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712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阐述了太原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编制技术路线和编制方法。介绍了基于MapGIS软件下制作二调图集的步骤和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外部环境变化促使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不断演变.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改进的偏移—份额模型,将1998-2008年中国地级单元的制造业增长量分解为国家分量、省域分量、行业分量和区位分量.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推动产业增长,促进产业转移;省域政策和邻域的制造业布局影响本地产业结构;行业的要素密集类型和垄断水平导致空间布局差异;区域经济、区域政策以及城市群内部的联系影响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进一步选取代表性行业对偏移—份额模型中的行业分量和区位分量的组合情况进行研究,认为行业特征与区位特征需要相互匹配才能形成合理的城市产业结构,进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93.
Using the results of aftershock relocation, inversion on seismic waves and InSAR results, and surface rupture displacements obtained by geological survey after the earthquak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ault model of the Yushu Ms7. 1 earthquake. Based on rectangular dislocation theory in an elastic-viscoelastic layered medium, we have simulated the co- seismic deformation and gravity change with gravitational effect considered. The pictures show that the absolute gravity measuring point is beside the extremum of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and the numerical value reaches 25.02 x 10-Sm. s-2. After a discussion about the gravity change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 coherence consistency between two FG-5 absolute gravimeters, we think that the measured value 27.2 × 10^-8 m· s^-2 at Yushu station is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It's coincid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dislocation theory. Therefore it is a good tool to test the near-field changes found by disloc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994.
滁州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滁州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相对于深层土壤既有继承性,又有差异性。在不同的土壤层的一些元素含量明显不同。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活动已经对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中应多考虑地质背景、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天宝山矿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西北老头沟镇,矿区内有立山矽卡岩型铜、铅、锌矿床、立山选厂后山裂隙充填银多金属矿床、新兴角砾岩筒型多金属矿床、东风火山-沉积变质型多金属矿床和东风北山石英片理化带型钼矿床。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结合自身参加立山铜、铅、锌矿床深部详查的经历,对立山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继续进行详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内蒙古拜仁达坝铅-锌-银矿床:元素分带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中东部拜仁达坝矿床是一个以石炭纪石英闪长岩及锡林浩特杂岩为赋矿围岩的断裂充填型热液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分东西两个矿段,拜东矿区1号矿体及拜西矿区3号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矿体。矿体沿着走向方向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特征,锌-铜矿石、锌矿石及铅-锌-银矿石依次从矿化中心向外侧产出。代表性矿体拜东矿区1号矿体的块段金属量、平均品位及元素比值由西向东沿着走向方向显示出明显而系统的变化规律。锌的块段金属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铅和银的矿段金属量则先增加后下降;锌的块段平均品位由西向东逐渐降低,铅和银的块段平均品位则先上升随后下降;Ag/Pb值先上升随后下降,Ag/Zn和Pb/Zn值则逐渐上升。这种矿化的分带性可能是成矿热液在中偏高温向低温演化的过程中,沿着矿体的走向方向从矿化中心向外侧运移,在矿体不同位置有选择地将成矿物质卸载的结果。而成矿热液在断裂系统内与不同比例大气水的混合则可能是成矿系统内温度梯度形成的重要原因。矿床中不同位置的矿物组合记录了成矿热液中硫逸度由高向低,pH值由低向高的演化过程。拜仁达坝矿床与邻近的维拉斯托矿床组成了一个由温度场控制的具有明显矿化分带现象的低硫化热液脉状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997.
混合沉积是指碳酸盐岩与陆源硅质碎屑在沉积上的混合,它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混合沉积分为4种沉积模式:间断混合,相混合,原地混合和源地混合。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的研究,识别了其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斜坡和混合沉积,并对其平面分布进行了研究。结合前人研究,参考区域构造背景,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认为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属于源地混合沉积,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混合沉积模式。研究区陆源硅质碎屑分别来自北部华南隆起以及西南部中南半岛,而碳酸盐岩碎屑则来自神狐隆起、西沙隆起以及南部的广乐隆起。研究区对混合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构造作用、物源、再改造和沉积作用、海平面升降变化以及气候,对研究区混合沉积起主要作用的是构造作用及海平面升降变化。  相似文献   
998.
该文选取毕节市1960—2019年8个国家站逐日气温数据,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讨论了毕节市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毕节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空间分布受地形分布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在威宁、大方存在低值区,在毕节市东部存在高值区;其气候倾向率均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呈现为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分布形式;根据M-K突变检验结果分析:毕节市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前上升趋势均不明显,90年代末期以后均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别在2006年、2002年、2007年发生序列的突变。  相似文献   
999.
查干花钼矿床是内蒙古中西部的一个大型斑岩钼矿床。矿床成矿期花岗岩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个花岗岩样品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53.3±2.8Ma(MSWD=1.17)和253.8±3.7Ma(MSWD=1.6),显示成矿期花岗岩形成于253~254Ma,为晚二叠世。与前人辉钼矿Re-Os测年研究(~243Ma)对比显示,矿床的成岩成矿时间差约为10Ma,这与矿床控矿构造及成矿期花岗岩的结构构造特征相符,也与国内外较多的斑岩型矿床成岩可以对比,反映出查干花钼矿床是成矿岩体经历了长时间演化以后岩浆-热液体系的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成矿期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准铝质至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的特征。其源区是受到早期陆缘弧俯冲作用改造及地壳混染的岩石,再经过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其微量元素继承了早期陆缘弧成因岩石的一些特征。岩浆在形成以后,在深部岩浆房内经历了以斜长石和钾长石为主导的分离结晶作用,并在上侵到地壳浅部区域以后受到了远古宇宝音图群的混染。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古生代末期向中生代转换的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已发现钼矿床20余座。依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成果,将该区内生钼矿床类型划分为斑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和中高温浅成热液型。初步确定斑岩型矿床形成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而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形成与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以及围岩性质有关,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95~165Ma和115~110Ma两个区间,成矿物质普遍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而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大陆和伊泽奈崎板块俯冲欧亚大陆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