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蓝田新街仰韶遗址在抢救性发掘中揭露出疑似自然变形现象.地震和考古人员共同进行现场分析,认为该遗址存在史前地震遗迹,表现为文化层被错动、砂土混杂掠裹和砂土液化,变形条带呈现近南北向和东西向延伸.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部位在仰韶文化期后曾遭受地震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72.
通过环境调查等手段,收集整理马家岭水准观测场地周边环境变化参数及岩土力学参数,运用不规则二维载荷模型计算荷载引起的水准高差变化。结果显示,霍山大峡谷漂流场地停车场的建设对马家岭水准观测有一定影响,影响量约为0.77mm,与实际观测高差0.70mm接近,研究结果从定量模拟的角度证实了马家岭流动水准异常为环境荷载变化引起的地面高差变化。  相似文献   
173.
介绍了快捷建库与数据处理系统涉及的内容和研究开发的技术路线,并对该系统的各项模块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基于ArcGIS平台实现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理论可行性综合功能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4.
何康  晏锐  王春  郑海刚  李军辉  方震 《地震》2014,34(4):88-99
为了能够从强背景场中提取较弱的震磁信息,采用平滑伪Wigner-Ville 分布方法对川滇地区的地磁场Z分量数据开展时频分析。通过研究Z分量滤波后主要周期为2~6 h部分中的不同周期分量变化,发现其中2.4h的周期分量受到外源场影响较大,而4.4h的周期分量在多次显著地震前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  相似文献   
175.
对江淮地区近期发掘的四个考古遗址进行了地震考古研究,发现了丰富的构造变形现象,包括古地震事件。其中固镇小李家遗址的汉代砖室墓变形具有统一的方向性,显示受区域NE-SW向构造应力作用形成,与强烈地震的快速变形无关;合肥乱墩子遗址的多数竖穴土坑墓存在不规则变形,但M66的压扭变形可能受郯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牵引形成,也与地震力作用无关。在和县大城子遗址和马鞍山申东遗址发现古地震遗迹,主要为地震裂缝、文化层位错及褶曲。在和县大城子遗址通过文化层中木炭的AMS14C测年确定出西周中晚期的一次古地震事件(2 580±30)~(2 760±30) a BP;在马鞍山申东遗址通过文化层考古断代及地震裂缝与文化层的切割关系识别出一次古地震事件亦发生于西周中晚期。最后综合本次研究与前人对江淮地区西周时期的古地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西周中晚期江淮地区处于中强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176.
碎石垫层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石垫层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但碎石垫层的强度与变形特性尚不十分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对5种不同厚度碎石垫层在高应力下的室内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揭示了不同厚度碎石垫层的强度特性和变形特征。通过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厚度的碎石垫层荷载与沉降变形、竖向应力与侧向约束力都近似呈线性变化。碎石垫层的厚度对沉降大小有一定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碎石垫层越厚,沉降越大。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碎石垫层在较短的时间内自身压缩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而后随时间的增加,其压缩变形量很小。提出了一种测定碎石类土侧压力系数、泊松比及变形模量的试验测定方法,以期为测定其他类别土的侧压力系数、泊松比及变形模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7.
入侵检测系统是现今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的热点,普通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有较高的误报率,为了减少误报率并提高检测效率,首先在入侵检测系统的分析引擎中采用将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结合起来降低入侵检测系统的误报率和漏报率,然后再通过漏洞扫描引擎过滤入侵检测系统中无效警报再次降低误报率,最后通过响应界面报警.  相似文献   
178.
基于一维单侧有限移动震源模式,根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分别利用P波和S波拐角频率的方位变化,反演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MS4.9地震的发震断层面参数。P波和S波拐角频率的反演结果一致显示:本次地震的断层面破裂方向为232°左右,破裂面呈NE-SW向;地震马赫数v/c为0.2左右,平均破裂速度小于S波速度,破裂长度较短,为0.2~0.3km左右。破裂面方位与震源机制解、宏观烈度调查和余震精定位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结合震区周边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滁河断裂很可能是高邮、宝应交界MS4.9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79.
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习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活动断裂最新错动与地震事件的关系是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文中选定郯庐断裂带泗洪县重岗山—王迁段,开挖大型探槽,识别编录晚第四纪以来变形和史前地震事件,分析其活动期次和特性。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第四纪以来曾发生强烈的挤压逆冲活动,在重岗山表现为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向西高角度逆冲于晚更新世黄褐色黏土之上,在王迁则表现为黄白色上新世砂岩向西逆覆于晚第四纪沉积之上,且存在部分张裂现象。通过14C测年分析,得到重岗山—王迁段的2次古地震事件,其年代依次为(11 755±45)~(10 525±45)a BP与(10 135±50)a BP。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逆冲活动强烈,而且一直持续到全新世初期。  相似文献   
180.
抵偿任意带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在使长度综合变形Vs平方之和为最小的条件下直接求得长度变形抵偿值△S1′和相应的抵偿投影面高程Hm′,抵偿零点Y0以及用于测边控制网实量边直接进行抵偿投影改正Vs′的计算公式.另在每千米抵偿投影长度变形小于2.5 cm的条件下明确了抵偿任意带的分带宽度限值为110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