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海洋重磁资料的最小二乘平差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重磁资料的平差处理是海洋重磁资料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从最小二乘算法意义下的平差处理基本理论出发,建立起平羞测线网系统交点误差的方程组,给出了方程组系数矩阵的简单求取方法。理论计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原理简单,计算机实现方便,而且经平差处理后的系统交点误差可以达到最小二乘意义下的极小。最后讨论了实际重磁资料平差处理中任意常数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42.
参考国内外大洋科学数据库建设的情况,提出建立中国大洋研究成果数据库平台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c/s和b/s结构的平台系统的设计和建立,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模块的功能设计。对数据库平台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数据库共建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43.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船测重力资料平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南极考察第28航次和第30航次所获得的实测重力数据,结合NGDC的部分资料,我们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平差处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470 610个有效船测重力观测值点,使航次内、航次间观测误差达到极小。针对不同航次、不同船只数据交点的分布情况,对平差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微调,完成对研究区4组数据的平差。其中,中国南极考察第28航次船测数据交点误差的标准差由平差前的5.5×10-5 m/s2降为平差后的1.78×10-5m/s2,而全部125个交点平差后标准差降为1.545×10-5 m/s2。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研究区空间重力异常图,相比卫星重力异常数据,融合成果数据能更真实地反映海底火山等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精度。  相似文献   
44.
回顾了近几年海底资料信息化的发展概况,在全面分析海底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以及空间数据引擎SDE,对海底数据的存储组织结构、分布集中式数据库体系、归一化空问库技术以及海底元数据管理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系统地提出了一套海底综合数据的整合方法,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对其进行有效的集成和表达,统一组织管理这些海底数据资源。同时,应用该海底数据集成与管理方法,建设以渤海工程地质数据为主的渤海范围内的海底综合数据库,实现了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业领域的海量海底数据的整合,满足渤海油田工程地质环境探测和海洋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5.
基于实际调查资料与历史基础资料的综合分析与解释, 对台湾岛以东海域加瓜“楔形”构造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构造属性和冲绳海槽南段弧后扩张的构造主应力方向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提出加瓜“楔形”构造带在构造上与加瓜海脊及其东、西两侧断陷盆地相对应; 并对西菲律宾海板块的运动方向和运移量进行了调整, 使构造带以东的西菲律宾海盆的北西向运动转为西侧的向北俯冲, 从而导致冲绳海槽构造主应力方向由NW-SE方向逐渐转成近南北向, 为冲绳海槽进入第二次拉张-扩张阶段提供了应力来源.  相似文献   
46.
在进行了充分需求分析基础上,对渤海油田示范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数据库的设计主要是本着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的,而应用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原则,即先进性和实用性、开放性和标准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具有良好的二次开发能力等。对于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主要从系统的层次结构、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体系结构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7.
基于国际共享MW9006航次船载实测资料,针对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的最小二乘和半系统差调整两种平差模型进行讨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规则复杂测网下重力测线数据的平差方法.规则测线网下,随着半系统差调整平差次数的增加,其结果趋近于最小二乘平差.然而,在实际应用于不规则测线网平差中时,由于存在斜交主测线和联络线的补充测线,最小...  相似文献   
48.
地磁日变改正数据的合理选取直接关系到海洋磁测的成果精度。深海海山区磁力测量常因缺少测区附近的日变观测数据而使磁测结果得不到准确校正,从而导致磁力数据处理产生较大误差,影响磁法勘探的效果。为提高深海海山区磁力测量日变改正的精度,介绍了一种深海海山区地磁日变观测系统,分别从海洋磁力日变站布设位置的选取、锚系的设计、锚系的布放与回收等方面对已有海底日变站观测系统进行改进,提高了深海海山区海洋磁力日变观测数据的质量,弥补了以往深海海山区地磁日变站的不足,避免以往出现的不能安全回收和故障率高等问题。通过后期实测数据的质量统计与分析,确定本文所采用的方法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为深海海山区布设地磁日变站观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南黄海OBS 2013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初步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渤海—山东半岛—南黄海一线的深部构造特征,利用海区气枪震源和陆区爆破震源探测,于2013年在胶东、渤海和南黄海布设了一条海陆联合深部地震探测剖面。海陆联测剖面包括渤海和南黄海两条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测线和一条陆上地震测线,是首次在南黄海地区布设的OBS深地震测线。文章对南黄海段测线上的海底地震仪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其中包括地震数据解编处理、截裁处理等,结果表明,此次实验海底地震仪记录质量良好,可以清晰地识别出Ps、Pg、Pm P等多组震相,还首次观察到了来自千里岩隆起带上的P波震相,说明数据处理流程是可行的;再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分析了南黄海不同构造单元的震相特征,为下一步地壳速度结构的模拟及解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黄东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声学反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声学剖面资料是识别海洋灾害地质现象的有效手段。该文利用国家“12 6”专项调查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各种声学剖面及历史资料 ,在黄东海海底及浅层识别出多种灾害地质类型 ,如潮成沙脊、沙波、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根据对它们的声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的分析 ,作者认为 :潮流是黄东海海底表层灾害地质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 ;而浅层灾害地质因素以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