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保护并传播我国传统星空文化是天文学家和教育学家面临的新挑战。利用万维天文望远镜平台强大的数据融合能力和先进的数据可视化技术集成并共享中国传统的星空数据资源,精彩展现中国星空。进一步整合成可供公众自主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推动科技与教育双轮驱动,体现了现代文化传播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2.
海量巡天数据在线可视化是多波段数据融合的应用之一,对大数据时代天文科研工作和科学普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出现越来越多类似谷歌地图等互联网地图的天图在线可视化系统。为解决拼接生成的大巡天数据文件所导致的在线加载显示缓慢的问题,天文界普遍采用瓦片地图技术。该技术对数据进行分层保存,在浏览器端按需加载、分层显示。HiPS(hierarchicalprogressive survey)和TOAST(tessellated octahedral adaptive subdivision transform)等分层可视化技术以及一些巡天数据拼接和瓦片生成工具,如Hipsgen.jar和Montage等,目前已应用于Aladin Lite,ESASky,WWT(WorldWide Telescope)等在线可视化系统的开发。海量巡天数据在线可视化也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数据分层导致了数据量的再次增加,巡天图像拼接耗时较长,多信使数据融合显示等。综述了分层可视化技术、瓦片地图金字塔的创建等内容,并对几款主流的在线可视化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在线可视化遇到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3.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是岩土工程古迹和土遗址加固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前沿技术。然而,关于脲酶矿化作用机制的研究鲜有报道。以试管试验模拟脲酶矿化过程,研究不同底物浓度、不同镁离子浓度、不同铵根离子浓度对脲酶矿化过程中电导率、酸碱度、碳酸钙沉淀量及沉淀率变化的影响规律,从而揭示脲酶矿化强化及劣化机制,并对个别机制作用下的砖瓦试件进行吸水率、透气率及风蚀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电导率逐渐升高但曲线演变趋势基本不变,pH值变化不显著,沉淀量先升高再降低,沉淀率逐渐降低,其中脲素水解速率和脲酶活性是碳酸根的转化及提高沉淀量和沉淀率的关键;随着氯化镁浓度的升高,沉淀量先增加后降低,沉淀效率逐渐升高,除了生成碳酸钙外,还生成碳酸镁,镁离子在提高脲酶活性从而形成最优矿化效果上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氯化铵浓度的增加,电导率逐渐升高,p H值逐渐降低,铵根是导致脲酶活性、沉淀量及沉淀效率劣化的主要原因。吸水率、透气率及抗风蚀性能试验结果突出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用于古迹建筑保护的可行性,为将来实际应用和技术拓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4.
《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的石炭系包含密西西比亚系和宾夕法尼亚亚系,各分3统,共7个阶,是全球煤炭、油气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富集层位.为了统一标准、提高对比精度,并服务于资源勘探开发,本文在详细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石炭纪地层区划、主要剖面的地层划分和对比进行了系统梳理;将中国的石炭系划分为4个地层大区...  相似文献   
175.
随着天文观测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以及数据网格技术等新兴IT技术的日趋成熟,虚拟天文台应运而生。虚拟天文台成为基于数据网格技术的解决复杂海量天文数据的访问和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对现有中国虚拟天文台体系结构底层进行设计与实现,并完成了其核心部分一天文数据结点。天文数据结点可发布和管理异构的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进而为天文学家实现对各种天文数据的无缝透明访问和处理提供了方便。本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设计的天文数据结点的体系结构,以及结点各部分的功能,并讨论了其关键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6.
对杰得帕星隆起进行实测地质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确定杰得帕星隆起所出露的地层;运用RS和GIS技术对杰得帕星隆起的形态进行DEM分析.根据杰得帕星隆起的地质年代、DEM形态分析及所出露的地层,对杰得帕星隆起前后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杰得帕星隆起主要是白垩世的造山运动及其后期运动和发生在早更新世末的西域运动造成的,这两次构造运动对杰得帕星隆起后的沉积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7.
汶川大震的科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围绕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特征、发震机制、地表破裂带的分段性与分带性、南北构造带地震危险性、地震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及链生性、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特征与安全性、地震烈度区划问题及极端自然灾害的预测与应对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结果表明,低速滑动断层、晚更新世断层或中央活动断裂也可以发生强震;汶川地震同时具有深部构造的控震作用;地表破裂沿走向可分为映秀—安县段、北川—关口段及青川段;地表破裂可分为主破裂、牵动破裂与感应破裂3种类型;青川段的深部破裂与浅部破裂没有几何上的连续关系或继承关系;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带,尤其是其北段的六盘山—天水—武都—青川一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性不容忽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具有灾害类型多、成因机理复杂、灾害链长、规模大、范围广、灾害程度深、危害对象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高烈度区和活断层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与预测评价对防灾减灾极为重要;活动断裂沿线应注意破裂影响带宽度与建筑物安全避让距离;应对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地震烈度区划应同时考虑活动断层的复发周期、地震的离逝时间乃至地形地貌条件;重大工程应提高设防烈度;应当加强极端自然灾害预测评估,完善应对对策和提高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78.
179.
针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左右两岸地下水中SO42-含量的差异,尤其是左岸SO24-含量普遍高于右岸的特征,通过岩矿和水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地下水中SO42-与其他离子成分的相关性,并结合水岩相互作用及水化学场、水温场、水动力场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坝址区地下水中SO42-的来源主要与地层中的黄铁矿有关,左右两岸地下水中SO42-含量的差异主要由于二岸地下水循环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0.
底板注浆加固技术在河南汝州煤田朝川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川矿断裂构造及裂隙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主采煤层二1煤底板隔水层薄、分布不稳定,再加上该区底板灰岩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强、水头压力高、补给来源丰富,从而给煤层开采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针对矿区的水文地质特点,提出在受水害威胁严重且不适宜疏水降压的区域,采用底板注浆加固的方法实现矿井的安全开采,并对该矿在二1煤层井下巷道打钻成功,实现底板注浆加固,从而使含水层变为隔水层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结果表明,底板加固技术是预防煤矿突水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