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436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81.
982.
四川盆地春,夏,伏旱的总体特征及旱期降水和温度之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是春、夏、伏旱期频繁发生之地区地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利用1961-1995年全盆地所有站点的气温资料对这特征进行总体分析,同时是旱期降水和温度的总体特征也帮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利用一种简便干旱指数对不同时期不同年份干旱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定量描述。本文所涉及的干旱采用了气象台业务预报和服务所用的定义,因此其分析结果为日常预报和服务业务提供了有用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983.
钟晓平 《四川气象》1998,18(1):1-6,13
利用云图分析系统对1995.8.23突发性暴雨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四川盆地内突发性暴雨过程的一种云系演变机制。在某些特定环境条件下,大尺度辐合系统本身有对应云系出现,但不会产生降水。在其前方的暖区中由于中度作用产生强对流云图,通常表现为孤立的中尺度对流辐合体,审高强度降水的直接产生系统。但这类中尺度对流体的降水通常是离散的。大尺度系统云系和中尺度对流体合并可以改变中尺度对流体的演变进程,延长期 内部  相似文献   
984.
淄博市腈纶工程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采预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Ritz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1],结合单纯形线性规划,在完成在对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王旺庄-朱台地段的淄博市腈纶工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模型建造的基础上,成功地对水源地进行地下水开采模拟,同时对该水源地的未来10年开采作了两种大气降水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预测,为腈纶工程水源地地下水开采提供了充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85.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文中利用 2 0 0 0与 2 0 0 2年二次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和同期西沙站资料 ,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洋表面热收支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 ,影响海面热收支变化的主要分量是净短波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 ,在季风爆发前后不同阶段 ,二个分量的变化有不同表现形式 ,但不论二者如何变化 ,季风爆发与活跃期 ,海面热收入减小或为净支出 ;季风爆发前及中断期间 ,海面热收入逐渐增加 ;由于大的热惯性 ,海温变化落后于海面热收支的变化 ,海温的这种滞后效应通过影响潜热通量调节海面热收支的变化 ,又反过来影响自身的变化 ,形成短期振荡过程 ,这种振荡过程与季风的活跃、中断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986.
不同埋深条件下砂泥岩互层中砂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钟大康  朱筱敏  张琴 《地质学报》2004,78(6):863-871
砂泥岩组合方式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影响了砂泥岩界面附近储层的物性。在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深度 <2 5 0 0 m )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好于内部 ;在深埋藏条件下 ,砂泥岩组合方式、与砂岩接触的泥岩厚度以及砂泥岩的相对厚度比例对砂泥岩界面附近的砂岩物性影响很大。在泥岩夹砂岩的情况下 ,当砂岩厚度极薄、比例极低时砂岩物性很差 ;当砂岩厚度增大到中—厚层时 ,则从砂岩内部某一点开始向砂泥岩界面 ,物性逐渐降低 ,顶底界面都存在一个约为砂层厚度 1/ 5~ 1/ 4的物性过渡带 ;在上泥下砂或下泥上砂的情况下 ,仅在与厚层泥岩接触一侧的砂岩界面处出现物性过渡带。在砂泥岩近于等厚互层的情况下砂岩界面附近物性仍比内部差 ,且随着砂岩单层厚度减薄、厚度比例降低 ,泥岩比例增高 ,砂岩的物性越来越差。在砂岩夹泥岩的情况下 ,砂泥岩界面附近与砂岩内部物性趋于一致 ,物性过渡带消失。这一现象与泥岩的成岩演化密切相关 ,浅—中等埋藏条件下泥岩排出的为低矿化度、富含有机酸的流体 ,在砂泥岩界面附近溶蚀作用强于内部 ;在深埋条件下 ,从泥岩内排出的 K 、Na 、Ca2 、Mg2 、Fe3 与 Si4 等物质以沉淀为主 ,砂泥岩界面附近胶结强于内部 ,泥岩的厚度越大 ,影响就越强  相似文献   
987.
北京山区泥石流的分类与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科学性、实用性和简明易行性的泥石流分类原则,制定出北京山区泥石流的分类指标,从7个方面对已判定出的705条泥石流进行分类。结果如下:1.按泥石流发育的地貌形态分类,有河谷型泥石流57条,沟谷型534条,山坡型114条(处);2.按泥石流的暴发规模分类,有大规模泥石流51条,中等规模164条,小规模490条(处);3.按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分类,有粘性泥石流136条,稀性泥石流30条,过渡性泥石流539条;4.按泥石流的发育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296条,活跃期343条,衰退期66条;5.按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分类,有危害严重的泥石流117条,较严重的255条,中等的161条,轻微的172条;6.按泥石流的活动频率分类,有中频率的泥石流539条,低频率的166条;7.按泥石流形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类,有人为泥石流36条,自然泥石流669条。  相似文献   
988.
区域和沟谷相结合的泥石流预报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分析泥石流预报现状和泥石流减灾决策对泥石流预报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和单沟相结合的泥石流预报的问题。以泥石流发育的基础数据库、降水的动态预报与监测和泥石流预报模型为基础,以GIS技术为工具,建立泥石流预报平台。泥石流预报模型采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泥石流预报模型,预报结果应用概率分级进行表述,以适应泥石流预报准确率低的不足,并最大程度地克服了过分依赖临界降水量进行泥石流预报的不足。将该泥石流预报方法应用到北京山区泥石流预报中,建立了北京山区泥石流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989.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分布着许多大中型铅锌银矿床,依据其成因特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沉积喷气型矿床、叠加改造型矿床、与大红峪期碱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中生代火山-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成因的特点: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不仅可能形成了区内最早的VMS型矿床,而且成为区内最重要的矿源层;中元古代早期形成了本区最古老的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中元古代中期形成了又一期VMS型矿床;而中生代是本区铅锌银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显然受基底的制约。  相似文献   
990.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纪古环境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的勘察采样和研究,从岩石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以及地球化学等多项指标分析了喀什凹陷侏罗纪的古环境特征和演化。研究表明:早株罗纪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下的冲积扇沉积,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沉积,中侏罗世盆地南北出现差异,北部以淡水为主,而南部出现半咸水-咸水环境,古气候向半潮湿-半干燥演变;沉积相由三角洲前缘向深-半深湖再到滨浅湖沉积演化;晚侏罗世盆地又深化为干燥-半干燥环境下的河流与冲积扇沉积。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古气候由干燥-湿热-干燥的演化过程。古水介质盐度基本上保持了陆相淡水湖体系,仅中侏罗世时期在南部表现为咸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