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8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规则的中文地址要素解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地址是最常见的使用自然语言描述地理位置的参考系统之一。地址地理编码技术被认为是大量业务数据的GIS实现可视化定位和空间分析的桥梁,在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公安、邮政、税收、电讯和公共卫生等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地址要素解析是中文地址编码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将自然语言描述的地址拆分为在某一限定区域内,可以指定某一地理范围的地址要素的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定的中文分词任务。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原因,中文地址描述采用连续的字符串,而且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目前,采用的地址解析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受限于词典的更新维护和规则的不完备问题。本文以大规模地名词典和地址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系统分析地址要素的构词特征和句法模式,构建了各类地址要素的特征字库,提出了中文地址的数字表达方法,设计了RBAI中文地址要素解析算法,开发了相应的原型系统。实验结果准确率达到92%以上,处理效率达2800条/秒。这表明该方法符合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应用需求,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空间拓扑关系是G IS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其对空间数据的存储与表达、空间查询分析与实际应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空间拓扑关系认知与语义、空间拓扑关系形式化表达、空间拓扑关系推理、时空拓扑关系表达几个方面介绍拓扑关系的研究现状,特别对空间拓扑关系形式化表达,一直是国内外G IS研究的一个热点,存在交叉、区域连接演算、二维字符串等模型;讨论了拓扑关系最新的研究方向,针对当前模型无法表达复杂的点、线、面间拓扑关系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复杂空间拓扑关系描述研究的思路,根据实际中地理目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点,介绍了不确定对象的拓扑关系表达的一些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43.
《GIS空间关联模式发现》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闾国年 《地理学报》2007,62(4):F0002-F0002
地理学第一定律认为"地表所有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上都是关联的,距离越近,关联程度就越强,距离越远,关联程度就越弱."  相似文献   
144.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GIS软件对郑洛地区三个连续文化时期的史前聚落遗址的坡向、坡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大部分聚落遗址分布在坡向朝南、坡度小于3°的地点,但是仍然有少部分遗址处于光照差、坡度较大的地点。  相似文献   
145.
介绍了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针对田野考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用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野外数据和GIS开发平台的三种制图方法:即摄影制图、扫描制图和电子制图,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其中,摄影制图是利用数码相机获取田野考古的原始影像,然后直接经几何纠正生成的正射影像上数字化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扫描制图基本原理与摄影制图相同;电子制图是基于GIS开发平台,在已知野外制图数据条件下的电子制图方式。同时,制定了野外工作规范和流程。实验证明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不仅使考古制图更简单方便,改变了传统纸质保存地图的方式,而且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基于ArcXML的WebGIS构架设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ArcIMS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ArcXML是与空间服务器通讯的标准语言,当客户端向运行在ArcIMS空间服务器上的地图服务发请求时,请求的信息就是采用ArcXML描述的.空间服务器根据请求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将反应信息以ArcXML描述的格式返回给客户端。因此,ArcXML在ArcIMS软件中起到通信语言的作用。但是,ArcIMS软件在生成ArcXML请求信息并解析返回应答信息方面存在着不足,为此,本文提出采用MVC(Module-View-Control)的设计模式,探讨一种基于Microsoft Asp.Net开发环境的WebGIS组件,该组件能够自动生成ArcXML请求信息和解析返回的应答信息,该控件将MVC设计模式、Microsoft Asp.Net和ArcIMS三者的优点集成在一起。通过使用该控件,可以简化ArcIMS二次开发,为程序开发人员构建自己的WebGIS系统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47.
基于GIS的地下水流有限差数值模拟参数自动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地下水流有限差模拟有关参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三种类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基于GIS的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自动提取的技术路线。通过点、线、面三者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拓扑分析,确定地下水开采井、水位动态监测井、线状与面状水系、模拟区域边界、面状参数分布区与模型空间离散格网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经过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互相转换,实现地下水流有限差数值模拟有关参数的自动提取。结合地下水流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有关参数数据文件的结构,将基于GIS提取的栅格结构数据文件自动转换成模型所需结构的数据文件,达到模型参数数据文件的自动组织与提高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效率目的。  相似文献   
148.
基于WebService的Internet GIS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InternetGIS是GIS发展的重要方向,InternetGIS要想真正达到实用化,必须解决网络环境下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网络环境下的空间元数据服务等关键技术。WebService是分布式计算领域出现的最新成果,它是实现异构系统互操作的理想计算模型。本文研究了基于WebService的InternetGIS软件的体系结构,网络环境下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实现,基于WebService的空间元数据服务,提出了一个基于WebService的InternetGIS应用系统集成方案,以期为InternetGIS应用集成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并以南京“数字房产”项目为例介绍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9.
在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东部边缘海区引潮力、入射潮波、科氏力、水下地形、海岸形态及磨擦作用等因素对区域潮波系统形成影响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东部边缘海岸轮廓是区域潮波系统形成的主导因素,认为模拟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中国东部边缘海区潮波系统的形成过程需要3个重要的控制性条件,即入射潮波、海岸线变迁过程和海面变化曲线。利用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与海岸演变模拟支持系统,对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30个时期中国东部边缘海区潮波系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再现研究,系统地恢复了在不同的海面高程、不同的岸线形态条件下全日潮、半日潮潮汐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12400aB.P.和7500aB.P.两个时间界限分别代表了旋转潮波系统-无潮点开始出现、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现代格局基本奠定这两个特征事件的发生时间,将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的演变过程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0.
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先生倡导的重要理论探索领域。本文根据先生的相关文献和论述,探讨了地学信息图谱思想的内涵,认为图谱是许多领域都采用的表达和分析的方法论,地学图谱是针对地学领域地学现象和过程的图谱,地学信息图谱则强调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通过定量地学信息(地学数据库)和地理计算实现的地学图谱,以期通过运用地学图形语言进行地理时空表达与分析,用于描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反演它的过去,评估它的现状乃至预测它的未来。地学信息图谱思想的提出与陈述彭先生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他青年时期的坚实地理学基础,中年时期将综合地理和地图设计紧密结合的实践,晚年时期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引领,促使他集一生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丰富理论、方法、技术成果积淀,开辟了这一探索性的地学研究新领域。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先生留给后来者的科学问题。为此,作者根据新近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全息地图的发展是地学信息图谱表达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地学现象和新的地学规律。遥感对地表信息的“谱”探知要以地理学“图”分析思想为支撑,它将最终回归于对复杂地表分布与内在发生机理等地理学核心问题的回答。地学信息图谱的认知以人地关系为中心,以实现从客观地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人地关系新认知构建一套认知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的目标是辅助发现与利用新的地学知识,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理知识图谱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