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6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655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487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1107篇
海洋学   399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33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报道苏铁类化石的一个新属——Yixianoph yllum gen.nov.。标本收集于辽宁西部义县头道河子乡金家沟村南山,层位属于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义县阶)的砖城子层。新属的叶形,脉序,叶片的着生方式及表皮构造等方面的特征,介于中生代苏铁类的Ctenis,Nilssonia及现代苏铁类的Stangeria之间的过渡形态。文中对新属和新种进行了描述、讨论和比较,并对具有带羊齿叶形的苏铁类叶部形态演化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2.
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库鲁塔格西山口地区北塞纳尔塔格组蚀变流纹岩的形成时代为841.0±1.4Ma(MSWD=0.42), 蚀变流纹岩的发现指示塔里木北缘新元古代中期除发育大量的侵入岩外还存在火山活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岩石富集Rb、 Ba、 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 明显亏损Nb、 Ta、 P、 Ti等高场强元素。此外岩石富集Sr、 强烈亏损Y和Yb, 高的Sr/Y(>40)和(La/Yb)N(>40)比值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类似。蚀变流纹岩Hf同位素值εHf(t)=-29~-9, Hf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3.43~2.24Ga, 结合岩石较低的Mg#、 Eu正异常以及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其可能源于加厚古老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此外蚀变流纹岩低的锆石饱和温度TZr=761℃~768℃,表明源区发生部分熔融时存在外来流体的加入。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 初步认为蚀变流纹岩形成与塔里木北缘新元古代早、 中期洋—陆俯冲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3.
2015年6月1日21:30左右长江湖北监利段发生"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特大事故。本文根据事发周边陆地区域现场天气调查结果,结合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分析认为,6月1日21:00-21:40左右事发江段和周边区域发生了下击暴流导致的强烈大风灾害,最强风力超过12级,并具有空间分布不连续、多尺度和强灾害时空尺度小等特征。事发周边区域北部受中气旋影响陆地区域(顺星村、老台深水码头、四台村养猪场附近、新沟子养鸡场附近等)灾情较南部阵风锋及其后侧下击暴流影响的陆地区域更为显著。综合雷达观测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判断多数调查点灾害为显著微下击暴流所致,其中老台深水码头有龙卷发生的可能。导致此次风灾的强对流风暴气流具有显著的多尺度性;事发周边区域北部的四台村养猪场附近树林中同时发生了多条相邻的微下击暴流条迹,呈现出辐散和辐合交替分布的特征,展示了此次强对流风暴中大气运动的复杂分布特点。虽然下击暴流会伴随中小尺度的涡旋特征,但此次现场调查发现的与下击暴流相联系的辐合特征水平尺度仅几十米,远小于弓形回波两端的书挡涡旋或者中涡旋等几千米级的水平尺度。  相似文献   
94.
蒋浩  刘俊来  张雎易  郑媛媛 《岩石学报》2016,32(9):2707-2722
花岗岩(脉)在中下地壳韧性剪切带中普遍发育,如何正确鉴别剪切带中剪切前、剪切期及剪切后花岗岩(脉)以及正确理解剪切过程中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为研究对象,选取中部地壳伸展作用过程中具有不同变形表现的花岗岩(脉)开展宏观-微观构造观察、石英EBSD组构分析及锆石LA-ICP-MS年代学测试等工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构造-岩浆关系判别准则。剪切前花岗岩(脉)多变形强烈且具有后期固态变形叠加在早期高温岩浆组构之上的特点,而剪切期的花岗岩由于侵位的时间不同,岩石的变形程度也会不同。剪切晚期侵入的岩脉遭受了较弱的晶内塑性变形,而剪切早期的岩脉可以显示岩浆流动或结晶后高温至中温固态变形。从组构特点上看,剪切前和剪切期花岗质岩石石英c轴组构大多表现为中高温组构叠加有低温组构的特点。剪切后的花岗质岩石仅发生微弱的晶内变形或未变形而显示低温或无规律的组构特征。对五个典型的样品进行年代学测试,其结果符合相应的期次划分类型。应用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分析,结合年代学测试综合分析,对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性进行了精细划分,包括134~130Ma初始伸展阶段,130~115Ma峰期伸展与强烈岩浆活动阶段,以及115Ma前后伸展作用结束。  相似文献   
95.
珠江流域降水集中度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珠江流域内43个常规气象站点1960~2012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流域内各站点长期降水集中度(LCI)和逐年降水集中度(ACI);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Sen’s坡度检验法检测ACI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同时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对LCI的区域特征和ACI的变化趋势进行空间插值以分析降水集中度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对降水集中度的影响因子进行重要度分析。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逐年降水集中度ACI的年际变化不明显,东南部呈上升趋势,西北部呈下降趋势;(2)珠江流域西北部长期降水集中度LCI值偏小,即降水分布较平均;东南部长期降水集中度LCI值偏大,即降水较集中,表明该地区降水极值情况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该空间分布趋势可能是受距离海洋的远近及海拔的影响;(3)众多气候影响因子中,东亚夏季季风(EASMI)对珠江流域的降水集中度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96.
近15年来,北京飞云瀑景点附近发生过2次大规模崩塌,崩塌堆积岩块体积累计达450 m3,崩塌岩块已滚落覆盖至景区小路。经勘查,确定了1处危岩体及1处危岩带,该危岩体及危岩带对本景点的正常观赏及过往游人构成极大威胁。本文对该景点的崩塌地质灾害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地质灾害成因、自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危岩体(带)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及评价;对可能采用的治理方法进行了比选分析。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景观资源,最终选择了以避让为主的治理措施,并对选定的治理方案及计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究渗透压-应力耦合作用下页岩的渗透性,选用岩石伺服三轴试验系统,在不同渗透压差和围压条件下对页岩进行全应力、应变渗透性试验。分析页岩不同变形阶段与渗透率的关系,探讨页岩破坏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压缩带与渗透性的关联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渗透压差、不同围压下,初始渗透率随着围压增大而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峰值强度随着围压增加而增大;相同围压、不同渗透压差下,试样渗透率随着渗透压差增加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大,但是峰值强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页岩出现了局部压缩带的现象,压缩带的出现对渗透率增加有着抑制的作用,它的出现并不是页岩脆-延转换临界点出现的特征,而是孔裂隙萌生、扩展并开始软化的标志性特征;页岩试样在高围压条件下出现硬化现象,在低围压条件下的页岩试样内部孔裂隙渗流网络的形成早于高围压下硬化的页岩试样,破坏模式以高角度剪切破坏为主。研究页岩不同应力环境下的渗透性,对揭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页岩的渗流机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8.
玉林花岗岩体位于东天山中段觉罗塔格构造带,对玉林花岗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327.1±6.6)Ma,为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玉林花岗岩体SiO_2含量为66.34%~67.52%,Al_2O_3含量为15.21%~15.7%,全碱含量为5.39%~7.57%,A/CNK为0.877~0.988,小于1.1,属准铝质-低钾钙碱性系列的花岗闪长岩类。岩石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分异,富集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h,Ti等高场强元素,为火山弧花岗岩,显示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认为玉林花岗岩体可能来源于俯冲洋壳的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幔楔物质的影响,形成于洋壳俯冲下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一带出露一套中生代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碎屑沉积岩及酸性火山熔岩。1∶50000区调依据在该套地层上部层位发现的木化石组合确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结合岩石组合,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了准确厘定该套地层时代,为木化石延限研究及区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在低于产木化石层位的酸性火山碎屑岩中采取了锆石测年样品(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165±1)Ma,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采取了侵入该套地层的斑状细晶闪长岩测年样品,获得锆石年龄(131±1)Ma,限定了地层形成的上限年龄。根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测年结果、木化石组合时限、地层产状特征,认为该套地层应划为中侏罗统新民组,是突泉火山-沉积盆地充填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0.
为深入了解bGDGTs化合物对温度的响应是否受季节性变化和pH差异的影响,我们对中国多个偏碱性土壤bGDGTs化合物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内,bGDGTs的组成对温度的响应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不能反映短期(季节)的温度变化.寒冷的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b GDGTs指标可能反映了春季/夏季过渡阶段的温度;而其他区域bGDGTs的分布和指标均未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土壤pH是造成不同校正公式斜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不同pH条件下,MBT指标对温度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中性-偏碱性土壤中,MBT指标与年均大气温度MAAT(5~25?C)的关系为:MAAT=20.78×MBT+5.92(R2=0.88, p 0.001).该校正公式在中性-偏碱性土壤环境中比之前的MBT-MAAT校正公式更精确,为反演中国区域古温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