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753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41.
42.
笔 者 结合 工 作 实 践 ,概 述 了 马 家 沟 井 田 范 围 内 断 层 发 育 的 特 点 及 其 基 本 规 律 ;重 点 分 析 了F2断 层 的 赋 存 特征 ,简 要说 明 了根 据断 层赋 存 规律 对生 产 的指 导作 用 。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通讯方式的比较,提出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小数据流方式,实现野外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对观测设备运行的监控,达到节约经费,提高数据传输时效的目的,并将此系统成功地用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44.
谢运球 《中国岩溶》2004,23(4):292-292,298
2004年10月2日至24日在澳大利亚召开了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的最后一次年会暨RAMSAR地下湿地第一次国际专题讨论会。会议包括两大主题,即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和RAMSAR湿地.主会场设在南澳州的纳腊库特(Naracoorte)镇政厅。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袁道先研究员、岩溶地质研究所的谢运球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45.
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是维持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与周边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地势差。高原东南部不仅具有丰富的降水,而且在3500m以上以冰川雪被形态储存了巨大的水资源,因此,高原具有重要的水塔功能。基于高原潜在输出总水量和不同海拔区域水体所具有的势能两个方面,建立了高原水塔功能的模型,从而利用GIS方法,通过对我国1∶400万系列图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出高原不同高度带贮存的大气降水、冰川储水量、湖泊水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淡水储量达39921×108m3,其中冰川储水量为39228×108m3,可利用湖泊储水量为693×108m3,平均每年由降水获得的水资源量为8495×108m3,高原工农业用水量为129×108m3。因此,高原的输出水量即出境河川径流量为6870×108m3。高原储水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5000m间,与高原周围相比,平均势差在2000~4000m间,最大的势差达5500m。水体具有巨大的势能,在势能的作用下,自然向周边区域输送汇集,维持着周边地区的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活动,因此,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46.
基于时空分析的贫困丘陵山区耕地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 ,利用耕地面积变化时间序列模型、耕地动态度模型、耕地重心变化模型等 ,对湖北省咸宁市耕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研究 ,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 ,选择 2 3个因素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耕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地震波速变化和地壳内应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复爆破方法,得到了关于日本关东东海地区的地震观测信号,进而给出了其P波速度的时间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地壳岩石对地壳中应力变化的三个基本过程:潮汐变化、构造应力积累及与大震相联系的应力变化。部分波速变化对应力的反映灵敏度可以估算为0.01~0.1(MPa)^-1。结果显示,大震孕育区内的应力变化可以通过观测地震波速的变化得到监控。  相似文献   
48.
The northeastern shelf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cale foresets complexes since Quaternary. Based on integral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well logging and paleontological data, successions since ~3.0 Ma can be defined as one composite sequence, consist of a set of regional transgressive to regressive sequences. They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ix 3 rd order sequences(SQ0–SQ5) based on the Exx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odel. Since ~1.6 Ma, five sets of deltaic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development of wedge-shaped foresets complexes or clinoforms had been identified.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and the thick foresets allowed further divided of sub-depositional sequences(4 th order) of regression to transgression, 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published stacked benthic foram O-isotope records. Depositional systems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 deltaic deposits(inner-shelf deltas and shelf-edge deltas), incised valleys, and slope slumping massive deposits. Since ~1.6 Ma, clinoforms prograded from the southern Panyu Lower Uplift toward the northern Baiyun Depression, shelf slope break migrated seaward, whereas the shelf edge of SQ0 migrated land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cised valley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creased upward,especially intensive on the SB3 and SB2. The slumping massive deposits increased abruptly since SB2,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cised valleys. The evolution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of continental slop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sea level changes, tectonic movements, sediment supply and climate changes. Since ~3.0 Ma, relative sea level of the northern SCS had been experienced transgression(~3.0 Ma BP) to regression(~1.6 Ma BP). The regional regression and maximum transgressions of the composite sequences were apparently enhanced by uplift or subsidence related to tectono-thermal events. In addition,climatic variations including monsoon intensification and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may have enhanced sediment supply by increasing erosion rate and have an indispensabl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ised valleys and 5 sets of deltaic systems since ~1.6 Ma.  相似文献   
49.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材料和育种工作的特殊性对实验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提高教学效果,将具有同类性的实验整合为综合实验,提高学生参与度,重视实验方案的设计及修订,强调讨论环节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统筹规划实验的能力、总结与反思的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0.
以莲花山断裂在广东及相邻海域的延伸为研究对象,在陆域收集ETM+数据对断裂带的地形地貌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在海域使用实测航磁数据推断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莲花山断裂对珠江口盆地的沉积控制作用。遥感解译结果显示,莲花山断裂带呈NE向束状线性特征,南北两支主干断裂沿西南向入海。断裂带主体为东陡西缓的山脉,两侧为低丘和平原,沿断裂带常发育NE向直线型河,东部山脉多发育深切的"V"型沟谷、直立陡崖或断层三角面;磁场特征显示,北支主断裂延伸至珠江口盆地北侧,南支主断裂穿过珠江口盆地直至海南岛东南侧,沿断裂带岩浆活动明显。莲花山断裂带为不同磁场特征的分区界线,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的基底结构、NEE向断裂和深源岩浆活动,是珠江口盆地一级控盆深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