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1.
明渠非恒定流流速分布及非恒定流作用下推移质运动分别是水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些领域做过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也存在较多问题。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述了明渠非恒定流试验方法、流速分布、床面切应力、非恒定流输沙与水流运动不同步现象、产生原因、以及非恒定流推移质输沙公式等方面的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应用先进的量测仪器,研究非恒定流作用下非均匀沙运动输移规律。  相似文献   
12.
灌木植被分布区阻力特性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河道灌木植被分布区阻水规律,对灌木植被主干、分枝产生的水流阻力特性及其定量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原型植被体积修正系数和灌木植被水力半径确定方法,理论推导灌木植被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并结合水槽试验建立植被阻力系数与植被水力半径为特征长度的植被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原型植被体积修正系数和灌木植被水力半径使灌木植被阻力计算更为准确;植被阻力系数与植被雷诺数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随植被雷诺数的增加呈单调减小的趋势,与水槽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3.
西范坪斑岩铜矿的次生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000余米岩芯的观察研究。发现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存在完整的氧化带,氧化剖面由上向下可以分为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原生矿石的裂隙越发育,原生矿化强度越大,则其次生富集作用越发育。应用质量平均方法计算了氧化过程中铜的迁移规律,提出在次生富集作用中铜队了发生垂向(由上向下)迁移外,也存在侧向迁移(带入或带出)。在矿床中部,由于铜的垂向富集和侧向带入而形成富矿石和厚大矿体,因此次生富集对西范斑岩铜矿床富矿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南段宝兴至荥经地区铅锌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玉元  陆彦 《矿物岩石》1994,14(2):55-66
通过龙门山南段宝兴至荥经地区区域地质、铅锌矿化特征的研究,划分矿化类型,着重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提出“层─盆─破─热”是本区层控型铅锌矿形成的基本因素。总结出铅锌矿在本区形成时间有“三个高峰期”,空间集中于“一带两弧”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分析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综合理想成矿模式,为本区找矿靶区和预测区的确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明河道灌木植被分布区阻水规律,对灌木植被主干、分枝产生的水流阻力特性及其定量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原型植被体积修正系数和灌木植被水力半径确定方法,理论推导灌木植被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并结合水槽试验建立植被阻力系数与植被水力半径为特征长度的植被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原型植被体积修正系数和灌木植被水力半径使灌木植被阻力计算更为准确;植被阻力系数与植被雷诺数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随植被雷诺数的增加呈单调减小的趋势,与水槽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7.
锦屏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部分地层时代争议较大,玄武岩,花岗岩的性质,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等尚未深入研究,为了切实评价区域稳定性,基础地质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孢粉分析,改盐塘组时代由中三叠世为早二叠世,皮罗渡桥西黑色砂夺层为晚三叠世,稀土元素,过渡元素,微量元素和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在金-箐断裂东西两侧分布的玄武岩为上地幔来源,不同于陆海环境的大陆裂谷喷发产物,花岗岩的分异和重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陆彦 《西藏地质》2002,(1):61-68
特提斯斑岩铜矿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斑岩铜矿成矿带之一,受控于特提斯构造带,形成于白垩纪-第三纪(70-10Ma.)。可进一步分为地中海段,高加索-伊朗高原段,青藏高原段和缅泰印尼段,该带斑岩铜矿的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和洋一陆俯冲或陆内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金矿类型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彦 《西藏地质》2002,(2):19-28
中国发现和利用黄金的历史十分悠久,目前黄金产量已居世界第四位,进入世界产金大国的行列。根据控制金矿赋存的地层及大地构造条件等。中国金矿可以分成四个序列: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可进一步分为太古代花岗岩-绿岩系中的金矿和元古代变质岩系中的金矿),晚震旦世-三叠纪含金浊流岩系中的金矿,晚古生代-新生代与板块俯冲和拼接作用有关的金矿(可进一步分为古亚洲成矿域金矿,滨太阳 平洋成矿域金矿和特提斯成矿域金矿)和新生代外生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