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非农占用耕地损失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济发展过程中把耕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是我国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耕地的过度减少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了解非农占用耕地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文章首先对非农占用耕地的损失构成进行了分析,并把它划分为4个部分,然后提出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来对当期间损失部分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必然结果,是人口非农化,经济非农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土地非农化的过程,为更好地认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动态变化,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应用边际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转用效率评价进行了探讨,得到在城市化进程中耕地的转用效率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与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表现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耕地保护技术层面措施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测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在省级层面的耕地保护效果,以199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借助STATA软件分别通过聚类稳健标准差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OLS模型进行估计,选择最优拟合结果。F检验,B-P检验,Hausman检验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拟合结果最优,以该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行对减少耕地面积下降有显著作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比率每提高1%,能减少耕地流失188.05 hm2;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耕地保护效率来说4个直辖市要高于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农业商品化转型的不断发展,传统露天种植模式逐渐被取代,城市郊区大棚面积迅速扩张,出现较为普遍的耕地利用“大棚化”转型。与此相随,耕作者也由传统“自给自足”型农民为主逐步转变为面向市场的“新型职业农民”。然而,到目前为止,少有研究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在城市郊区耕地利用“大棚化”转型中扮演的角色。论文以南京市为例,基于2018年郊区291份农户问卷调查的一手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微观尺度下新型职业农民对大棚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新型职业农民是影响郊区耕地利用大棚化转型的根本因素,其中外来职业农民大棚化种植的可能性是其他类型农民的4.7倍左右;② 新型职业农民的务农年数和经营规模对大棚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年龄对大棚化转型的作用方向相反;③ 对研究区所有农民而言,销售占比和单位面积耕地农业年度纯利润对大棚化转型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此外,相较于坡地和梯田,平地更加有利于农民大棚化种植。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地利用是低碳经济和碳排放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进行碳排放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有助于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调控及国土开发与整治等领域全面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2007年以来,南京大学在国内地理学界较早开展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研究进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区域不同尺度碳排放核算及驱动机制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优化调控研究。经过文献梳理与分析,从区域碳排放核算、因素分析及减排潜力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及产业空间的碳足迹分析、面向低碳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其土地调控研究等方面对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结合南京大学学科发展优势,提出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典型产业区碳排放研究、城市改造和环境设计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城市功能区碳排放研究、低碳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应用、区域碳排放的土地调控机制与方法体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实现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保护妇女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从土地登记的角度对妇女土地权益保障进行了控讨.并提出相关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建立填海造地用海定级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加权法对江苏示范区进行海域定级。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全海域填海造地用海共划定了9个级别,面积最大的2级海域占20.35%;海洋功能区划中填海造地海域划分出7个级别;方差分析检验两次级别划分合理。2全海域定级结果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偏南部和偏北部海域级别较高,中部海域级别较低;定级单元尺度大小、定级指标权重和海域级别划分方法对定级结果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3"多因素—限制因子"定级方法凸显了毗邻地价限制因子的重要性,定级结果显示等外级面积比例偏大,相较而言多因素综合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地区差异对于引导乡村土地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学合理评估乡村土地时空配置情况,可以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论文以2009—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9—2016年中国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逐年上升态势;② 全国乡村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中国乡村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率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③ 各因素对中国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影响力存在时间上的波动性和空间上的异质性,乡村条件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城乡关系作用;④ 中国乡村土地利用过程中各类型用地均表现为投入冗余,各地区之间可节约用地比例差异明显,需要依据地区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面向图文办公的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传统土地登记的业务特点和办文流程 ,结合目前流行的GIS技术、网络技术和OA技术 ,提出建立能够体现土地登记业务并面向国土管理部门图文办公的、集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办公自动化 (OA)为一体的土地登记信息系统 ,并对系统设计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本文采用概括和比较分析的手段,从农地细碎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农地细碎化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归纳出已有研究的几个特点:①农地细碎化的内涵较为清晰且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对细碎化程度的衡量方法还需进一步深入;②目前的中国农地细碎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细碎化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以其负面影响的研究最为丰富;③农地细碎化与农地流转、土地整理的关系引起了研究的重视,但是目前主要集中于农地流转对减轻细碎化程度的探讨,土地整理对细碎化作用的研究十分缺乏;④农地细碎化研究涉及的主要是回归分析、生产函数模型等经济学研究方法,利用地理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探讨农地细碎化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最后探讨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