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黄土坡滑坡形成与变形的地质过程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  陈国金  徐光黎 《地球科学》2008,33(3):411-415
巴东黄土坡滑坡是三峡库区重大滑坡之一, 规模大, 而且形成与变形地质过程机制复杂.是与三峡库区构造强烈隆升、河流急剧下切、斜坡重力卸荷等各种作用相伴生的地质过程的结果; 其中的Ⅰ号崩滑堆积体在回水条件下深层蠕动变形较明显, 受到多方面的关注.采用地质过程类比分析方法, 通过对滑坡形成、回水前变形破坏、回水条件下变形的地质过程机制分析, 预测了深层蠕动变形使其中部和前部产生较大变形的发展趋势, 目前发现Ⅰ号崩滑堆积体的深层蠕动变形问题, 主要是库水升降的动态过程与降雨效应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荆州市区水环境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州市区水环境系统是一个人工复合系统,并且是不断恶化和不相协调的系统,本文主要是通过构造沉降与大堤约束,洪水位上升与洪涝灾害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论述,揭示荆州市区水环境还在恶化的发展趋势,支撑荆州市区经济发展是改善和控制荆江洪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的泥沙淤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上游年产泥沙5.12×108 t, 经宜昌输入中游, 长江中游干流及各支流年产沙约 0.80×108 t. 这两部分中约1.24×108 t沉积于中游河湖中, 4.68×108 t经大通输入下游, 沉淤于河道及长江三角洲或入海. 长江中游的泥沙, 总体是淤大于冲, 但是冲淤的地理分布、时间段分布和河床断面分布不均衡. 长江干流的宜昌-城陵矶段、九江-大通段冲大于淤或冲淤平衡. 淤积主要发生在长江干流以武汉为中心的螺山-武汉-黄石段以及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 即使在主要淤积江段, 也有局部时段和江段以冲刷为主. 主泓所在的河槽以冲刷为主, 而河道两侧或河道之间的洲滩, 则以淤为主, 形成高而平的漫滩, 往往被人为改造成圩垸. 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因有大堤从长江隔开, 只有汉水少量泥沙供应, 冲淤量很小, 再加上构造沉降的累计效应, 其地面高程绝大部分低于干流洲滩数米. 螺山-武汉-黄石段的淤积导致该段及以上江段洪水位抬高. 干流断面冲槽淤滩使长江中游河道的典型形态呈深河谷、高漫滩, 靠干堤保护堤内平原. 这种断面在洪水时成为在同等水量下, 水位不断抬高的原因. 高水位要高堤防来防堵, 这就增加了堤防压力、水头压力, 容易导致管涌、渗漏等险情. 堤外滩及洪水位与构造沉降的堤内平原间的高差不断增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 水库拦沙及中游河道冲深, 可使同流量下水位大幅度降低, 但城陵矶-武汉段冲刷量很小, 不能解决该段及以下江段的泥沙淤积问题, 因此江汉平原因相对于洪水位地势过低而造成的洪涝灾害及相关环境问题, 仍将是中游长远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上段沿岸地区地震反应及抗震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金  龚树毅 《地球科学》1994,19(5):705-714
在综合利用物探,地质,钻探等方法查明工作区内地貌,地层及构造条件的基础上,从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及土体结构研究入手,对区内分析划出的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地震反应及抗震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区划,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异枝麒麟菜的移植和人工栽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5月从菲律宾引进了异枝麒麟菜(Eucheuma striatunl)并在海南岛进行了实验生态学和栽培方法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温在26°C左右、光强在140μE/(m~2·s)左右时,生长较快,日生长率可达10%左右。经两年的实验,找出了适宜于海南岛区域的水下筏式养殖法,目前正在实验推广中。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松  徐光黎  陈国金  吴雪婷 《岩土力学》2009,30(10):3048-3052
在宏观分析滑坡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及现场试验对黄土坡滑坡Ⅰ号临江崩滑堆积体滑带土岩性、颗粒成分、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力学特征与崩滑体在水库回水条件下的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土中黏粒及粉粒含量较高,有明显的深层蠕变磨光面和擦痕,且含有亲水的黏土矿物成分和呈片状结构特征是滑带土在回水作用下易饱水软化的重要条件;滑带土饱水后力学强度降低是导致崩滑体蠕动变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井间距井间地震观测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为了使我国井间地震技术实用化,开展了大井间距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试验.通过地面浅井激发深井接收、深井激发深井接收、不同炸药量、不同传播距离试验,确定了井间地震观测参数.应用改进后的井中安全炸药震源、一个三分量井中检波器和常规数据记录系统,在陕北顺宁油田的顺3井、顺4井和顺5井3口生产井中成功采集到两对大井间距、深井、油井中的井间地震资料,两对井的井距分别为307.92m和470.36m,采集井段为904.31-1272.32m.共设计了4种观测方式,采集到800多炮井间地震记录,对油井无损害.改进型井中安全炸药震源在使用效率和寿命方面有显著提高,可用于商业性并间地震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8.
江汉平原地处我国东西、南北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 该地带距今30ka (大约相当于MIS3阶段) 以来的气候变化是研究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时段之一, 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精确测年的基础上, 对采自江汉平原湖区周老镇钻孔(ZL01) 沉积物柱样的磁化率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其结果表明: (1) 该区磁化率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值的变化特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对比性, 它们与古气候的关系为: 磁化率的高值、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的偏正值与偏冷、偏干的气候环境相对应; 反之与偏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相对应. (2) 根据磁化率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值的变化特点将本区30 kaB. P.以来的古气候分为3个大的气候演化阶段, 在每一个大的气候演化阶段中又可分为若干次小的气候演变阶段.这3个大的气候演化阶段分别为阶段Ⅰ : 其年龄约为30 000~ 14 100 aB. P., 磁化率和δ13C的平均值分别为655.69 × 10-6 SI和-23.15 × 10-3, 均为本区最高值并且曲线波动较大; 阶段Ⅱ : 相应时段为14 100 ~ 3 540 aB. P., 磁化率平均值为较低值369.38 × 10-6SI和δ13C为偏负值(- 27.29 × 10-3), 相对较稳定; 阶段Ⅲ : 年代相当于3 540 ~ 650 aB. P., 平均磁化率为本区最低值311.0 × 10-6 SI, δ13C平均值为- 24.49 × 10-3, 且曲线波动较大. (3) 磁化率与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值发生突变处可能是突发性温度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受井中检波器串级数局限,垂直地震剖面(VSP)反射波成像范围窄,且不能对井中最浅接收点上方区域有效成像.虽然多次波成像能扩大成像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尚有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根据Wapenaar的地震干涉理论,基于上下行波场分离技术,研发了VSP地震干涉成像方法.该方法将VSP自由表面多次波重建为在地表震源位置激发(虚震源)接收的拟地面地震反射波,然后偏移成像,以达到对多次波间接成像的目的.通过数值模型实验,测试了VSP干涉成像的极限分辨率,并讨论了主要采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垂向和水平极限分辨率分别达约10m和20m,且能分辨深度达6500m处的50m×100m溶洞;采用12至24道井中检波器串采集的VSP资料,其干涉成像结果显著优于VSP反射波成像,与相应的地面地震成像效果相当.将本文方法应用于新疆地区采集的VSP资料,结果表明:与VSP反射波成像相比,成像同相轴更加连续,成像范围显著扩大;与地面地震成像相比,成像结果相当,尤其在浅中部甚至更好.新方法不仅无需进行井中接收点静校正,且能显著增大成像范围,有利于成像同相轴的追踪对比、地震属性提取和地质解释,尤其对中国新疆地区深部缝洞型储层的成像,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黄膜石滑坡地下排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腊石滑坡排井与平硐结合的地下排水工程放水试验,在国内滑坡治理工程中尚属首次。本文通过监测和放水试验研究,在进一步认识滑坡变形、水均衡与地下水系统特下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地下排水工程的排水效果,为地下水峰值水位控制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