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深水浮式平台的运动幅度较固定式平台增大,其运动与下部立管的动力耦合变得更加明显。研究了上部平台运动对水下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了与结构运动耦合的立管尾迹流场的涡激升力、流体阻力模型,进行了"平台运动-立管涡激振动"整体系统的动响应数值模拟,分析了平台横荡运动的幅值、频率等因素对水下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平台的振动会在沿着立管展向传播的过程中被放大(称为响应放大);与不考虑平台运动相比,立管的动响应位移增大了多倍,而且振幅放大倍数随着模态阶数的降低而增大;平台横荡振幅越大,立管振动幅值也越大,但是振幅放大倍数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有色系统成矿区带1:5万 ̄1:10万地球化学普查历时20年,完成面积72万km^2,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获得了许多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在区带找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套资料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系统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成矿区带进行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建议及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太湖梅梁湾藻类生态模拟与蓝藻水华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根据目前对太湖梅梁湖生态环境的认知,建立该湖区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进行生态模拟,基于模拟结果对太湖富营养化中最严重的蓝藻水华治理与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清淤工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太湖污染物排放达标将极大改善富营养水平;但应结合经济分析和效益分析,通过组合各类污染物控制总量来达到最优治理效果,模拟分析表明,单一清淤工程对于富营养化中蓝藻水华治理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4.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为探索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9-2010年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新安江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受水文季节变化过程、浮游生物生长及人类活动等的综合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特别是上游街口断面各指标季节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上,上游水质明显劣于下游水质,上游水域透明度低,氮、磷及叶绿素含量高,反映出外源供给和人类活动对新安江水库水质的决定性贡献,控制外源污染是新安江水库水质提升的关键.统计分析表明,新安江水库主要感官指标透明度主要受控于藻类生物量,而藻类生物量变化与氮、磷营养盐的含量关系密切.严格控制入库营养盐通量,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性异常增殖已成为解决新安江水库水环境问题的核心.另外,新安江水库经济鱼类赋存量与捕捞量对水质有一定影响,年度捕捞量与水体透明度具有反相关关系,不能排除鱼类密度过高导致的生态系统失调的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开展渔业养殖的水质效应研究,加强渔业管理,确定科学合理养殖模式,保证新安江水库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太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的特征及参数化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利用2001-2002年周年太湖全湖不同湖区湖泊光学及表层水样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水体表层光学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无机和有机颗粒物质及叶绿素a的相关关系,建立了表层水光学衰减系数与无机、有机颗粒物质及叶绿素a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光学衰减系数与透明度的关系为:Kdg0.096 1.852/ST;表层水光学衰减系数与无机、有机颗粒物质及叶绿素a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Kd=0.219 0.0768Ciss 0.214Cdet 0.006Cchl;光学衰减系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无机及有机颗粒物。  相似文献   
16.
太湖五里湖生态重建示范工程—大型围隔试验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五里湖是太湖北部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湖湾.从2004年1月起,为了改善水质,重建五里湖生态环境,在五里湖南岸建立了一个面积为10×104m2示范工程试验区,采用多技术措施集成应用,开展湖泊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经过近2年的生态重建研究与实践,在示范工程试验区内建立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群丛23个,水生植物种类从生态重建前的零上升至15科、22属、32种,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her index)达到2.33,覆盖度达到40%- 55%.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示范工程区内水体的TN、TP、NH4-N、NO3-N、NO2-N及PO4-P的平均值分别比示范工程区外下降了20.7%、23.8%、35.2%、21.1%、45.6%和54.0%,TN、TP分别下降至2.50mg/L、0.080mg/L以下,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或低于“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理论”指出的向“稳定清水态”转换的临界值,水体透明度(SD)平均值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平均从0.39m提高至0.70m;初步实现湖泊水体从藻类占优势浊水态向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转变.因此重建与恢复湖泊生态系统要从沿岸带着手,首先重建湖滨带结构与功能,通过湖滨带水生生物一系列反馈机制, 逐步改善湖泊水质,最终实现沉水植被恢复;湖泊敞水区应主要采用生物操纵技术措施来实现湖泊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测是地震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震前热异常现象(地表温度异常升高)普遍存在并且与地震三要素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文中结合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将热异常信息作为地震预测的信息源,通过构建神经网络,进行地震预测的思路,并进行了试验。基于8d合成的1km分辨率的MODIS数据,利用RST算法提取震前热异常信息,在分析震前热异常信息时空变化的基础上,确定出BP神经网络的结构,利用该网络对中国及周边100个5级以上震例,以及70个随机无震样本进行训练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RST算法提取的震前热异常指数值,用于BP神经网络地震预测是可行的,其预测的试验结果刻画出了地震要素与热异常值间的非线性相关性。未来预测区域范围的选取以及神经网络中隐层神经元的数量将对地震预测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洋溢油对海洋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在海洋溢油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极化SAR是SAR探测技术的先进手段。本文利用6个极化特征进行溢油检测,通过对比分析这些特征对不同溢油的检测能力,得出单一极化特征在溢油检测中存在不足。通过J-M特征优选方法,提取出溢油检测识别度较高的特征影像,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Genetic Algorithm-Wavelet Neural Network,GA-WNN)进行溢油检测。利用2套Radarsat-2全极化数据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其他检测方法,溢油检测精度分别达到90.31%和95.42%。  相似文献   
19.
中尺度业务数值预报试验模式系统原理和应用(四)中尺度数值模式应用实例陈伟民,王强(兰州中心气象台730020)PSU/NCAR的中尺度数值模式自建立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并进行了大量模拟试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考虑到大多数读者没有时间阅读每...  相似文献   
20.
利用改进型PSU/NCAR中尺度模式,以常规观测资料作为初值,较好地模拟了1993年“5.5”.黑风暴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中尺度飑线的主要特征,即近地面风场切变线,与切变线相伴的风核、狭窄强对流带、强水平温度、气压梯度带以及上述特征带(线)的形成、迅速增强的时间和移动方向,并模拟出这是一条基本无降水的“干”飑线。飑线垂直结构的初步模拟揭示,飑线温度水平剧烈变化及垂直上升速度中心都在对流层低层的700hPa(地形高度在850hPa),垂直环流随高度向后倾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模拟与沙尘暴相联系的中尺度系统,大气湿过程也许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