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测定了冲绳海槽DGKS9603孔21个样品中黏土粒级沉积物的常、微量元素组分,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识别出对冲绳海槽中段沉积物物源有重要影响的陆源成因因子、生物成因因子及火山作用和海底热液因子.陆源成因因子的元素组合为Fe2O3,Al2O3,V等惰性元素及K2O,MgO等氧化物;生源因子的元素组合为CaO,Sr,Ba,Mn,P;火山和海底热液成因因子的元素组合为Na,Co,Ni.据样品的因子得分将柱样由上而下划分出物源的4个不同阶段:A段生物成因因子得分高,沉积物质主要是本地生物沉积,但也有富含生物成因物质的陆源物质的贡献;B段火山作用所产生的沉积物质特征显著,Na,Co,Ni呈现高含量;C段以陆源物质和生源物质沉积混杂为特征,元素垂向上变化不大;D段主要为陆源物质,其他来源物质相对较少,且可能主要来自在末次冰期最盛期所出露的陆架沉积.提出了冲绳海槽物源具有阶段性的论点.由于末次盛冰期以来全球气候呈现冷暖交替的阶段性变化,本区物源的阶段性变化是这一时期气候和古环境阶段性变化的良好反映.  相似文献   
22.
微亮晶构造(Molar Tooth Structure,简称MTS)是前寒武纪细粒碳酸盐岩中一种肠状褶皱的微亮晶方解石(局部可白云石化),主要形成于1600~650 Ma的中新元古代中-浅缓坡相碳酸盐岩内,在显生宙和太古代罕见(James等,1998).  相似文献   
23.
<正>2014年6月,内蒙古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总队)受到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表彰,厅执法监察局被授予"全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贺海潮等4名同志被授予"全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与此同时,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决定对厅执法监察局(总队)等41个先进集体、贺海潮等83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2013年以来,全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保资源、保发展、保权  相似文献   
24.
郭峰 《西部资源》2014,(6):41-41
<正>为积极推进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全区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整改,有效解决国土资源领域违法案件查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惩治和遏制土地、矿产违法违规行为,改善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国土资源执法环境,促进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及发展思路的落实,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针对卫片执法、土地审计、土地督查三类未结案件,开展为期2个月的"全区国土资源违法未结案件双月攻坚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25.
北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组成部分,记录了重要的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信息。对甘肃北山咸水沟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所划的泥盆纪侵入岩开展研究,新解体出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体,对该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其206Pb/238U加权年龄为(787 ±15)Ma。岩石富SiO2、低TiO2、高Al2O3、富碱,里特曼指数σ和铝饱和指数A/CNK均大于1.05,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富集,(La/Yb)N值为15.20~23.28,表明轻重稀土高度分异,(La/Sm)N比值为3.14~4.22,指示轻稀土分馏较大,具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Rb、Th、La,亏损Nb、P、Ti、Sr,表现出S型花岗岩特征。北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构造环境,位于Rodinia超大陆边缘,该期岩浆事件反映了新元古代北山地区发生了板块碰撞。  相似文献   
26.
现有规划设计一般通过二维、平面的符号来表达,具有不直观、不形象、不利于公众参与的缺点。本文将无人机航摄和三维虚拟设计等技术集成应用于近郊区村庄规划与设计,开展空心村整治一体化规划和三维虚拟设计的实践和研究。依照真实尺度进行仿真化和模块化三维模型设计,形成空心村规划要素模型信息库,研发了空心村整治三维规划辅助设计系统,实现了在真三维环境中对各类要素进行规划设计,并可以按需求进行模型调整修改,为空心村规划整治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11个现代滨珊瑚年龄在16~ 49年之间,包括两个种属Porites lutea和P.labata,于2008年7~9月采自南海南部南沙群岛海域水深3~4m处.用数字图像技术和实测方法沿珊瑚骨骼主生长轴测量生长率、密度和钙化率.结果表明,自1993 ~ 2008年,11个珊瑚平均生长率为0.96±0.05cm/a,16年增加了10.77%,变化率0.67%/a;密度为1.17±0.03g/cm3,16年减小了6.92%,变化率为-0.43%/a;钙化率为1.13±0.05g/cm2·a,16年增加了2.69%,变化率为0.17%/a.标准差分析显示,密度是3个生长参数中最不易变化的参数,因此,钙化率变化主要取决于生长率.珊瑚3个生长参数的趋势变化为:多数珊瑚生长率和钙化率都增加而其密度减小,少数珊瑚3个生长参数都增加或都减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多数珊瑚生长率和钙化率与大气CO2浓度和温度正相关而其密度与之负相关,然而,少数珊瑚与之反相关或相关关系不明显.这些相关关系进一步揭示,过去50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引起南海表层温度升高使珊瑚呼吸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其生长率和钙化率增加而密度减小.而且,少数珊瑚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全球增温显示的差异响应可能与珊瑚样品个体生长的差异和局地环境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8.
兰州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晚新生代全球降温和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对这—地区的温度、降水和高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利用红度温度和磁化率-降水转换函数并结合古生物、地层地貌资料对兰州盆地过去8Ma的温度、降水和高度的半定量重建,结果表明:8.3~3.5Ma兰州盆地气候较为暖湿,期间经历了3个阶段两次显著的降温和变干过程,年均温度从16.7±2.9℃降低到11.9±3.2℃,年均降水从1150±350mm减小至500±100mm,这一时期盆地的冷干化可能受到全球降温和高原隆升的双重影响,但盆地海拔可能一直维持在1000m以下;3.5~1.7Ma盆地经历了青藏运动的A,B和C三幕,形成了一级山麓剥蚀面,代表了兰州盆地演化的新高度,海拔可能达到了1400 ~1600m,年均温度变为6.0±2.5℃,年均降水为240±40mm;1.70 ~0.45Ma山麓剥蚀面海拔达到1791 ~1991m,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分别为4.7±3.8℃和145±135mm;0.45 ~0Ma期间青藏高原再次隆起使兰州盆地继续抬升,达到现今的高度,并最终形成了目前的地貌格局,年均温度为5.2±4.8℃,年均降水为363±237mm,现今的气候特征也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29.
李娟  于炳松  郭峰 《沉积学报》2013,31(1):20-31
为了深入探讨黔北地区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条件和源区构造背景,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进行系统采样,对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中高的WV/(WNi+WV)和U/Th比值等反映该区黑色页岩形成于海域开阔的还原环境。区内黑色页岩样品中Mo、Sb、U、Cd、 V、Ba、Tl、Ni、W、 Cr、Cs、Cu、Zn、Bi等元素的高富集以及正Eu异常和较低的Co/Zn比值均反映了黔北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受到深部热液活动的影响。根据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组合及比值特征可以看出黔北地区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源岩具有花岗岩、沉积岩和玄武岩等多成因性质。源区构造背景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由于受深部热液活动的影响,也显示大陆岛弧构造背景的特征。  相似文献   
30.
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进行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区内各雅丹地貌景观异同进行了对比,通过SWOT分析定性评价了罗布泊雅丹地貌的旅游开发条件,认为罗布泊雅丹地貌已经具备一定的旅游规模,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从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条件、旅游市场条件3方面定量评价了罗布泊各雅丹地貌分区的旅游资源,认为三垄沙和龙城属于1级景区,宜重点开发;白龙堆和楼兰雅丹属于2级景区,宜特色开发;阿奇克谷地属于3级景区,是辅助资源。运用面状容量法测算了雅丹地貌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旅游生命周期变化过程。最后,提出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