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述累计去趋势法的原理,举例说明在降水与形变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对流动水准、台站水准及流动重力单测站的同场地的降水量进行累计去趋势计算,然后分别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经过处理后的降水量变化曲线除去原来的突跳变化,增大了降水量在后续时间中的影响力,而且降水量与形变的正常变化趋势更加一致。根据处理后的降水量变化与形变变化趋势的对应关系,也更容易判断形变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2.
浮游蓝丝藻是水华蓝藻的常见种属,但对其生长和产毒特性认识不多本文首次对我国水体中的浮游蓝丝藻进行了研究.从广东省一重要供水水库中分离到一株丝状蓝藻,经形态特征鉴定为阿氏浮游蓝丝藻,并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下对该藻株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适合于该藻生长的光强和温度分别为20μmol/(m~2·s)和30℃;该藻株具有mcyE基因,能产生微囊藻毒素MCRR,产量为0.06μg/mg(DW).  相似文献   
43.
根据中国地形分布难以建立格网模型的特点,为了解决我国区域电离层精确改正的问题,提出了广域电离层改正三角分区的方法。选择中国地震电离层监测实验网中纬度地区的5个监测站,建立覆盖我国中纬度整个网络服务区域的三角分区电离层模型,并利用8个基准站的数据对该方法的修正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三角分区内部区域,该方法可以修正到90%左右;对于三角分区外部几百公里以内的区域该方法也能达到80%以上的修正精度,同时利用原始GNSS数据对美国、加拿大等4个IGS跟踪站进行补充实验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较格网法更加简单、有效,对广域电离层延迟误差的修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基于不同高度角的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3种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霍普菲尔德(Hopfield)模型,萨斯塔莫宁(Saastamoinen)模型,勃兰克(Black)模型。根据这三种模型本文利用IGS数据验证了不同高度角的变化对延迟量的影响,并给出了判断三种延迟量优劣的方法,最终提出一种根据高度角不同选择不同模型的综合算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角度的延迟量误差比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柳成林  刘海笑  赵燕兵  王宸 《岩土力学》2013,34(11):3221-3228
由于在抗拔承载力和深水安装中的优势,拖曳锚在深水系泊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拖曳锚安装过程中,安装缆绳和锚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安装缆绳在海床土中的反悬链形态将直接影响锚的嵌入和运动,对反悬链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锚的嵌入性能、准确预测锚的运动轨迹以及解决锚在安装中的精确定位问题。基于嵌入缆单元在海床土中的力学模型,推导出适用于黏性土和无黏性土的反悬链方程,利用该方程可求出安装缆绳在海床土中的反悬链形态;通过在缆绳上布置倾角传感器并运用圆弧递推方法,设计出可实时测量嵌入缆形态的试验技术,为验证试验技术的合理性,在空气中分别选取3种典型缆绳形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形态与真实形态吻合良好,并具有较高精度;利用实时测量技术开展模型试验,对反悬链方程进行了考察,验证了其模拟嵌入缆反悬链形态的精度,并获取了对拖曳锚安装过程中反悬链形态变化规律的直观认识。  相似文献   
46.
目前,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评审一般是将实施方案及成果以纸质报告的形式送交至评审委员会的专家,然后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报告修改,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方式具有时效性差、互动性差、保密性差和成本较高等缺陷.  相似文献   
47.
TRACK��ƵGPS��λ����ʱ�ο�վ��ѡ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RACK????????????λ????????????ο???????????GPS????????е?????????????????????????????????????????????????·??Ч?С??0.2 m???????????????????????????????????????ο??????????????λ?????????????????????GIPSY??PANDA????????????????????  相似文献   
48.
基于协调与共享发展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是指导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新理念.运用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分析中原城市群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由于现有制度的缺陷或缺失,导致城市群内部存在人口迁移受阻、经济非理性竞争、公共资源不可共享、空间一体化梗阻、一体化秩序混沌、忽视协调和共享发展等问题.因此,中原城市群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保障人口自由迁移制度、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合作发展制度、有限的公共服务共享制度、发展规划的协调制度、协调与共享发展的组织制度,体现一体化贡献的政府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49.
岱崮地貌是一种寒武系碎屑岩之上的平顶灰岩地貌,为中国五大地貌之一,对其研究具有地质学、古地理环境等科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分析研究了岱崮地貌的特征、成因和演化,得出以下结论:1) 岱崮镇的崮主体呈NW向展布,由崮体和崮基组成。崮体包括崮顶、崮腰和崮底,崮顶为灰岩,崮腰和崮底以碎屑岩为主,崮基为前寒武系岩浆岩或太古宇泰山群;2) 近水平岩层是岱崮地貌发育的基础;3) NNW向、NW向和近EW向断层是岱崮地貌形成的根本因素,NW向和NE 向节理是主控因素,控制了岱崮地貌的走向、密度;4) 岱崮地貌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化,经过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留存的寒武系-中奥陶统、上石炭统-二叠系是岱崮地貌形成的基础,燕山期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162~149.8 Ma)、白垩纪(140~90 Ma)及喜马拉雅早期(65~43 Ma)产生的断层及节理是岱崮地。  相似文献   
50.
山东及周边地块间近期运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山东所在块体及周边地块间的地壳相对运动状态,利用2001年以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及2007年以来山东GPS观测网的观测结果,使用K-L最佳直线拟合和滑动傅里叶法得到基线变化年周期,以此对处于不同地块的GPS基准站间基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近期山东内部及周边地块间的地壳运动特征。并利用GPS资料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强震对山东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