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293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阐述了汤山金矿的发现过程及其成因,汤山金矿采用“堆浸法”提取金,详尽描述了该方法提取金的工艺流程;破碎→制粒→筑堆→喷淋→吸附,并建议将汤山金矿作为旅游地学景点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92.
针对实现雷电数据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采用Flex技术结合Google Map构建了雷电数据可视化平台,重点研究了闪电定位数据、地面电场探测数据以及雷达栅格数据的可视化方法。由于GoogleMapAPI无法满足一些业务需求,设计了自定义类实现信息窗口交互和绘制圆的功能。通过对比传统平台的展现效率可知,采用Flex技术能有效地优化雷电数据的可视化效果,平衡系统运行负载,为雷电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平台支持,对雷电WebGIS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3.
采用VB 6.0并结合架空输电线路测量内业数据整理的特点,编制了输电线路测量辅助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编辑处理,生成各种成果表和归档资料,同时提供与架空送电线路软件的数据接口。该软件实现了架空输电线路内业数据处理自动化的,已在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4.
风廓线雷达估算大气返回信号功率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风廓线雷达大气返回信号功率谱中噪声电平的估算方法,统计分析了北京延庆对流层风廓线雷达(CFL-08)2006年10~12月的探测数据。对该频段风廓线雷达环境噪声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观测期间环境噪声在5km以下随高度递减,10月的平均环境噪声大于11月、12月的平均分布。给出目前风廓线雷达用信噪比估算大气返回信号功率的两种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环境噪声的剔除,经过修正后的大气返回信号功率输出结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5.
张丹  邱新法  曾燕  钱茂 《气象》2010,36(12):80-85
利用全国660个常规气象站40年(1961-2000年)整编气象资料.采用逆距离权重反比法、样条函数法和普通克立格法等常用的3种插值方法,分析了直接插值法和综合余项法对气温插值的影响,提出了去除气温形成中的确定性部分后,以随机项进行插值可提高气温插值精度。并从空间上、时间上对比眲不同插值方法的误差,最后分析了气象站的空间分布密度对插值方法的敏感性。验证结果表明:除个别月份外,综合余项法的各项平均绝对误差均在1℃以内,比直接插值法减小了0.6~1.6℃,精度提高了38%~85%;且综合余项法的精度不依赖于台站密度的大小、插值方法的不同,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这说明影响空间插值精度的关键因子并非是气象观测站点密度的提高、空问插值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96.
江苏地表湿润状况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俊  邱新法  曾燕  李梦洁 《气象》2008,34(9):89-96
为了了解江苏省地表湿润状况,利用江苏省60个气象站1961-2005年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构造一个既包含降水变化又考虑温度变化对潜在蒸发影响的干湿指标一地表湿润指数Hf=P/Pe(P为观测的月降水总量,Pe为月最大潜在蒸发),采用M-K法,对比分析了江苏省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季节性差异,并讨论了它与降水和气温的联系,突出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变化对干湿变化的重要影响.最后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各季节变化趋势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苏北和苏南地区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反.由于温度的升高苏北苏中地区均出现变干趋势,苏南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却没有呈现显著变湿趋势.江苏地区的干化趋势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  相似文献   
97.
主要利用S波段多普勒雷达相关产品对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时段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进行的几轮消减雨作业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估。分析表明,针对降雨云系进行过量AgI播撒作业后,作业云的雷达回波强度减弱,强回波顶高度降低,强回波面积减小。消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8.
2009年1-2月,开封市冬小麦出现大面积的枯黄,甚至死亡现象,对2009年全市夏粮总产量和全年粮食总产量的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麦田实地调查及对麦播以来开封市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初开封市冬小麦出现大面积枯黄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播种以后开封市长期干旱少雨,麦田旱情严重,直接影响到冬小麦正常生长;二是2008年12月下旬开封市出现大范围强降温天气,最低气温锐降至-10 ℃以下,全市冬小麦不同程度受冻;三是农户冬季麦田管理措施不到位,普遍未浇越冬水;四是小麦品种选择不当,部分品种抗逆性较差;五是地下害虫危害较为严重;另外还与本地的小麦耕种方式有一定联系.要减少不利因素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就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及时采取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及时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合理适时冬灌,加强田间管理,严防冻害发生;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科学做好秸秆还田工作.  相似文献   
99.
杨亚新  邱新法 《气象》2009,35(5):83-90
为提高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表层水温(SST)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TC生成位置分布的一般气候特征,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局地SST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存在4个TC高频源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附近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马绍尔群岛附近洋面,其中关岛附近洋面TC发生数最多,是TC发生的一个主要源地.TC生成位置分布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与局地SST存在密切的关系,局地SST升高,TC生成位置偏西、偏北,反之,则偏东、偏南.同时发现,TC生成位置西北边界与月平均SST的27.5℃等温线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绝大多数TC都发生在月平均SST≥27.5℃的海区.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TC生成位置偏东偏南,其发展强度相对较强,路径偏东偏南,可导致影响我国南部海区和日本东部沿海的TC个数增加;TC生成位置偏西偏北,其发展强度相对较弱,路径偏西北,可导致影响我国东部和北部沿海的TC个数增加.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风城油田1845井区目前有13个井组正在实施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们应用微破裂向量扫描对该井区实施了共35天的微震监测,试图定量确定热蒸汽腔的4D变化.由于微震活动的间歇性和跳跃性,一定期间的监测,很难用含震级或能量的震源分布对蒸汽腔实施解释;故,我们对监测域实施微震释放能量(或最小信噪比)的扫描,对域内各点逐时段(10 min)累积这个能量,结合域内测温等数据,统计分析微震强度相对于注汽线不同距离的平均几何分布.可能有三种SAGD诱发微震机制:热传导引起附加压应力场、微震弹性波传播扰动、及泄(注)液引起的体积变形;而微破裂又加剧了蒸汽腔边界延展和内部的微震活动.此期间井区注热蒸汽腔的状态是:注汽时长分别为2年多到5年多不等的三个井组的蒸汽腔边界(≥32 m)基本已接近或到达平均井组中线(35 m);实际可能两年内甚至注汽开始不久,这个边界即接近完成;以后除腔边界极缓慢地推进,主要注入能量是贡献于腔内微震"填空":在腔内缝间热传导产生的高温梯度子区引起的多重附加热压应力下间歇产生的微震活动.测温和产能数据支持上述结论.腔边界和腔内"填空"区域的时空变化是热蒸汽腔特性、也是重油生产决策的重要参数.这类监测解释方法也适用于任何注水前缘、矿山巷道安全、和断裂带的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