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测定从东海区渔轮拖网渔获中取样的299尾绿鳍马面Tun的全长和体重,用其脊椎骨的第3节椎体作为观察和测定年轮的材料,测出各年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算出各年龄鱼的平均逆算全长,结合全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求出生长参数,分析全长、体重生长情况,再根据绿鳍马面Tun的自然死亡系数M=0.257和1992年的捕捞死亡系数F=1.319,用B-H模型进行资源评析,评估资源利用程度及最佳利用方案。结果表明:东海绿鳍马面Tun资源已过度开发,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控制网目尺寸、将开捕年龄推迟为3a(对应全长224mm、体长190mm)等措施来保护其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中山海域浮式试验鱼礁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中山市所属海域位于珠江口伶仃洋西侧,属热带和亚热带河口浅海区半咸淡水域,是多种海洋生物种类和多种江河生物种类的产卵场所和幼体成长场所。近年来中山海域渔业资源衰退、海洋环境恶化,建设人工鱼礁是恢复渔业资源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2002年初至8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蓝圆鲹产卵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12月到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进行1a的4个季度共9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性腺成熟度的组成及分布、季节变化和水深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蓝的产卵场位于海南岛东部近岸海区和北部湾湾口海区;产卵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历史资料相比产卵期有明显缩短;产卵水深增加,有外移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Measurement of single-fish target strength in the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 measured the target strength (TS) of three commercial fish species: whitespotted spinefoot (Siganus canaliculatus), black porgy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and creek red bream (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TS of caged or tethered fish (n=76 total) was measured using a Simrad EY60 portable scientific echosounder at 120 kHz. We evalu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 and total length (TL, cm) for the three species.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use split-beam acoustics to measure single-fish 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y Chinese researchers. Our results will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acoustic abundance estimates of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pecies and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water acoustic survey techniques in fisher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15.
参考相关资料对比水泥类、油井类、舰船类及其他类型人工鱼礁对海洋生物诱集效果,探讨不同材料人工鱼礁在诱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诱集效果高出天然礁区(对照区)的比率达68.75%.不同材料类型人工鱼礁的生物诱集效果存在差异:水泥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71.43%;油井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50.00%;舰船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100.00%;其他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80.00%.研究资料分析表明人工鱼礁的建设,需要更多地结合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人工鱼礁对海洋生物的增殖效果,促进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埃布短柔鱼Todaropsis eblanae(Ball)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布短柔鱼Todaropsis eblanae(Ball)一直被认为只是分在大西洋的经济种,但1983年发现我国南海北部400-600m的海域也有分布,5-8月均可捕捞到,生物学测定资料显示,该期间为性腺成熟期,若改变捕捞方法,该种将成为南海捕捞头足类的经济种。  相似文献   
17.
南海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主要鱼类食性与食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侧条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大眼六鳃鲨Hexanchus vituius、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及达尖犁头Rhynchobatus djiddensis、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裸狐鲣Gymnosarda unicolor、扁舵鲣Auxis thazard、黄斑胡椒鲷Plectorhynchus flavomaculatus、密点胡椒鲷Plectorhynchus gaterinus、尖嘴Dasyatis zugei、星点Caranx stellatus、黑Caranx lugubrisr等13种南海主要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鱼类进行食性分析,根据其胃含物中饵料生物的重量组成和出现频率,分为4种食性类型。同时还分析了13种鱼的食物关系和营养级,为该海域渔场生态系食物网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鱼礁区的流场效应为切入点,引入水体交换时间的概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水动力学过程、水体交换变动情况、保守物质浓度扩散情况,为弄清人工鱼礁建设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花尾胡椒鲷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不同类型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 在试验水槽内观察5种鱼礁模型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 在未投放礁体模型时, 试验鱼的密集区均出现在水槽的左端(A1和A6区), 出现率为61.60%, 而试验鱼在空白礁区(A3和A8区)的平均出现率低于5%;在A3和A8区中间放入鱼礁模型后, 鱼礁区(即A3和A8区)试验鱼的出现率分别上升至32.53%(B礁)、37.60%(C礁)、20.93%(D礁)、28.13%(E礁)、29.20%(F礁), 而原密集区A1和A6试验鱼的平均出现率分别下降至29.47%(B礁)、23.47%(C礁)、33.60%(D礁)、25.73%(E礁)、42.93%(F礁).统计数据显示, 5种礁体模型放入后, 礁区内试验鱼的平均出现率与投放前相比均大幅度提高, 说明5种模型礁对试验鱼均有较强的诱集效果, 其中有效空间较大, 遮盖效果较好的C礁的诱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飞柔鱼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斜坡海域,在水深400-599m海域栖息密度较高,用深海拖虾网捕捞,5-6月份密度指数较高,白昼的密度指数高于液晚,估算调查区内的资源量超过550t,产卵期为6-10月,营养成分测定表明,它是值得开发利用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