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利用安徽数字地震台网安庆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运行Matlap S波分裂程序,对2011年1月19日安徽安庆4.8级地震的余震序列开展S波分裂研究。结果表明,快S波偏振方向有两个优势取向,分别为N73°E和N94°E,初步判断为区域应力场导致的EDA裂隙系各向异性结果。其中快S波N73°E偏振方向与区域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N74°E基本相同,而快S波N94°E偏振方向稍有偏差,可能是由于4.8级主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引起的。慢S波延迟时间在0.82~10.92范围内变化,平均为2.84,主震后,延迟时间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震后应力的释放过程,而几次较大余震前则处于上升高值状态,可能反映了较大余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322.
引入轨道力学模型, 采用一种轨道外推的解析方法, 简单有效地实现了卫星轨道根数及卫星位置的推算。根据星历误差来源,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星历参数拟合的广播星历误差模拟方案。经验证, 该方案可以用于产生径向、切向和法向误差可配置的广播星历, 更灵活、更真实地模拟广播星历误差。  相似文献   
323.
冰楔假型是反映古气候环境的重要标志,其蕴涵的气候地层信息对地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黄土高原北缘中部环江T1阶地上新发现的冰楔假型群特征的研究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显示这些发育在冲积砂砾石中的冰楔假型的充填砂体的年代为 (30.01±3.31) ka B.P.,形成环境推测当时的年平均地温比现今要低17.7 ℃。该冰楔假型的发现也为末次冰期阶段性冻土南界的位置和变迁提供了证据。另外,据冰楔与阶地冲积物的关系推测,在冰楔形成的冰冻期河流阶地的堆积缓慢甚至停滞,在(28.64±3.13) ka B.P.之后的气候温暖期河流快速下切、T1阶地形成。这为河流阶地成因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依据,反映了气候波动对阶地发育的控制。  相似文献   
324.
设计了尺寸相似比为1:25的室内试验模型,对两组不同支护方式下预设滑面的边坡模型进行逐级水平推移式加载,对比分析了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抗滑桩及桩板式挡墙(后置式挡土板)两种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考虑深层滑坡)。研究发现:边坡-支护结构系统的破坏明显分为3个阶段,即滑体土压密阶段、支护结构主要变形阶段及支护结构失效阶段;距桩顶14cm的同一水平位置桩后土压力传递效率较低,与距加载板位置远近成反比,呈指数变化规律;抗滑桩仍是两种支护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挡土板延长了模型破坏的主要变形阶段,加固效果显著;桩板支护结构较抗滑桩支护多承受一级荷载(0.5kN),承载力提高了14.29%;挡土板优化了桩后土压力的分布形式,使作用在整个桩背侧土压力合力的作用点更靠近锚固端,有利于抵抗桩身的挠曲变形。本研究可为这两种边坡支护结构形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5.
如何通过评价区域测震台网方式,改善与提高我国区域测震台网监测效能,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提出的一个省级区域测震台网监测效能评价体系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台网监测效能评价子系统,引入动态统计,指标分析,目标评价,公众评判的综合分析与关联评价方法,探讨我国省级测震台网系统性能与台网运行,维护能力及资料产出、数据服务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安徽区域测震台网为例,检验区域台网监测效能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326.
乡镇尺度绿洲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历史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主要人文驱动因素——人口、经济、技术和市场,设计参考模式、经济模式和生态模式3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数量需求情景,采用CLUE-S模型分别模拟了地方区、兵团区未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地方区与兵团区Logistic回归的ROC系数均大于0.7,在40 m×40 m栅格粒度除地方区1998年Kappa系数为0.75外,其余均大于0.8,说明CLUE-S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干旱区乡镇尺度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其计算的土地利用空间发生概率是合理的,不同需求情景下的空间动态模拟结果有效性好,可作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决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7.
安徽东南部二叠系龙潭组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岩碎屑组分分析是研究盆地沉积物源及其构造演化的重要途径。龙潭组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含煤层位之一,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物来源和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安徽东南部二叠系龙潭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为:单晶石英含量为25%~40%,多晶石英含量为30%~65%,而且细砂岩中,石英多具有溶蚀的边缘;长石含量变化较大,在细砂岩中含量在5%~15%之间,在中粗粒砂岩中含量仅为1%左右;岩屑在细砂岩中的含量为15%~25%,在中粗粒砂岩中含量为10%~20%。砂岩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龙潭组砂岩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与消减杂岩带的混合蚀源区,结合含近源砾石特征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可推测研究区龙潭组物源区很可能来自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的接壤地带--江南造山带。  相似文献   
328.
分析了安徽地震前兆台网三大学科观测项目的现状,统计了近年来安徽前兆观测数据的同震效应与映震情况,结果表明:仅局限于地表或浅层的前兆观测数据,很大程度上难以获取到反映地震孕震过程的真实有用信息。提高现有前兆数据使用效率、选择真正有意义的前兆观测手段和直接触及孕震区边界的观测敏感点是安徽地震前兆台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29.
关于三尖铺组——大别山北麓的侏罗纪地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别山北麓中生代以来的最早盖层———三尖铺组剖面的详细研究与空间对比,确定了它的具体层位与时代,了解了它的空间分布规律。阐明了大别山北麓中生代以来早期成山过程的作用与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330.
锚杆荷载-位移曲线的指数函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志民  张洁  尚岳全 《岩土力学》2005,26(8):1331-1334
利用现场抗拔试验测取锚杆荷载与锚杆位移的关系曲线(P-S曲线),确定锚杆的极限荷载标准值,必须进行破坏性试验。结合锚杆抗拔试验数据,开展锚杆P-S曲线的数学模型研究,探讨了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模拟锚杆P-S曲线的效果。结果表明,指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锚杆P-S曲线,其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也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