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长6油层组发育与深湖相泥岩相伴生的细粒砂岩沉积,是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区域。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研究彬长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成岩演化过程,建立成岩相分类方案,并通过成岩相带平面展布指出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晚成岩A-B期,压实作用造成原始孔隙大量损失,后期高岭石胶结作用使得渗透率进一步降低。早期绿泥石薄膜的发育可以使原生孔隙得到保存;后期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发生的溶蚀作用,使孔隙再次分配,物性得到提高。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划分出强压实成岩相、强溶蚀成岩相、弱溶蚀成岩相、强钙质胶结成岩相,以及微裂缝成岩相等5种成岩相带。优质储层与成岩相密切相关,强溶蚀成岩相的砂体物性、含油性最好,是研究区长6储集层油气最为富集的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42.
台湾岛地形对“麦德姆”台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平凡  王秀春  李梦夏 《大气科学》2017,41(5):1037-1058
采用WRF模式,以2014年10号台风"麦德姆"为例,针对台湾岛中央山脉的局部地形,设计精细化地形试验,数值模拟了"麦德姆"台风登陆台湾岛前后地形对其路径、强度及风雨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实的地形能更好的模拟和再现"麦德姆"台风发生发展的过程;台湾岛中央山脉地形对登岛"麦德姆"台风的路径有实质性的影响,降低台湾地形高度试验导致台风路径向西南偏转,而提高台湾岛地形高度则导致台风路径向东北偏转,地形高度改变的程度与路径偏转程度成正相关,地形高度改变所导致阻挡效应及台风环流与大尺度环流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路径偏转的主要原因;台湾岛地形高度的改变对台风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增加或减少台湾岛地形高度,都会使台风强度有所减弱,这与地形变化引起的动力狭管效应、云水物质分布及外围云带的对流运动有关;台湾岛地形影响"麦德姆"台风降水的机制更为复杂,其不仅与地形引发的台风强度及结构变化有关,更与地形引起的眼区对流活动和螺旋云带及外围云系的时空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43.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我国海洋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国国情、重点论述了在我国建设脉冲8中程导航定位系统的必要性,以及该系统建成后对我国海洋导航定位事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4.
径流序列的非线性和非平稳特性使得高精度的径流预报存在困难。本文组合EEMD和GRNN模型形成EEMD-GRNN耦合模型,预测时通过将径流序列分解为确定成分与随机成分并通过GRNN模型分别进行预测,预测值的加和则构成径流最终预测结果。EEMD-GRNN耦合模型应用到元江中上游,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EMD-GRNN耦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对径流的总体趋势预测有良好的效果,但在随机性的模拟上有待进一步完善。EEMD-GRNN耦合模型优于BP、GRNN、EEMD-BP模型,能有效提升径流预测的精度,可为流域的水资源优化调度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5.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构造解译对于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分形理论在遥感地质领域可用于揭示隐藏于复杂地形地物信息的精细结构,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解译地质构造的定量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方法。利用Landsat-8 OLI影像与相关的地质资料,基于分形理论研究黑龙江多宝山地区的蚀变信息与构造分形特征。采用“去干扰+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分形阈值分割”方法对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分形理论的盒维数法分别得到线性构造与蚀变信息分维等值线图,分析其空间展布及分形特征;并将构造和蚀变信息叠加与构造、蚀变分维高值区进行对比,同时与成矿地质背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遥感蚀变分维高值区与蚀变信息密集区一致,构造分形结果与成矿构造空间展布情况一致,叠加信息兼并了两者的优势信息,排除干扰缩小勘查范围,更为有效地突出了成矿有利部位。本文研究尝试了遥感蚀变异常与构造信息叠加的分形特征分析方法,不但可增加遥感信息利用度与精准性,同时分析结果反映其与实际成矿地质背景和勘查成果更加符合,可作为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的一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也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6.
甘肃陇南白龙江、白水江海拔800-1000m以下的河谷地带,是我国柑桔种植区的西北边缘,在中国柑桔生态区划中为次适宜和可能种植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柑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里种植柑桔的越冬气象条件虽然优于东部北亚热带桔区,但是低温冻害仍然是制约柑桔种植区域生产发展以及柑桔产量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之一,柑桔产量常因低温冻害而波动不稳。因此,在陇南发展柑桔生产首先必须考虑防御柑桔低温冻害问题。  相似文献   
47.
冶山岩体位于苏皖交界处江苏境内,下扬子地块东北部,为一大致呈“V”字形的岩株。岩体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西北边缘见石英二长岩、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冶山侵入体的形成年龄为128.0±1.5 Ma,属于早白垩世早期。冶山侵入岩为一套富硅(SiO2为63.34%~66.44%)、富镁(Mg#为50.6-57.6)、钙碱性(σ为2.54~2.69)、准铝质(A/CNK为0.867~0.946)岩石;具较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无明显-弱正Eu异常、富集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Ta、Nb、Ti等高强场元素、高Sr/Y和(La/Yb)N比值等特点,与C型埃达克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C型埃达克岩。锆石Lu-Hf同位素证据显示,冶山埃达克质岩具有较低且均一的εHf(t)值(-15.76~-18.54)和较古老的地壳模式年龄t(DM)C(2170~2340 Ma)。结合前人Sr-Nd-Pb同位素、地球物理学等资料,认为冶山侵入体可能来源于拆沉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在源区混入地幔组分,形成于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活化阶段。  相似文献   
48.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49.
根据湖南地层发育情况,依国际地层划分标准和中国地层指南要求,将湖南省境内原震旦纪早世划归新元古代南华纪,地层系统可分为3个相区。综合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初步建立起南华纪年代构造格架,确立南华纪底界年龄为800Ma左右,顶界年龄为700Ma左右.  相似文献   
50.
通过一工程实例,对屋面避雷针(带)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由于对滚球法的基准面选取不同,从而影响到最终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