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使用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20°~60°N,120°E~120°W)上层海洋热含量(HST)、海表面气压(SLP)、海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北太平洋HST与阿留申低压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关系。研究表明:第1特征向量能很好地代表北太平洋HST年代际尺度上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在近50a中,北太平洋HST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周期约为25a,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存在一个较强的完整周期震荡。变化中心位于38°N左右的西北太平洋,且在155°W处向南延伸。根据北太平洋上层海洋HST的冷、暖异常和增、减热趋势,年代际背景场可分为冷态和暖态以及增热期和减热期。对比研究发现,在年代际尺度上,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增、减热过程通过影响以西北太平洋为中心的海表热通量,进而对阿留申低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热含量增热过程对应于弱的阿留申低压,减热过程对应于强的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的响应一般滞后热含量增、减热趋势变化1~2a。北太平洋年代际背景场对其年际变化有较强的调制作用,且这种年际变化跟ENSO事件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2.
根据实测资料(1986-1990年),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165°E,10°N~10°S)浮力频率的垂直分布和经向变化,讨论了浮力频率与海水稳定度和海洋内波位能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赤道海域浮力频率的垂直分布和经向变化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垂直分布的特点是:浮力频率的垂直变化与位温梯度dθdz的垂直变化相似。在ENSO前期或初期,浮力频率在垂直方向上的极大值达到最大,此时跃层最强,但其厚度最薄;在LaNi na期间,垂直方向的极大值明显小于ENSO前期和初期,此时跃层较厚,跃层强度次之;在ENSO末期,垂直方向上的极值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此时跃层厚度最为深厚,跃层强度最弱。浮力频率的经向变化是:在ENSO前期和初期,赤道海域的垂向极大值明显高于赤道外海洋;在LaNi na期间,它明显低于赤道外海洋;而在ENSO末期,则与赤道外海洋无显著差异;在8°N,有一个近乎定常的浮力频率峰值,几乎与ENSO或LaNi na的年际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73.
石强  蒲书箴  苏洁  尹杰 《海洋学报》1999,21(3):40-50
将两层约化重力原始流体动力方程耦合气候月平均风场,数值计算流场基本能够正确反映热带太平洋上层主流系和温跃层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在气候平均条件下,东太平洋125°W附近经向风应力可激发出高阶混合Rossby重力波.海洋高阶赤道Kelvin波流速模态可从西太平洋边界传播到东太平洋边界,而高阶赤道Kelvin波温跃层模态从西太平洋边界东传后,在中太平洋受到高阶混合Rossby重力波诱发的西传温跃层扰动的阻挡.  相似文献   
74.
石强  蒲书箴  苏洁  尹杰 《海洋学报》1999,21(4):27-34
两次非典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Walker环流中的西太平洋部分显着减弱,Hadley环流中的东太平洋部分显着增强.西太平洋距平西风应力增强向东伸展;东太平洋距平北风应力增强向南伸展.西太平洋暖池的能量可以两种方式向东传播:赤道Kelvin波温跃层模态和流速模态.温跃层模态向东输送的总能量大于流速模态向东输送的总能量.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中,赤道Kelvin波温跃层模态起主要作用,赤道潜流减弱;1986~1987年厄尔尼诺事件中,赤道Kelvin波流速模态起主要作用,赤道潜流增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赤道潜流消失、反向现象是一种局地性海洋响应,这种现象不伴随赤道Kelvin波向东传播.  相似文献   
75.
普里兹湾海域的夏季上层水及其北向运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第 1 5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及邻近水域观测的 CTD资料 ,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洋域上层的水团分布。确定了普里兹湾夏季近岸水 ,普里兹湾夏季表层水 ,普里兹湾陆架水和南极绕极深层水的范围、深度和温盐特性。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了普里兹湾陆架水的北向扩展。讨论了其北向扩展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这些特征涉及到逆温层的厚度、垂向温度和温度梯度最小值的存在 ,以及陆架水北向运动的斜压性和科氏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本文利用1985年6—8月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计算了南半球澳高地面气压与我国近35个台站24小时降水量的凝聚谱、位相谱,发现在准一周(约五天)周期处两者存在反位相振荡。又通过澳高地面气压与北半球有关环流系统的凝聚谱、位相谱分析,发现澳大利亚冷空气爆发与北半球夏季低纬和中纬行星尺度系统存在短周期准一周(约五天)左右遥相关。并且,东亚沿岸从南到北七个站850百帕经向风速,与澳高地面气压在周期五天左右处,有较高的凝聚平方值,风速增强过程有北传现象。   相似文献   
77.
前言热带太平洋是ENSO事件现象最为明显的地区。1982~1983年中东赤道太平洋增温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ElNino事件。1986~1987年在中东赤道太平洋出现的增温现象是另一次强ElNino事件。以上两次ElNino事件都属于海洋增温自西...  相似文献   
78.
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轻链是粗肌丝的重要组成单位,其表达量的高低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解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和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基因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EcMHC2、EcMLC1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EcMHC2、EcMLC1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不同幼体发育时期及大小差异个体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特征。研究显示,脊尾白虾EcMHC2基因(GenBank:MG545144)全长5 929bp,开放阅读框5 727bp,编码1 909个氨基酸;脊尾白虾EcMLC1基因(GenBank:MG545145)全长1 506bp,开放阅读框459bp,编码153个氨基酸。脊尾白虾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轻链在系统进化上与其它十足目甲壳动物的关系较近。脊尾白虾EcMHC2、EcMLC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在肌肉组织内表达。在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不同时期,EcMHC2、EcMLC1在溞状幼体Ⅱ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溞状幼体的其它时期;仔虾第一天,EcMHC2、EcMLC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时期。在脊尾白虾生长的四个阶段中,大个体组EcMHC2的表达量均显著的高于小个体组;60、80和120日龄时期,大个体组的EcMLC1表达量显著的高于小个体组;在大个体和小个体组中,EcMHC2、EcMLC1在80日龄的表达量最高。脊尾白虾EcMHC2、EcMLC1在大个体组与小个体组的差异表达提示它们在脊尾白虾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在历史名城波士顿的一所维多利亚式住宅里,自豪的主人托马斯(Edward Thomas)做了一场恶梦。他担心有一天地震将震倒他的这所能俯视整个波士顿闹市区轮廓的漂亮的楼顶小屋。不要笑话托马斯先生,就像他的邻居们所做的那样。最近当托马斯先生试图说服他周围的房产主们去购买地震保险时,邻居们都笑话  相似文献   
80.
7.0级以上的地震,其地震波将传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并可记录下来,所以,地震图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信息媒介,地震图缩微化有利于地震资料保护和交流,全球历史地震图缩微计划的实施,表明地球科学开展广泛合作的必要性,中美地震科学技术合作带动了我国地震图的缩微化,国际资料交换,使我国SK台网资料与美国WWSSN接轨,并实现全球共享,我国的地震图缩微系统,设备配套,完善规范,每年缩微国内外大地震记录图约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