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668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河北平原出现了大量地裂缝,致使建筑物和道路交通遭受破坏,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断层蠕滑型地裂缝因其延伸长、深度大、破坏严重、防治难度大而更应引起重视,断层蠕滑型地裂缝对河北平原地裂缝的研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实地调查的800多条地裂缝中选取了两条典型断层蠕滑型地裂缝——隆尧地裂缝、辛-安-深-饶地裂缝,由物探、槽探等综合勘查手段作为验证,初步分析了该类型地裂缝的成因: 它们受控于断裂活动,区域内的深部构造活动为地裂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基础。地下水、地表水的活动对地裂缝的地表开启及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浙江建德铜矿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建德铜矿位于钦杭结合带北东段,是浙江省最大的铜矿之一,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建德铜矿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建德铜矿主要发育三类包裹体:Ⅰ类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Ⅱ类富气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以及Ⅲ类含子晶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Ⅰ类富液相包裹体加热后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280~340℃,流体包裹体盐度0.63%~8.00%NaCleqv;Ⅱ类富气相包裹体加热均一到气相,均一温度296~334℃,盐度1.22%~2.00%NaCleqv,属低盐度范围;Ⅲ类含子晶包裹体加热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范围与Ⅱ类包裹体基本相同,分布范围为290~326℃,盐度很高,分布范围为31.87%~38.16%NaCleqv。Ⅱ类与视域内共存的Ⅲ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似,盐度相差很大,表明发生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流体的强烈沸腾作用是造成建德铜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原因。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δ~(18)O_(H_2O)值在8.1‰~10.6‰,δDH_2O变化范围从-78‰~-61‰)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硫化物硫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的总体变化范围是0.78‰~4.77‰,并且总体分布在零值附近呈塔式分布,这也暗示着建德铜矿硫化物的硫主要来自于岩浆。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地质特征,表明建德铜矿是与晚侏罗世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受石炭系灰岩、白云岩和泥盆系砂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对西大别大悟芳畈地区黑云母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花岗岩两种岩体的地球化学分析及U-Pb同位素测试,得到如下认识:黑云母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花岗岩总体特征相似,主量元素表现为高SiO2(平均77.2%)、过铝质(A/CNK指数在1.03~1.13),碱度率在5.43~7.23,属碱性系列;ΣREE平均62.4×10-6,(Ce/Yb)N均值为0.67,(La/Yb)N均值为0.97,呈现平缓仅Eu亏损(δEu均值0.20)的"海鸥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Sr、Ti等呈明显的负异常,说明岩浆源岩以陆壳成分为主;Ga/Al均值为3.16,Zr+Nb+Ce+Y均值为578;锆石饱和温度为833~877℃,稀土元素饱和浓度温度为773~862℃,表明初始岩浆温度较高。上述特征说明,芳畈花岗岩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中上地壳的板内伸展背景。用LA-ICPMS测得的黑云母花岗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773.0±1.6 Ma(MSWD=0.96,n=33),石英正长花岗岩形成的年龄为759.8±2.3 Ma(MSWD=1.6,n=28),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洋陆俯冲的构造背景,是这一时期大陆边缘弧岩浆作用的产物。芳畈花岗岩体形成时代早于其外围地层,是经后期构造改造形成的混杂岩带,其岩浆作用与岩体外围的铜成矿作用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994.
为分析评价一种新型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对海底沉积物中冷泉气体渗漏过程的探测能力,根据前人理论研究,结合具体实例构建沉积物中快速及慢速冷泉气体汇聚、渗漏、喷发阶段地电模型,模拟采用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进行探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理论剖面图像,并和室内实验实测剖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冷泉探测剖面图像中,含气层和渗漏通道会因冷泉气体扩散状态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电阻率异常特征,但易于识别。在慢速冷泉探测剖面图像中,浅层沉积物中气体富集区呈明显的高阻异常区,随着气体渗漏异常区逐步消失。两种喷发过程形成的微地貌特征也可在探测图像中得到反映。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是一种可以图化描述沉积物中含气层、渗漏通道及气液界面空间分布位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地震勘探中,近地表的不均匀性给激发、接收和静校正等工作带来较大困难。辽西葫芦岛东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浅表层速度及厚度差异大,表层调查工作直接影响到地下介质成像效果。为使该地区首次进行的地震勘探能够获取准确的静校正量数据、给井深设计提供依据、研究适合该区域的表层调查方法,同时为满足国家深部探测项目对实验方法比对研究的需求,结合小折射、地面微测井和井中微测井三种表层调查方法的工作原理,在该工区分别应用三种方法做同点比对实验,分析了不同调查方法的适用性及精确度。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岩性录井结果一致,均能有效探测高速层埋深,指导井深设计,其中:小折射成本较低,适合地面较平坦区段,虽然不够精细,但能够准确找到高速层,可用于井深设计或作为微测井方法的补充;地面微测井适合山高无水或者造山破碎带造成钻井严重漏水的地区,需要井中检波器与大地良好耦合;井中微测井最为精确,探测层位更为精细,能分辨更多层位,与岩性录井结果最接近,在静校正量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三种表层调查的比对,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为该工区选择合适的表层调查方法及方法参数选取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地表复杂区域进行表层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地质条件的海绵城市适宜设施类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根据城市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海绵城市设施类型是其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某航空港海绵城市拟建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和分析研究区有关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从地表适宜性、包气带适宜性以及含水层适宜性3个方面,选择7个影响因子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权重赋值;在对各影响因子分级评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按照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加权叠加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选择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的适宜设施。研究表明: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对雨水的入渗、地下储存和传导有显著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设计低影响开发(LID)工程设施的类型和建设方案;其中,包气带渗透性能和包气带厚度是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的最主要因素,决定着以雨水入渗为主要功能的LID设施建设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997.
辽宁地区ML≥5.0地震前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的震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描述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3个参量E、T和R,通过对辽宁地区13次ML≥5.0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地区Mi≥5.0地震前确实存在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且主震77%发生在中等地震增强活动中的最后一次中等地震后3个月内,震中距离第一次或最后一次中等地震震中约5~70km,概率80%。震级与中等地震增强活动参数E,T,R有关。  相似文献   
998.
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弹性抗力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弹性抗力有限元方法讨论多支撑锚桩的深坑支护设计问题。该方法与传统的静力平衡法相比有其优越性,能够计算出不同开挖阶段的桩顶位移,桩身弯距随深度的变化,模拟开挖过程,最大限度地协调支护结构与土体的变形关系,并能确定出最小的桩身弯距设计值及各层锚杆的锚固力。并以实例运用该方法对青岛某基坑工程的支护进行了设计,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99.
文章指出优化藏书结构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藏书剔旧是优化藏书结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对专业图书馆只有做好先期调查,并制定细致的藏书剔旧范围和组织工作,才能保证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藏书剔旧工作。最后还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对藏书剔旧工作进行了检验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丘里塔格背斜带是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前锋构造带。依据各段不同的构造特点,沿走向自东向西可分为东丘里塔格段、库车塔吾段、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其中东丘里塔格段和库车塔吾段以浅部膝折褶皱或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的断层转折褶皱相叠置为特点。而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则以发育膝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相伴生的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为特点。该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寻找深部完整的断层转折褶皱背斜圈闭以及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下盘的圈闭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