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经查阅近年对锂辉石矿的勘查资料,较系统对比全省锂辉石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远景区划和区域矿产背景,结合市场对锂资源量的需求和全省锂资源的潜力分析,提出了近阶段锂辉石地质勘查工作部署的初步构想,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四川查明锂资源量翻番,提高四川锂等稀有金属资源的安全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42.
正公元前53年,由古罗马"三头政治"之一的执政官、叙利亚总督克拉苏率领的七个军团,在幼发拉底河以东的卡莱尔古城附近,遭到安息军队的围歼。克拉苏和儿子小克拉苏的头颅,被送到了安息国王奥罗得斯的眼前。两万多罗马士兵战死,还有一万余人被俘。据说,其中一些人被流放到了安息帝国东部,后来在距卡莱尔6000公里之外替匈奴人守城。《汉书》记载,在公元前36年,汉将甘延寿攻破一座匈奴人占据的西域之城,俘虏了150名外国雇佣兵。H·H·德  相似文献   
43.
为建立更符合岩石屈服与破坏机制的强度准则,基于能量转化是岩石屈服与破坏的本质属性,采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岩石屈服与破坏准则进行了研究。以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为基础,通过引入弹性应变能释放分散系数,建立基于弹性应变能强度准则;分别采用M-C准则、Murrell准则、三剪能量准则、统一能量准则、三维H-B强度准则及基于弹性应变能岩石强度准则对盐岩和花岗岩的破坏强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弹性应变能岩石强度准则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比较吻合(尤其是真三轴试验条件下),并且分析了产生上述结果的内在机制。所建立的强度准则仅需测定常规岩石力学参数(单轴抗压强度与泊松比),物理力学意义明确,对于定量描述岩石的屈服与破坏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基于能量原理盐岩的强度与破坏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盐岩变形过程中可释放弹性应变能与耗散能内在关系,并给出了基于弹性应变能的破坏准则。为了验证该准则的可行性,一方面利用Mohr准则、D-P准则、基于能量原理强度准则对围压分别为1、5、10、15 MPa一组三轴压缩试验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应用该准则对来源于其他文献的三轴试验数据就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准则仅需确定常规岩石力学参数,物理力学意义明确,试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因此,该准则可作为盐岩破坏的判据。  相似文献   
45.
汶川Ms 8.0地震遗迹景观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在龙门山中北段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从而留下了分布广范,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特征典型,保存完整的地震遗迹景观.这些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通过野外考察确定主要典型的地震遗址遗迹景观分布与特征,并对景观进行分类,提出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为双核,建立市、省、国家三级保护体系,以及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汶川地震遗迹景观的构想.  相似文献   
46.
四川南充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于2006年12月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是四川省以曲流类型为代表的第一个地质公园.笔者曾参加公园内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通过野外调查,查明了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数量、分布、形态、组合特征、规模等,初步剖析了曲流景观、凌云山桌状方山、象形石景的成因,探讨了嘉陵江曲流景观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47.
四川康定县玉农希钙华景观及其水循环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建强  曹俊 《地球学报》2009,30(3):345-353
地处康定县贡嘎山西侧的玉农希钙华景观是继九寨沟、黄龙钙华景观发现之后又一具有世界遗产潜质的高寒岩溶风景地。本次调查工作是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安排的四川省重点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规划的第二批项目。项目首次对玉农希钙华景观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 从地质遗迹景观及形成景观的水循环的角度查明了钙华景观的特征, 剖析其景观形成的水循环系统, 进而作了区域性对比分析, 初步探索其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玉农希钙华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可与九寨、黄龙媲美, 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8.
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9.
在充分了解九寨沟地区地质、水文地质的基础上,本文充分利用已监测的数据资料构建了九寨沟水环境灰色系统动态预测模型,对该区水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50.
四姑娘山景区风光旖旎,旅游开发已取得很大成效。从景区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出发,分析并推出景区内可再开发利用的旅游产品,提高景区景观资源的品位和影响力,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