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27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了以张人禾院长为组长的院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2005年是制定实施方案阶段,年底完成改革实施方案,并启动相关工作.为进一步促进科研与业务的结合,我院2005年又与上海、广东、湖北、安徽气象局签订了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进的NCAR CCM3气候模式, 研究了1992年西北太平洋持续冷海温对东亚初夏季节大气环流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冷海温不利于初夏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季节性北移, 引起亚洲东部沿海低槽明显加深, 东亚大槽平均高度场降低了4.66 dagpm, 从而也不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加强。西北太平洋冷海温还不利于我国大陆初夏温度场回升, 特别是引起我国东北地区近地面温度下降2~5 ℃, 是影响东北冷夏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模拟结果表明, 1992年初夏江淮入梅期较常年偏晚, 降水异常偏少, 与紧邻东亚大陆的西北太平洋持续冷海温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李曾中  袁佳双 《海洋学报》1991,13(6):860-863
人类生存的地球是由不同质态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等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南极冰雪盖是地球水圈一个特殊形态组成部分。它由南极大陆上终年不化的冰雪及其周围的海冰所构成。一般认为,南极大陆冰雪反照率变化不大,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小;而海冰的反照率则变化较大,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亦较显著。南极四周海冰北界随着经度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不同年份亦有重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南极海冰北界的变异规律无疑对了解南极冰雪对全球大气环流及天气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填补《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有关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清单编制方法学指南的空缺,IPCC于2014年2月底发布了《对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2013增补:湿地》。该指南在考虑人类活动影响以及对湿地定义进行重新梳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湿地排干、还湿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估算方法;同时,也增补了滨海湿地、用于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估算方法。该指南的发布为清单编制者估算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提供了较全面的方法学。当然,受到科学认识水平与文献的限制,该指南在随排水流失的颗粒有机碳损失量的估算、随还湿来自于湿地外其他生态系统有机碳的进入所产生排放量估算等方面存在着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既是气象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也是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增强金社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能力的需要。文章对影响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给出提高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的初步解决方案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华南大暴雨冷空气活动的位涡场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用位涡分析方法讨论了1998年6月18-26日华南特大暴雨期间的冷空气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持续的东亚阻塞形势下,中高纬冷空气分三次南下,侵入江南至华南地区,造成三次大暴雨过程;南下冷空气在江南一带被来自低纬的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南暖湿气流所切断,形成一高位涡冷空气中心。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东亚温度场呈现南北暖、中间冷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released the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III of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22: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The report accessed and summarize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ince the release of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which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further underst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ctions,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port pointed out that human activities had cumulatively emitted about 2.4 trillion tons of CO2 from 1850 to 2019, of which 58% was emitted before 1990.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level of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in the future, deep and immediate mitigation actions are required. In both low and minimum emission scenarios, fossil energy needs to be greatly reduced; renewable energy will be the mainstay of future energy supply;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requires relying on 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ies and increasing carbon sink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one of the key conditions for helping the world combat climate change. Accelerated and equitable climate action is critical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port's conclusions once again show that China's carbon neutrality target is in line with the mitigation path of the Paris Agreement's temperature rise target of less than 2 °C and striving to achieve 1.5°C.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special research programs on the national concerns and key contents covered in the report. While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report's conclusion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IPCC scientific assessment process, actively contribute Chinese wisdom,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limate governance concepts. © 2022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8.
用改进的CCM1(R15L12)气候模式,模拟研究了1991年热带印度洋持续暖海温对东亚初夏季节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有利于初夏高原上空大气增温,从而有利于热带东风急流的发展北移和东亚南支西风急流的北跳,并引起5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北抬。印度洋暖海温还引起初夏东亚大陆温度场回升。对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发展和南海夏季风的加强起到积极作用。上述特征加速了东亚初夏季节转换过程,有利于江淮梅雨较早发生。  相似文献   
19.
北太平洋持续SSTA影响东亚初夏大气环流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一个在NCARCCM3(T42L18)气候模式基础上发展的CCM3(R15L9)长期预报模式,模拟研究了北太平洋海区持续暖海温对东亚初夏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区海温持续偏暖引起亚洲—太平洋地区(20~40°N)对流层出现明显的增温带,有利于初夏东亚南支西风急流的减弱、北跳,东风急流加强北移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还有利于亚洲夏季风发展和东亚大陆近地面平均温度回升。上述环流特征,加速了东亚初夏季节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