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51.
近年来,下站检查工作和审核报表中发现部分台站发生三个常见的业务问题,对测报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必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勉。一、风向风速缺测时如何进行目测的观测记录?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国家气象局下发的问题“综合解答”都明确规定,在值班时间内,因停电或仪器发生故障时,可改用目测风向风速代替,风速记录只取整数。而有的县站对目测风向风速观测记录方法掌握不符合技术规定,造成记录有误,给气象资料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例如:某站某日10时自记风向风速因故缺测,记录用目测值  相似文献   
352.
针对智能全站仪在诸如FAST等尖端科学实验中的广泛运用,对全站仪动态测量数据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运用回归分析去除运动趋势项、小波降噪减弱偶然误差项和频谱分析提取系统误差项等方法对动态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可以获得仪器进动跟踪带来的系统误差频率,在合作目标运动角速度为128 pps时系统进动误差频率为0.2~0.4 Hz,并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较,比较结果说明该方法实用有效,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3.
周斌  汤军  周金应 《江苏地质》2013,37(4):621-625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分析刘家场地区奥陶系从西陵峡组到临湘组的地层特征、古生物类型和沉积相演化规律,表明该区奥陶系以碳酸盐岩台地相序为主,主要由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沉没台地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链随机过程建立研究区沉积序列概率模式。以定量的数学地质方法估计了岩相在垂直剖面上的转移概率,克服了传统的定性沉积相模式建立方法中存在的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将复杂地质问题简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54.
黄土高原冬小麦地膜复盖的农业气象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复盖是60年代国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地段的土壤水分和热量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利用山西省两试验点,在1987—1988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复膜试验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其农业气象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高海拔地区复膜栽培冬小麦是提高其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55.
356.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政策和法律法规出发,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分析了《矿产资源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57.
358.
程成  李双应  赵万为  彭亮 《地质学报》2016,90(6):1208-1219
安徽宿松坐山剖面中二叠世地层发育,栖霞组、孤峰组和武穴组连续出露,为下扬子地区中二叠统的典型剖面之一。其中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硅质岩和碎屑岩。栖霞组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9种微相类型,分别可以与Flügel整理的7种标准微相对比。栖霞组主要为斜坡沉积,其次为台地沉积,而斜坡相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上斜坡相和下斜坡相。其中,上斜坡相主要出现在臭灰岩段的中部,该层位以产砾屑灰岩为特征,微相类型以MF3为主。其次出现在本部灰岩段的中偏上部,该处微相类型为MF3、MF8和MF9。此外,顶部灰岩上部发育灰岩砾石的层位中的微相类型主要为MF3和MF9,也属于上斜坡相。下斜坡相主要发育于上、下硅质岩段和本部灰岩段的顶部,主要特征为发育薄层硅质岩或长条状硅质结核,微相类型主要为MF4和MF5。台地相主要出现在本部灰岩中下部,其次出现在臭灰岩段的下部和上部及顶部灰岩段的下部,且其微相类型以MF1为主,其次为MF2、MF6和MF7,表明台地相整体属于开阔海台地。微相分析表明栖霞组整体形成于一个海侵过程中,期间经历了4次较明显的海退。黏土矿物分析显示栖霞组碳酸盐岩的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平均含量为61.97%),高岭石次之(平均含量为27.25%),伊蒙混层(平均含量为9.43%)和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36%)较少。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的比值与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变化共同表明栖霞期由早期的相对干冷变为晚期的相对暖湿,期间发生了3次较为明显的气候变化周期。同时,栖霞期气候整体变暖湿、海平面整体上升的趋势与晚古生代冰川(LPIA)消融的时间对应,则暗示古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融事件控制了栖霞期的整体海平面变化。而沉积相变化所反映的栖霞期4次相对海平面变化与3次明显的气候波动能够较好的吻合,则显示出气候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记录的控制作用。表现在气候变暖湿导致冰体融化,海平面上升,风化指数(WI)升高,主要发育碳酸盐斜坡相。气候变干冷、冰体增大导致海平面和风化指数(WI)的下降,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359.
产业的空间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选择旅游产业在广域空间的集聚现象进行研究,针对已有研究在地理学方法使用上的不足,以A级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组成,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对旅游产业在案例区域的集聚分布程度、集聚分布特征及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揭示,研究发现:案例空间总体呈现明显的旅游产业集聚;A级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酒店的集聚形态呈现不同演化特征,表现出点状、组团状等不同集聚分布特征;城市自身基础和区位条件影响着旅游核心企业的布局和选址;区位综合价值对集聚分布有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