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每个地震按照双力偶模型所得到的震源应力场,有的反映构造应力场,有的反映转换应力场。凡是在已存在的活动断裂上由粘滑发震的震源机制解而得出的P、B和T轴与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中等、最小的压力主轴是对应的,只是略有偏离。分析了岩块相对滑动产生的转换应力场,证明由转换应力场所产生的脆性剪切破裂而发震的震源机制解得出的P、B、T轴则与构造应力场三个主轴方向可以完全不符。通过对具体震例分析表明,当考虑了转换应力场之后可对几个地震区的应力场得到统一的解释。因此,在一个地区根据震源机制解来恢复构造应力场时必须先判明:是构造应力的直接作用下的粘滑或剪切破裂,还是转换应力场所形成的、共轭剪切破裂,前者可直接恢复构造应力场,后者则应经过转换寸能恢复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82.
83.
为纪念中国地震局原兰州地震研究所开创我国地电学方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历经半个多世纪,文章在介绍国际地震和火山电磁方法组织(EMSEV)的同时,介绍了2016年8月25—29日在中国大陆首次召开、由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为主举办单位的EMSEV国际研讨会及相关的科学活动以及会后几年来我国地震电磁学的进展.  相似文献   
84.
海龟作为滋补品和药品已有悠久的历史。为了探索海龟对机体免疫作用的影响,本试验对海龟组织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和抗衰老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海龟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绿海龟(Cheloniamydas)取自海南三亚,6周龄,体重751g,雄性。取腿部肌肉组织块用玻璃匀浆器匀浆,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50mg/ml的组织浆液,12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分装于10ml安培瓶中,置-2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体内试验:一级ICR小鼠100只,体重23±2g;一级wi…  相似文献   
85.
基于光释光测年的共和盆地风沙活动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共和盆地处于亚洲冬、夏季风和西风环流作用交替控制的干旱—半干旱区,盆地中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是重建过去气候的重要载体。就前人对共和盆地25个风成剖面的102个光释光(OSL)年代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晚更新世以来共和盆地的风沙活动在各个时期都有发生,黄土堆积主要是更新世末期到早全新世,古土壤主要是晚全新世发育的,但其测年工作缺乏高密度光释光测年检验。通过对共和盆地西南部的羊曲剖面进行系统的高密度光释光年代学研究发现,羊曲剖面主要是末次冰消期沉积的,9.6~7.1 ka风沙活动迅速减弱,7.1~2 ka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说明基于单个剖面进行环境演变重建需谨慎。结合盆地内已发表OSL年代结果,末次冰消期以来,风沙活动在共和盆地一直存在,其最强烈时期是14~10 ka左右,黄土主要是末次冰消期14~10 ka沉积的,古土壤发育主要集中在3~2 ka和6~4 ka,此外在9~8 ka也有发育。  相似文献   
86.
87.
2017年5月10日,珠三角出现了区域性的细颗粒物和臭氧"双高"型复合大气污染;5月29日,粤珠三角中西部、粤西、粤北出现了大范围的臭氧污染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1°×1°再分析数据及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大气污染成因,并且首次在珠三角地区利用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拟了5月10日各物理和化学过程对臭氧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1)两次污染过程天气形势相似,850hPa均有反气旋环流,地面呈均压场,风速较小,且污染当天天气晴好,温度较高;两次过程不同点在于"双高"污染前期NO2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均较大,且前期PM2.5质量浓度已经较高。(2)在城市站点,臭氧的主要来源是水平平流和垂直扩散;而在郊区站点,臭氧则主要来源于气相化学,水平平流和垂直扩散。  相似文献   
88.
利用1981—2014年重庆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气候统计法分析重庆地区雾和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重庆雾日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两种雾日观测资料的倾向率分别为为-10.3 d/10a和-7.6 d/10 a;雾日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中西部多,东南东北少,西部偏北地区多于西部偏南地区"。霾日总体趋势与雾日变化相反,呈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2.9 d/10a,并且霾日发生显著增加的时段与雾日发生显著减少的时段基本一致,2000年前后霾日经历了明显的突变;霾的分布主要呈现"以主城为中心,中西部多,东北部和东南部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城市双修"是反思中国30多年粗放型城镇化规划和建设以及管理实践、应对现阶段城市病高发、加快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综合性治理工程。借鉴公共管理学中的需求溢出理论,分析了双修工程的价值取向,探讨了双修工程在城市更新中的定位导向,提出要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突出市民参与,重构满足市民生态、品质与内涵诉求的城市发展环境。并以台湾高雄市为例,从自然生境、建成环境、文化意境、治理保障与经济转型5个层面对其更新中的"人本"实践进行剖析。综合上述理论与实践分析,认为单纯的物质治理模式在人类需求的无限扩张中存在功能盲区,"城市双修"也需兼顾心灵治理。  相似文献   
90.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山东省制造业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3~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制造业27个部门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山东省制造业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探讨了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山东省制造业份额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先东部集聚后向中西部扩散的规律。以2007年为转折点,制造业呈现东部沿海转出、内陆转入的特点,鲁北地区成为份额增长最快的区域。由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规模和人力资本水平均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制造业份额。因此,应该从地区关联的角度重新审视制造业发展规律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