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连云港市区为例说明基于负面清单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负面清单包括地质问题防范与平面空间布局约束两类,以这两类负面清单为基础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地质问题防范的负面清单根据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地震效应4个方...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江苏段)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淮河流域(江苏段)50年来所发生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区内发育的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淮河流域(江苏段)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为人为活动,在其它适宜的条件如软弱层、构造、降雨等配合下形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防为主,科学评估、加强监督与宣传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复地震道分析技术提取出地震信号局部变化的三瞬属性(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的基础上,采用D—S改进算法对三瞬属性进行多传感器的证据融合,得到三种属性所占的权重,并根据相应权重,经过数据融合可以得到最终融合结果。这样有效融合了三种地震属性中有利于进行地震薄互层分析的地震信息,与单一的复地震道分析相比,更能有效地反映出地震信号的局部变化。最后通过对实际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D—S信息融合技术体现的地震波属性的变化,比单一属性更能清楚地反映出地质体的地质现象及表达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南极小红蛤的摄食、呼吸和排泄。随着小红蛤的个体大小(壳长)和干重的增加,单位个体的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MCR、O/N增大,而单位干重的耗氧率、MCR、O/N下降。本文还利用O/N比探讨了小红蛤的代谢能源机制。  相似文献   
15.
黄敬军  武鑫  姜素  崔龙玉  魏永耀  张丽  陆华 《地质论评》2018,64(6):1472-1480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雨洪管理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目前已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讨论热点之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水安全,但要充分考虑“海绵体”承载体(岩土)的物性,即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应重视地质环境条件研究。本文在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地质适宜性评判指标体系,基于地质环境条件划定了海绵城市适宜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为徐州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复图像配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匹配测度函数,但匹配测度函数对不同地形的适应性有待于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复相关系数法、实相关系数法、频谱极大值法和平均波动函数法的原理和机载双天线In SAR数据的配准流程,然后分别对比分析4种测度函数在机载In SAR山地和平地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复相关系数法和频谱极大值法分别在山地和平地区域获得稳健、高精度的配准结果  相似文献   
17.
江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较为典型的地区。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内涵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 提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区域的共生、和谐。并且具体分析了江苏省城市化现状格局以及江苏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总体布局、空间扩展、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及配置效益、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针对江苏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步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国内70 m/s以上风速传感器没有检定和校准能力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风速上限为90 m/s的回流强风气象风洞,并利用移动导轨使试验段具备开闭两用功能.风洞整体尺寸为26 m×10 m×4.2 m(长×宽×高);流速范围闭口时达到0.49~90.74 m/s;控制系统采用物理量全数字化设计,满足计量实验的自动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某岩溶水源地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水源地的岩溶水是北方一大型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为了解该区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情况,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某岩溶水源地76组地下水样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检出10种有机氯农药组分,检出率最高的是β-HCH,为11.84%;有机氯农药的检出质量浓度为0.96~63.77ng/L,平均值为13.50ng/L,远小于饮用水水质标准。在丰水期,地下水中检出的有机氯农药组分较多,检出质量浓度总体上是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补给区高于径流区和排泄区,并且质量浓度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变大。地下水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来源于早期使用的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γ-HCH则可能来自于开采井附近农药厂排放的污水。  相似文献   
20.
闵望  陆华  杨琦 《江苏地质》2023,47(4):438-446
江苏如东北部水产养殖区自规模化运营以来,长期对区内浅部地下水进行集中式开采,区内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水位漏斗,继而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是苏北地区典型水产养殖引起的地面沉降区,为全省地面沉降研究新的拓展区和实践区。根据2017—2020年度高精度InSAR监测数据,圈定研究区地面沉降重点沉降区及影响范围,通过39个开采井水位统测数据对比研究,证实区内地下水水位漏斗与地面沉降展布形态和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科学佐证了地下水开采是研究区地面沉降形成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