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6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799篇
测绘学   585篇
大气科学   562篇
地球物理   619篇
地质学   1881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47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6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赵玉衡  王悦颖  陈丽娟  龚振淞 《气象》2024,50(4):499-51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和中国2400个站的气候观测数据,对2023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2023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但空间分布不均且季节内变化明显。秋季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造成我国气温显著偏高;9月呈“两脊一槽”型,巴尔喀什湖低槽活动导致西北地区降水增多;10月呈“两槽一脊”型,导致北方地区偏暖加强;11月呈“西高东低”型,东路冷空气增强,东北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较常年偏强、偏西,脊线9月异常偏北、10月偏南、11月接近常年。印缅槽9月显著偏强,10—11月接近常年。9月印缅槽偏强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共同导致了长江中下游以北至黄河下游地区多雨;10—11月东部地区水汽条件整体偏差。9—10月近海台风频繁活动,造成华南地区降水偏多。2023年秋季我国气候受到大气季节内变化的显著作用,热带海温异常的影响不典型。  相似文献   
992.
由于空间大地观测数据传输耗时及处理过程复杂, 导致极移测量值的获取存在时延, 无法满足对高精度的极移预报值有重大需求的应用领域. 针对极移复杂的时变特性, 提出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的预报方法. 首先用SSA分离提取极移时序中的高频组分与低频组分; 其次建立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外推与自回归(AutoreGressive, AR)模型对极移高频和低频组分进行组合预报. 结果表明, SSA方法能够准确地分离和提取极移低频和高频组分, 对低频和高频组分组合预报可以显著改善极移的中长期(30--365d)预报精度, 与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提供的A公报中的极移预报值相比, SSA方法对极移PMX分量(本初子午线方向)和PMY分量(西90$^\circ$子午线方向)的中长期预报精度改进最高分别可达45.97%和62.44%. 研究结果验证了SSA方法对极移中长期预报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属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盐类成矿区。该次研究了浅部、中深部及深层储层特征、卤水钾盐的赋存规律及构造控矿理论。浅部卤水钾盐依据KCl含量,分为工业品位区、边界品位区、有浅层卤水区及无浅层卤水区。中深部卤水钾盐分布于山间古冲洪积平原(Ⅰ■)和马海湖次级洼陷(Ⅰ■)中,矿层厚度较大的区域在马海湖次级洼陷(Ⅰ■)北部,主要分布于全新统—更新统含盐系中,计算深度297.22m。深部卤水钾盐,厚度较薄者分布于冷湖六号、冷湖七号构造以北地区的一层至数层的砂岩及砂砾岩层中,自南东向北西由深变浅,分布于上新统,含卤水层段厚约50~250m。厚度较大者分布在赛什腾山山前冲洪积带,北至驼南断裂,南大致至ZK4012孔一线,孔隙卤水层累计深度达1265.14m,分布于全新统—上新统,是今后寻找深层卤水钾盐矿最重要的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996.
<正>"盛世置地,乱世藏金。"无论是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还是日新月异的工业时代,土地始终是最珍贵的稀缺资源、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家庭资产。古往今来,土地的买卖与地权的变更,始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关系百姓冷暖,见证家族起落,映射国运兴衰,记载着经济社会的沧桑巨变。公有与私有:地权的流转与其他商品一样,拥有土地的所有权,是一切土地买卖的前提。从早期的王有制、后来的私有制再到当今的公有  相似文献   
997.
山区城市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面临建设用地不足、交通拥挤、人口密集的压力,地表空间严重短缺。然而,特殊的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条件却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成为山区城市发展中的一种宝贵资源。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为例,基于地形、岩土、水文地质和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条件,并考虑文物保护区及城市功能设施、空间需求及经济因素,评估了延安市区376.68 km~2地下空间天然资源量、可开发资源量,对河谷以下50 m及川道两侧1 km内的地下空间资源适宜性进行了定性评估。结果表明,延安市地下空间资源丰富;地下空间天然资源量、可开发资源量约为188.35、174.48亿方;地下0~-10 m,-10~-30 m,-30~-50 m适宜开发的地下空间资源量分别为23.25、11.52、1.44亿方,较适宜开发的分别为4.18、62.44、71.65亿方,沿川道两侧适宜开发的侧向山体空间资源量为12.29亿方,较适宜开发的资源量为81.50亿方;延安市围岩类别自Ⅱ-Ⅵ级,其中Ⅱ-Ⅳ级围岩工程性质良好,有利于地下空间开发。本文提出了"垂向地下+侧向山体"地下空间组合开发的理念,同时提出了延安市地面建设和地下空间协同开发方案,这将成为延安乃至其他山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98.
现有UT1-UTC预报模式在进行周期项与残差项拟合分离时,通常没有考虑最小二乘拟合序列的端部效应,预报精度难以取得较大提高。针对最小二乘拟合存在的端部效应,首先采用灰色模型在UT1-UTC序列的两端进行数据延拓,形成一个新序列,然后对新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拟合,最后再联合最小二乘和神经网络(LS+NN)模型对UT1-UTC原始序列进行外推。结果表明,对UT1-UTC序列进行端点数据延拓再进行最小二乘拟合,能够有效地改善最小二乘拟合序列的端部效应;相对于常规LS+NN模型,端部效应改善的LS+NN模型的UT1-UTC预报精度有一定提高,尤其对中长期预报精度提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9.
基于2016年春季航次观测数据,分析了木兰溪河口及邻近海域温度、盐度及浊度等水文环境要素特征;并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分析该区兴化湾南日水道连续观测站位资料,以揭示该海域悬沙输移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春季兴化湾及邻近海域温盐变化受木兰溪径流、浙闽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共同控制,湾外东南侧海域受高温高盐台湾暖流控制,西北侧近岸海域受低温低盐的浙闽沿岸流显著影响。调查海域悬沙浓度总体较低,外海泥沙通过南日水道向兴化湾内输移,但净输运量非常有限,仅为0.32×10~(-4)kg/(m·s)。平流输沙与潮泵输沙是南日水道泥沙净输运的主要机制,底沙再悬浮作用较显著,且剪切扩散效应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的微观流动特征及其表现出差异性的因素,以马岭油田长81 储层为代表,对典型样品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并结合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测试结果对储层流体的微观驱替机理及导致驱油效率高低不同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长81 油藏按微观渗流通道类型可分为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微孔型3类,其驱油效率逐类降低,不同微观渗流通道类型样品的渗流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溶孔-粒间孔型样品平均驱油体积为0.010cm3,最终平均驱油效率高达45.60%,驱替效果最为理想.储层微观条件中,喉道半径大小及分布状况对驱油效率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物性和可动流体饱和度两者对驱油效率的大小均具有较低程度的控制作用;外部实验条件中,对驱油效率产生较大控制作用的为注入水体积倍数和驱替压力.因此,在油藏实际水驱采油过程中应当采用较为合理的注水压力和注入水体积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