的中文名称 ,凡以姓氏命名的中名 ,必须更换名称 ,如“马氏珠母贝”改名为“合浦珠母贝”,“麦氏偏顶蛤”更名为“角偏顶蛤”,“曼氏无针乌…  相似文献   
19.
尖紫蛤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开始进行尖紫蛤人工育苗的研究,1999年11月培育出壳长4mm左右的幼苗近30万只,首次获得尖紫蛤人工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广东南澳岛贝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南澳岛的贝类375种,按水平分布可分4组:(1)84种为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2)144种分布于东海和南海的亚热带种;(3)141种分布于南海的亚热带—热带种;(4)6种为分布于黄、渤海的温带种。南澳岛的贝类区系大多由暖水性亚热带种组成,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区中国—日本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