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常水深4 000 m,8.0级纯倾滑直立断层触发的地震海啸,在大洋中传播的前2 000 s各时刻的形态以及峰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海啸产生后的前1 000 s左右的时间内,存在数值震荡,幅值先快速衰减,再逐渐增大,此后,幅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衰减.  相似文献   
72.
邓辉 《地理研究》2003,22(6):810-810
由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完成的《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一书,已于2003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沙漠历史地理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大学侯仁之院士开创和倡导的,并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学问。所谓沙漠历史地理,是关于沙漠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如滥垦、滥牧、滥樵、滥用水资源等)导致的生态平衡破坏、沙漠化扩大等环境问题的演变过程和内在机制。数十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73.
邓辉  董非非 《地震学报》2020,42(4):491-503
通过对赣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系统地调查研究,以地域人文背景、史志记载情况等为切入点,综合考证历史地震记载的完整性,并在充分挖掘可用信息的基础上,对公元412年、1603年、1847年和1888年等历史地震事件进行了甄别和参数核定。研究表明,公元1500年之后赣南地区的地震记载相对较连续;区内地震活动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的趋势,且地震主要分布在NE或NNE向主干断裂附近,以及主干断裂与NW向断裂的交接复合地区;原地重复发生地震的频率相对较高。该结果可用于修定新版地震目录、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历史地震调查等工作中,为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防震减灾规划决策等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4.
75.
中国新一代射电频谱日像仪——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以高时间、高空间、高频率分辨率工作在0.4 GHz~15 GHz,为太阳爆发活动初始能量释放区的物理过程、太阳电子加速等研究开辟了新的窗口。高性能、高质量太阳成像算法是日像仪数据处理流水线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参考法国墨东天文台太阳干涉阵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讨论分析了多尺度洁化(Multi-Scale CLEAN)算法,给出了适用于日像仪的多尺度洁化算法参数,并重点讨论了算法的图形处理器并行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多尺度洁化在算法效率上比基于图形处理器实现的H9gbom CLEAN提高了近3倍,有效提高了整个数据处理流水线的性能。  相似文献   
76.
天文软件开发与应用中迫切需要在单机环境下进行高性能的科学数据处理,由于机器配置不同,采用传统的CUDA+GPU技术存在明显的局限,不利于天文软件的快速移植和无缝运行。针对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数据处理中的网格化(Gridding)算法,采用并行计算OpenCL技术进行多线程编程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OpenCL实现的网格化算法不仅能够在图形处理器上运行,而且能够在纯中央处理器上运行。当选择在图形处理器上执行时,算法的执行效率与基于CUDA实现的网格化算法执行效率大致相当,但算法不局限于NVIDIA GPU,解决了算法对CUDA+GPU的依赖;同时算法也能在纯中央处理器上较快速地执行,适用于单机模式下进行天文软件的开发和测试,也便于天文软件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7.
观测控制系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底层通信是观测控制系统架构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传统的观测控制系统一般采用裸套接技术实现,缺少统一的传输控制机制,在密集数据通信时经常存在延迟,影响实时控制的需要;同时缺少广播与组播机制,限制了观测控制系统的设计。针对观测控制系统的要求,研究了基于ZeroMQ不同通信模型及对应的天文控制模式,分析了不同的通信控制架构的可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相应的通信模型进行测试,验证其在天文仪器分布控制中的可用性。测试结果进一步说明,ZeroMQ构建观测控制系统的底层通信架构是可行的,能够满足观测控制系统对设备的各种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78.
射电干涉阵列宽视场成像网格化处理过程中必须考虑w项的影响。w-projection和w-stacking是两种重要的宽视场成像网格化处理算法,w-plane参数是算法中影响计算速度和成图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了w-projection和w-stacking两种网格化算法,利用SKA-1低频阵台站数据和ASKAP软件包进行模拟观测,对两种算法在不同w-plane参数取值情况下的成图速度和成图质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比。结果进一步表明,w-plane是性能改善的重要参数。针对w-projection算法,w-plane取值应比一般给定的经验值大才能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w-stacking算法虽然有很大的速度优势,但算法实现中w-plane的影响更为显著,给出了推荐的w-plane取值。本文的工作是大视场成像算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对未来平方千米阵列科学数据处理中的管线设计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望远镜自主控制是现代天文观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主流的自主控制系统中,开源的远程望远镜控制系统第2版具备模块化和即插即用的设计理念,且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和稳定工作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天文望远镜自主控制系统。由于远程望远镜控制系统第2版基于Linux平台,主要基于命令行界面(Command-Line Interface,CLI)进行远程访问控制,所以对观测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深入分析远程望远镜控制系统第2版,对JS对象标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JSONAPI)进行适度改造,以JS对象标记(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JSON)为数据传输格式,以移动终端的微信应用作为载体,跨越不同平台对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进行数据访问和功能调用。利用微信小程序,将控制系统移植到微信小程序中,使天文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移动终端在微信平台上远程控制天文望远镜和实时监控天文望远镜自主控制系统的状态。采用该模式,可扩展到天文公共对象模型(Astronomy Common Object Model,ASCOM)等其他自主控制架构,从而实现一个通用的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终端远程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0.
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天文数据处理软件的需求也不断更迭变化,导致软件运行环境渐趋复杂。对于开发者和使用者,急需提出一种对复杂天文数据处理软件敏捷化封装和部署的方法。我国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已进入常规观测,与之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也已完成开发并投入使用。由于该软件的部署涉及操作系统环境、图形处理器运行环境及底层依赖软件等配置问题,导致安装过程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结合容器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ocker容器对日像仪软件系统进行敏捷封装与部署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设计进行介绍,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用性,以及相比于传统虚拟机可获得较优异的性能表现。该方法可为未来天文数据处理软件的封装部署提供参考。可以预见,未来容器技术将成为天文海量数据处理的基础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