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前燕山期主要地质事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的研究进展集中在前燕山期的主要地质构造格架的廓清,以及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事件和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研究的深化。本文对前者的研究进展作评述和展望。华北克拉通自1.8~1.75Ga形成后,时有岩浆扰动。1.35Ga的基性岩床和岩墙群事件代表了华北克拉通与北美克拉通的裂解,说明华北克拉通曾经是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华北克拉通北缘大陆边缘的演化也应当从1.35Ga以后开始。早古生代时期,在华北克拉通以北的兴蒙造山带南部发育了白乃庙岛弧岩带,但此时华北克拉通依然记录的是稳定沉积。该岛弧岩带在早古生代末期可能通过弧-陆碰撞形式增生到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缘。早中泥盆世期间,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了年龄为410~380Ma的碱性杂岩,可能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有关。从晚石炭世(~320Ma)开始,华北克拉通北缘发展为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在华北克拉通之下。在相邻的兴蒙造山带,古亚洲洋还存在向北的俯冲,形成了白音宝力道岛弧岩带。古亚洲洋沿索伦缝合带的最终闭合发生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大量~250Ma以来的后碰撞岩浆活动记录了这一拼合过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大规模逆冲推覆。早侏罗世时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已经出现基底结晶岩系的广泛剥露。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之前,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东西向构造格架基本奠定。  相似文献   
32.
滇西昌宁─孟连带南部地层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吴浩若  杜越 《地层学杂志》1994,18(3):221-227
滇西孟连以南,整合于南段组浊积岩之上的拉巴群硅质岩含晚二叠世早期放射虫化石,南段组时代不仅限于石炭纪,可能延入二叠纪。二者为晚古生代思茅地块的外陆坡沉积。其西面的南基河杂岩(新名)由层序混乱的晚古生代硅质岩、泥岩和少量砂岩、玄武岩构成。放射虫化石证据表明,硅质岩时代不仅限于晚泥盆世-早二叠世,还延入晚二叠世,而有的砂岩时代为早石炭世,它们是经过强烈构造变动的古特提斯洋的沉积记录。昌宁-孟连带向南可能延至泰国北部的清迈带,而非东北部的难河带。  相似文献   
33.
XLS-Ⅱ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单描述了系留气艇运动的基本力学原理,较详细地介绍了国产XLS-Ⅱ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系统的绞车重36kg,电机功率600W,拉线最大拉力为175kg。与系统配套的有气象要素、大气臭氧和大气气溶胶等探测单元。给出了主要气象和某些环境要素的探测精度和应用实例并简单讨论了系留气艇探测系统在实际应用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34.
扎赉诺尔煤业集团铁北矿勘探区目的层埋藏浅,地表条件复杂,成孔困难,很难到达激发层位,反射波能量及高频成分衰减大,对地震资料的信嗓比和分辨率降低。为此,经多次试验,在野外数据采集中采用合理的观测系统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方法、流程得当,在勘探区钻孔资料少的情况下,保证了目的层速度场反演的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经矿井和生产实际验证,三维地震资料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5.
Os-Os测年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负离子热电离质谱(N-TIMS)和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初步研究了187Os-186Os和187Os-188Os计年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一、引言 自1980年开始的《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野外试验,1980—1983年每年的4—6月,在以南京为中心、西起安徽霍山、东至江苏东台、北起江苏泅阳、南到安徽铜陵的121000km~2  相似文献   
37.
水体的透明度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借助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大范围、实时数据,并且有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本文利用岱海的野外实测透明度数据和光谱数据,针对Sentinel-2 MSI和Landsat-8 OLI卫星数据波段设置,建立了岱海水体透明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本文建立的透明度反演模型中,蓝红波段比二次模型反演精度最好,决定系数R2=0.66,均方根误差(RMSE)为24.02 c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21.24%.2)将蓝红波段比二次模型应用于Landsat-8 OLI和Sentinel-2 MSI卫星数据,透明度反演精度较好,MAPE<28.82%,RMSE<23.26 cm,R2>0.60.3)此算法应用于时间序列MSI和OLI影像,得到了岱海水体透明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岱海水体透明度年平均变化范围在90.71~120.77 cm,2015年的平均透明度最高,2013年的平均透明度最低;月平均变化范围在90.68~122.53 cm,7月的平均透明度最高,5月的平均透明度最低.岱海透明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趋势大致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高,四周低.4)影响岱海水体透明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风速和降水,透明度与风速和降水分别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
徐国新  李玉静  孙金龙  和越  赵迪  刘晓波  王丹 《地质学报》2020,94(11):3343-3360
太阳沟钼矿床位于冀东地区,矿区内出露的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围岩接触带内,多呈透镜状、脉状产出。本文通过锆石U- 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辉钼矿Re- Os同位素测年及金属矿物S、Pb同位素分析,对太阳沟钼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准确厘定,并对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进行探讨。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4. 8±1. 5Ma、156. 5±1. 2Ma。辉钼矿的Re- Os同位素测年获得155. 79±0. 93Ma的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与锆石U- 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其为晚侏罗世构造- 岩浆活动产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富碱,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黄铁矿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S同位素组成分布比较集中,δ34S黄铁矿值均为正值(介于1. 3‰~1. 8‰之间,平均值为1. 53‰);Pb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206Pb/204Pb值范围为16. 76~17. 44,207Pb/204Pb值范围为15. 28~15. 43,208Pb/204Pb值范围为36. 64~37. 46),均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受地幔混染的下地壳物质熔融。综合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Pb同位素特征,本文认为:太阳沟钼矿床属于斑岩型钼矿床,是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壳幔相互作用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重熔,富集大量的金属元素(Mo),最终上升侵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39.
大坝运行对水库消落带土壤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紫璇  陆颖  钟荣华  毕晓静  袁旭  敦越 《水文》2019,39(1):15-19
水库消落带土壤环境对水库水位变化的响应非常明显。通过分析大坝运行下水库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微生物特性和土壤侵蚀变化特征,总结水位波动对消落带土壤性质的影响过程与趋势。研究表明水库消落带土壤历经长时期干湿交替过程后,其物理性质发生较大改变,但具体变化过程和趋势仍存争议。土壤化学性质中,碳、氮和磷元素迁移转化趋势明显,但各不相同。土壤重金属元素时空分异特征改变。土壤微生物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并且在海拔梯度上差异显著。土壤侵蚀是消落带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未来应采用物理模型方法,定量分析水位与土壤性质相关关系,并加强对西南高山峡谷区高坝大库消落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SHRIMP U-Pb测年方法对取自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的锆石进行定年。所测锆石样品新鲜、未风化,岩性为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经过精确的测试过程,得到约2500Ma、224Ma和161Ma的3个时间段年龄值。约2500 Ma的上交点年龄是太古宙古陆核演化的记录,224Ma的岩浆结晶年龄是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161Ma的岩浆侵位年龄是燕山中新生代陆内造山带主造山期造山作用的记录,也是区域构造体制转换开始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