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521篇
测绘学   283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974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7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为了研究银根一额济纳旗盆地的构造特征,为该区油气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提供依据,系统地收集、研究了已有的重力调查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重力场的特征及其成因,推断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体系。研究区区域重力异常主要是由莫霍面起伏变化引起的,剩余重力异常重力高与重力低相间分布的特征,可能一方面反映了研究区凹陷与隆起分布的范围及展布特征,另一方面反映了凹陷与隆起之间发育非对称的断裂。研究区主要发育北东东向(北东向)、北西西向2组断裂,这2组断裂对基底结构、性质、隆坳格架及中生代盆地展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断裂将研究区分割成多个块体,使盆地形成凹、凸相间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92.
CSAMT法在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SAMT法在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通过成果分析及部分钻探资料验证,认为该方法是探测深部地质构造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的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构造带中的澜沧江-昌宁-孟连带及其以东的区域被认为是典型的古特提斯构造域,而构造带西部的腾冲地块则更多的被认为处于雅鲁藏布-密支那/怒江新特提斯的影响之下,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时段内一直被认为属于稳定的台地型陆表海环境。然而,本文的研究确证腾冲地块内存在印支期(219~206Ma)的中酸性岩浆岩,表明腾冲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并不是简单的被动大陆边缘,其内部存在丰富的海西-印支期的岩浆活动的记录。这些岩浆事件与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的拉萨地体腹地和藏东波密地区的同时代岩浆热事件可以对比,说明拉萨地体内新发现的以松多榴辉岩带为代表的印支期造山带的影响范围已向南延伸并直达滇西的腾冲地区。  相似文献   
994.
大型走滑断裂对青藏高原地体构架的改造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青藏高原的大型走滑断裂有13条,已确定的大型韧性走滑断裂主要形成于3个时期:早古生代、印支期和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形成的大型韧性走滑构造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而且主要在喜马拉雅山链的东、西两侧,如西侧的喀喇昆仑和恰曼韧性右行走滑断裂,东侧的鲜水河-小江和哀牢山-红河韧性左行走滑断裂、崇山-澜沧江、嘉黎-高黎贡山和萨盖韧性右行走滑断裂等.主要的变形特征表现为早期具有地壳深部的韧性走滑剪切带性质,在后期抬升过程中,由韧性→韧脆性→脆性应变转化;而在青藏高原北部,表现为古韧性走滑剪切带的再活动,如阿尔金-康西瓦、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以及新生的脆性断裂,如海源左行走滑断裂等.本文在青藏高原13条大型走滑断裂研究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不同时期的大型走滑断裂,以及它们在青藏高原地体拼合及碰撞造山中的作用,包括走滑断裂与走滑型褶皱造山、走滑断裂与挤压/转换型造山、走滑断裂与挤压盆-山体系、走滑断裂与地体相对位移和走滑断裂与地体的侧向挤出,以及走滑断裂与构造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5.
西藏罗布莎-泽当蛇绿岩体的构造产出与侵位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对西藏雅江缝合带中的罗布莎-泽当蛇绿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构造考察和室内组构研究工作,查明了蛇绿岩体的产出特征及与不同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了两条围限岩体的大型逆冲型韧性剪切带(DFT和DFR)的性质,识别出蛇绿岩侵位过程中经历过早期由北而南仰冲和晚期由南而北倒转推覆两期构造运动,指出两条控制岩体的大型韧性断层非同时形成,不是MCT的反冲断层,提出研究区蛇绿岩侵位新的演化模式,为蛇绿岩侵位机制的探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浙江良渚遗址群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合区域内多个剖面地层对比,恢复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全新世良渚遗址群内环境...  相似文献   
997.
在RMP和RMTP理论框架基础上,加入文化元素(Element)的提取方法,创新性提出RMTPE理论的基本框架,并以江门市鹤山昆仑山景观道设计为案例,梳理其资源(R)、市场(M)、主题(T)、旅游产品(P)及文化元素(E)之间的关系,展示RMTPE理论的应用方法,重点描述了地域文化的载体——文化元素(E)提取、物化及展示的过程,以期为文化元素在景区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一种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芦苇形态结构对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鹏  吴耿  吴勇泉  项俊  余龙江 《湿地科学》2011,9(2):185-190
植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环境相适应。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和环境扫描电镜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河口区和内陆区两种生境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解剖结构、叶片解剖和超微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叶片和根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有关;两种生境下,芦苇叶片上表皮均有明显泡状细胞群分布,芦苇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且下陷;在河口区,芦苇叶片维管束鞘细胞近上表皮处有较大程度延伸,下表皮处常延伸至近表皮,呈开放状态,叶片表面常有蜡质覆盖;在内陆区,芦苇叶片维管束鞘细胞较大,有的为两层;此外,河口区芦苇根的中皮层细胞分化为明显的通气组织,内皮层凯氏带明显,而内陆区芦苇根的中皮层细胞排列规则,呈辐射状。芦苇在适应不同生境时其形态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叶片维管束鞘细胞的延伸、表皮被蜡质和根中通气组织、凯氏带等结构是芦苇适应河口区盐胁迫的结果;而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增大、细胞层数增加和根的中皮层细胞辐射状排列是芦苇适应干旱胁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为解决难以用确定机理模型描述的非线性系统状态预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预报模型及其算法.利用过程神经网络对动态系统的非线性映射机制和直接辨识建模能力,面向系统状态参数预测,建立一种反映系统过程模态特征变化的过程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模型的预测机制,给出相应学习算法.为弥补实际采样数据不足及提高数据信息利用率,利用...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时变信号模式分类问题,建立一种过程支持向量机模型.该模型的输入为时变函数,通过核函数变换将动态模式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经过学习训练集中函数样本类别特性,自适应提取动态模式的过程特征,直接分类辨识时变信号.证明过程支持向量机与单隐层前馈过程神经元网络的二分类能力等价;将复杂的动态模式集合非线性地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