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孙莉  肖克炎  邢树文  丁建华 《地质学报》2016,90(7):1589-1597
南岭钨锡稀土成矿带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区),其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该成矿带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通过研究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划分了成矿系列,建立了成矿谱系,确定了区带的主攻矿种为钨、锡、锰、铅锌,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预计可新增钨475万吨、锡375万吨、锰2.6亿吨、铅锌6084万吨。在此基础上,部署了江西省于都-银坑重点远景区、江西大余-上犹重点远景区、广东韶关地区铅锌、银、钨矿重点远景区、广东大宝山-连平地区铁、铜、铅锌、钨矿重点远景区、湖南郴州地区钨、锡、钼、铅锌、铜、萤石矿重点远景区5个重点远景区和湖南常宁地区铅锌、金、银、萤石、硼矿一般远景区等8个一般远景区,为指导本区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2.
研究工作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和后期勘探及钻探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贵德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状态及热源来源,在充分了解贵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全分析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到该区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特征,估算了区内高温热田-扎仓寺热田的热储温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高温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型,低温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主要为SO4-Na、SO4·HCO3-Na型;扎仓寺热田地下热水中Li+、F-、Sr2+、As3+与Cl-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显示了相同的物质来源,SiO22-与Cl-极高的正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扎仓寺地热为深部热源;氢氧同位素数据都集中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选用合理的水文地球化学温标计算了扎仓寺热田的热储温度,并利用硅-焓模型分析了该热田地热流体中冷水混入比例及冷水混入前的热储温度,分析认为扎仓寺热田4 000 m以内存在两个热储层,第一热储层热储温度约为133 °C,热循环深度为1 800 m;第二热储层热储温度约为222 °C,热循环深度约为3 200 m.   相似文献   
373.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与GIS技术,分析了1980—2018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变化并分析成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多年均值为40.26 t·hm-2,10年倾向率为-8.02 t·hm-2。2000年前以中度风蚀为主,2000年以后以微度风蚀为主。(2)空间上,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不同风蚀强度面积占比排序为中度>轻度>强烈>微度>极强烈>剧烈,微度和轻度风蚀面积呈现增大趋势,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风蚀面积均呈现减小趋势。总体上,全区土壤风蚀均呈现下降趋势,西北部下降幅度最大,南部下降幅度最小。(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主要受风速(u)、温度(Ta)、植被覆盖度(VC)和土壤含水量(sw)影响,u的直接作用最明显,而TaVCsw主要产生间接影响。总体来说,u对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变化的综合决定能力最强,sw的综合决定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374.
对辽西黄土进行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冲击碾压法加固路基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以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路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夯击能为800~1600 kN.m、夯击数不小于8击,对处理深度4~6 m的黄土较为有效;(2)灰土挤密桩法可以消除桩深范围内及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黄土湿陷性,较适合于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处理;(3)冲击碾压法适合处理黄土厚度较小和表层黄土的处理,碾压遍数以40遍为最佳,其处理深度在1 m左右。这些成果为该地区湿陷性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75.
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官104断块为例,探讨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包括两个层次,其一为渗流屏障和连通体分析,其二为渗流差异分析。研究区主要微相类型有心滩、辫状河道与河道间。渗流屏障主要为泥岩屏障和成岩胶结屏障。通过渗流差异分析将官104断块枣Ⅲ、枣Ⅱ油组辫状河储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其中,Ⅰ类流动单元以中高孔、中高渗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心滩与辫状河道主体部位;Ⅱ类流动单元属中孔、中低渗储层,主要分布于辫状河道;Ⅲ类流动单元以中低孔、低渗透率为主要特征,分布于河道侧缘及河漫滩溢微相;Ⅳ类储层流动单元主要为渗透性极差的非储集层。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工区储层流动单元的分布模型。这一研究对于优化油田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6.
胶东晚中生代金矿成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及热动力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金矿床均有一个与岛弧玄武质、安山质岩浆相一致的δ^34(6.5‰-7.0‰)硫源,而全铜矿床的δ^34为4.5‰-5.0‰,与岛弧玄武质岩浆的δ^34接近。可初步认为该区全(铜)成矿流体的热源来自地慢或俯冲地慢楔产生的玄武岩浆。成矿流体的产生与岛弧玄武质岩浆底侵/内侵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被加热的地壳。  相似文献   
377.
1973年夏季一个反气旋型涡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成军 《海洋与湖沼》1983,14(3):263-271
六十年代以来,海洋学上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发现了海洋中存在着“中尺度”涡。其空间尺度为数百公里,时间尺度为数月,流速约为10厘米/秒。它可与大气中的气旋、反气旋相比拟,并具有巨大的能量,是决定海洋水文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这种巨大的能量,在海洋能量分配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尺度”涡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对搞清大洋总环流的变异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反潜战环境条件、海洋生物分布和海-气交换等的描述也有重要作用,并将对海洋环境预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近几年来,人们发现中尺度涡不仅存在于世界大洋,而且还存在于边缘海。1975年,  相似文献   
378.
本文试图利用位于东海黑潮区G断面温、盐度的多年观测资料,对该断面平均温、盐度变化与厄尔尼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研究黑潮对我国东海及邻近海域环流和沿海气候的影响。 Ⅰ.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 由于采用的划分标准和指数不同,因而对  相似文献   
379.
邢华桥 《测绘学报》2018,47(9):1291-1291
正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大范围地表覆盖数据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大量的变化检测算法或模型,但尚未有一种通用的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影像数据条件、地表覆盖数据类型和地理区域特点。事实上,变化检测领域的"算法-数据"之间存  相似文献   
380.
高原高寒冻土区生态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在生态治理的同时进行煤炭资源保护更少先例可言。按照系统工程思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宗旨,并兼顾残存煤炭资源的保护,在青海省木里地区生态治理过程中取得成果认识如下:研究了木里矿区自然气候特征控制下的生态易破坏且难于修复性;总结了土壤层状结构控制下的水土流失和植被水分补给特征;认为生态地质层缺失和破坏是致使生态破坏的关键症结。为此,借鉴前人成果,研发了煤层顶板及其上覆岩层生态地质层修复技术,建立了生态地质层损伤判识方法,分析了生态地质层修复与再造对煤炭保护及生态修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