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克里雅河流域黄土的矿物组合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里雅河流域黄土分布于昆仑山北坡的干燥剥蚀低山带至半燥剥蚀作用的高山带,该流域不同海拔高度7个典型黄土地层冲面样品的矿物组合特征,地球化学成份,强粉等古气候相关指标,反映本区黄土形成时期晚,是干旱寒冷气候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晚更新世中期以来克里雅河流域黄土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昆仓山中段克里雅河流域不同海拔黄土样品的物质组成,地球化学成分、孢粉组合表明塔里木盆地的继粒物质是其物源。黄土分布于2300m的前山地带至4900m高山带,自低而高,黄土厚度变薄,颗粒由粗变细。^14C年龄测定显示本区黄土物质由晚更新世中期(50000-60000aB.P.)-全新世风力搬运的粉尘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13.
从单油滴角度对波浪作用下漂浮溢油的入水过程(夹带、油滴的形成),演变过程(油滴的变形、破碎和聚并)和上浮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溢油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方法,总结了海上溢油潜浮于水的行为机理及分布规律,并基于实验室和溢油现场的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需要探究的问题,为海上溢油污染的应急决策、追踪预测和损害评估等方面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哈密盆地中部农业地貌类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哈密盆地中部地区地貌特征和类型的分析与评价,进而探讨地貌条件的合理利用与改造。  相似文献   
15.
阿克苏地区位于丝绸之路北道中心地段,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性强,共有景点126个,其中一二级景点37个,人文旅游资源占优势。根据资源的分布和类型特征,地缘优势及客源市场现状,确立了以丝绸之路北道辉煌灿烂的文物古迹和托木尔峰自然旅游资源区为核心,突出石窟文化艺术体系,围绕干旱区典型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同情,提出了十一个重点旅游区的分期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对叶城县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直接和直接影响进行了综述后,探讨了不同地貌条件下,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和农业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海上溢油应急回收设备现状及稠油回收困难的问题,根据工作原理差异介绍多类型溢油回收设备,统计并分析现阶段国家级、地方级及溢油应急专业单位应急设备库的溢油回收设备配置;重点阐述现有溢油回收设备在稠油泄漏处置过程中存在的结构设计缺乏针对性、泵送传输能力不足以及输油管线承压能力不足等问题;介绍海外溢油应急设备制造厂商为解决稠油回收困难问题而设计和改进的新型收油机及泵送系统,为我国海上稠油回收设备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兴 《地理教学》2020,(6):37-38
为了让备考复习接近高考能力要求,拉近课堂与考场之间的"距离",高考地理备课复习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变备考理念、改变低效的知识重复,培养能力、传授方法、规避模板,才能着实有效地提高复习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MIKE21水动力模型对围头湾海域进行潮流数值模拟,对比实测数据来验证模型模拟的潮位、流速及流向的可靠性。基于拉格朗日“油粒子”理论考虑油膜运动过程风化行为,建立了围头湾海域二维溢油扩散模型,模拟预测4个不同条件下油膜扫海面积及油膜对环境敏感区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溢油事故会对围头湾内环境敏感区均造成严重污染。夏季常风向(最不利风向)条件下油膜抵岸污染严重,72 h残油量高达46.7%,油膜漂移距离短,扫海面积小于60 km2;冬季常风向条件下油膜漂移距离远,扫海面积大于228 km2,但72 h残油量较低,为37.1%。  相似文献   
20.
赵兴 《地理教学》2020,(8):46-47
等高线将空间立体地物平面化表达,其形成过程是学习和认识等高线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常用模拟"切山投影"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其形成过程,但这种方法较抽象、有一定难度。在2019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微格教学展示活动中,选手们为解决这一"难题"分享了各自的方案,有几种方案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