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中国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回顾了中国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地下水模拟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基础理论的实验研究重视不够;过多依赖模拟技术,盲目追求软件的版本和模拟结果的可视化程度;轻视水文地质问题和条件的研究;以致于取得的成果跟踪性的占多数,原始创新的很少等。因此作出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展望,并指出该领域今后十(2011~2020 年)优先发展的8 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饱和黏性土蠕变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用单向固结仪研究饱和黏性土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蠕变变形特征。试验土样取自苏锡常地区第2弱透水层。研究结果表明,在初次加载时黏性土具有明显的蠕变性,在双对数坐标中蠕变变形与时间呈直线关系,且直线斜率随荷载水平增大而减小,但在荷载水平达到一定值后斜率变化不大;在初次卸载时黏性土仍有明显的回弹蠕变,特别是在卸载水平较高时,卸载回弹蠕变变形与应力和时间的关系仍可用幂函数表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加卸载达到变形稳定的时间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当循环荷载最大值小于土样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土样在2次加卸载循环后达到弹性变形状态;当循环荷载最大值等于土样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土样在5次加卸载循环后达到弹性变形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上海砂土蠕变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室内单向压缩试验研究了上海砂土的蠕变变形规律和蠕变机制以及蠕变变形与应力历史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上海砂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蠕变特征,应变与应力、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拟合;应力历史对砂土的蠕变性有显著影响,当荷载小于预压荷载时砂土的蠕变性显著减小。上海砂土的蠕变原因主要是砂土颗粒间的相互错动滑移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多层结构地下水系统准三维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论述了地质构造在建立模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上海市地下水系统准三维模型的优越性和所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反映上海地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对准三维模型有所改进的完整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6.
饱和砂性土流变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合理的土体本构模型确定是地面沉降模拟的关键之一。上海和江苏地区多年来野外分层标的实际观测资料表明该区含水层系统砂层变形具有流变特征,表现出变形滞后于含水层水位变化的现象。本文基于粘弹性理论,选取了常州含水层系统原状砂性土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砂性土流变荷载曲线,并选择现有的相关本构模型进行识别,从而确定能更好反映研究区土体变形规律的流变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砂性土可采用Burgers模型进行描述,反演获得的4个流变参数随荷载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海水入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含水层中淡水水头低于附近咸(海)水水头是造成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地质条件对海水入侵的方式、途径起着一定的控制。海水入侵有其固有的规律。数学模型应考虑过渡带的存在,密度变化对液体流动的影响,降水入渗及潜水面变动对海水入侵的影响,防治应开源与节流并重。  相似文献   
18.
地下热水运移中自然对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自然对流在地下热运移中的作用和规律,并给出了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含水层水温愈高,试验时间愈长,则自然对流作用愈显著。通常情况下模拟地下热水运移时,不应忽略自然对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溶解、沉淀控制下的反应-迁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酸盐岩中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和沉淀化学反应为基础,阐述了反应模型和水流模型,建立了化学动力学方程-水流方程的关系,并且采用解析法-数值法混合解法求解济南岩溶区的反应-迁移模型,计算该区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水动力参数  相似文献   
20.
含水层贮热能研究—上海贮能试验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个承压含水层的三维对流-热弥散模型。该模型的控制方程中不仅包含传统的对流和传导项,还有热弥散项,后者在许多著作中常被忽略掉。模型用来描述上海贮能试验场的一系列含水层贮能试验(单井灌水试验,对井灌水-回采试验,群井灌水-回采试验)。温度计算值和野外观测资料拟合得很好(相对误差2.8—4.5%)。文中描述了使用的模型,并对温度分布的计算值和观测值进行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