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联合国——气候变化与企业契约高层圆桌会议于2008年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办单位是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承办单位是北京能环科技发展中心。会议代表多数来自中国民营企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和各类银行,以及大型跨国公司,还有一些代表来自中国国家机关、科研院所以及大学。  相似文献   
122.
实况海温强迫的CCM3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能力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使用NCAR/CCM3全球环流模式进行了5个集合19年(1979~1997)时间长度的观测海温强迫的AMIP2试验,对结果的中国区域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给出了模式对中国地区基本气候态的模拟,表明模式对这些区域的气温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对降水的模拟效果则比较差.随后,考察了模式对历年中国汛期降水和气温的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模式对中国整体降水的模拟预测能力较差,但分地区看,则在长江流域地区的效果较好;模式对中国汛期气温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尤其是在东部的长江以北地区等.  相似文献   
123.
<正>21世纪以来,气候资料涉及的容量和复杂性有巨大的增加,另一方面利用气候资料的科学团体和公众数量也迅速增加,使用气候资料的人群不再仅限于从事气候研究的人员,还发展到与气候研究有关的气候影响与对策研究的群体,更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公众、媒体与政策制定者。由此提出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更开放的用户——友好的可存取的气候资料大数据平台,从而让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有可能通过利用气候资料的大数据,减少对气候变化与  相似文献   
124.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代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当然,人们首先想知道变暖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既然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则未来变暖的程度显然取决于过去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以及今后以什么速度、排  相似文献   
125.
2011年3月,Kaspi等[1]从理论上研究了暖大洋西部大陆东岸寒冷的问题,指出这种现象不能完全用大地形解释。因为北美大陆与亚洲大陆地形差异很大,但是两个大陆东岸温度相对于纬圈平均偏低的"冷区"范围大小却相近。他们认为暖大洋上空的稳定Rossby波群速向西是控制其西部冷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6.
根据IPCC第4次评估报告(AR4)第10章[1],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相对于1980—1999年平均有可能上升1.1~6.4℃,最佳估计值为1.8~4.0℃。这里给出来的是一个变化范围,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是预估的不确定性。1.1℃是最低排放情景B1的下限,6.4℃是最高排放情景A1F1的上限。1.8℃是  相似文献   
127.
<正>IPCC历次报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以及气候影响和对策都是建立在全球气候模式考虑各种人类活动情景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其关键问题是:用全球气候模式计算的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可信度有多高?为此,2010年1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和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召开了  相似文献   
128.
近50年中国风速变化多气候模式模拟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滢  罗勇  赵宗慈 《气象学报》2009,67(6):923-934
近年来,随着气候模式研究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20世纪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尤其是在模拟温度、降水等要素特征和变化及其人类活动对这些要素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全球气候模式对近地层风速的模拟情况如何,目前仍缺少分析和检验.本文利用中国区域近地层风速观测资料,检验评估了参与IPCC AR4"20世纪气候耦合模式模拟"(20C3M)的19个伞球气候模式和国家气候中心新一代伞球气候模式(BCC_CSM1.0.1)模拟的1956-1999年中国近地层(10m)风速及其变化的模拟能力.研究发现,20个伞球气候模式基本上都能模拟出中国多年年(或季)平均风速分布状况,但模式模拟的平均风速一般小于观测值,尤以观测风速较大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模拟值偏小显著.气候模式模拟秋冬季风速分布的能力强于模拟夏春季的能力.模式基本上能模拟出冬、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夏、秋季平均风速,但是模拟不出春、冬、夏、秋季平均风速依次减小的季节变化特征.模式及模式集成难以模拟出观测到的近50年中国年(或季)平均风速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少数模式能模拟出年(或季)平均风速略呈减小的变化趋势,但与观测值比相差约一个量级.模式对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平均风速的变化模拟效果较好,而模式难以模拟东南-南部地区风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9.
全新世11.5 kaBP以来,全球平均温度究竟如何变化,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研究.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1]也仅给出一个示意图,指出全新世温度变化有几个地区特征:(1)北半球中高纬早全新世(7 kaBP)温度可能比工业化前高2.0℃;(2)中国及欧洲东北可能在7 ~5 kaBP期间最暖,温度比工业化前高0.5 ~ 2.0℃;(3)热带大洋在5 kaBP之前比工业化前低0.5 ~2.0℃;(4)南极在早全新世比工业化前高0.5 ~2.0℃.但IPCC AR4未能明确指出北半球或全球平均温度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30.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将有明显升高,区域年平均的升高值为2.5℃;同时区域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将明显上升,日较差将减小.结果还表明,在CO2倍增条件下,中国区域降水将呈增加趋势,区域年平均的增加值为12%;以夏季的增加率最大,其次为冬季.中国汛期降水将呈现出"三类雨型"出现频率增多的趋势.南方的大雨日数将有所增加.此外,生成和影响中国的台风数目也将有所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同时对环流场产生影响,如导致500 hPa高度场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