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内蒙古赤峰郊区索虎沟金矿矿脉与煌斑岩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沟虎沟金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金的成矿作用的研究基础上,对煌斑岩的归属、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煌斑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进行了讨论。着重对金矿脉与煌斑岩的密切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进行了剖析,最终确立了索虎沟金矿的煌斑岩成矿模式。煌斑岩与金矿代表了同一构造岩浆活动中两次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热带件的产物,与上地幔地下地壳的局部重熔和岩浆分离结晶有关。  相似文献   
32.
豫西地区熊耳群的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分析单颗粒锆石U Pb稀释法年龄数据 ,以标志王屋山期热构造事件有关的穿切熊耳群焦园组、坡前街组岩浆侵入活动年龄 16 4 4Ma~ 175 0Ma和热扰动年龄 16 5 0Ma±为依据 ,确定熊耳群上限年龄为 16 5 0Ma~ 170 0Ma。熊耳群火山岩系第二喷发旋回眼窑寨组 (“龙脖组”)流纹斑岩成岩年龄为 196 0Ma±。第一喷发旋回上部焦园组流纹斑岩成岩年龄为 2 10 0Ma± ;下部张合庙组大斑安山岩成岩年龄为 2 2 0 0Ma~2 30 0Ma。熊耳群的下限年龄小于 2 4 0 0Ma。这与豫西地区地层情况大体吻合。  相似文献   
33.
迄今已提出了很多有关绿岩带金矿的成因模式,其中包括绿岩地体深部产生的变质流体中金运移、沉淀的模式即变质模式,并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则通过对绿岩带内变基性岩类岩石在脱水/脱碳酸盐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流体成分的计算,并结合绿岩带变质作用过程中PT变化特点,从变质流体的成分构成与矿化流体成分相一致,变质作用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的紧密关联性,进一步论证了绿岩带金矿的变质成因特点。同时对大多数绿岩带金矿床形成于区域变质作用峰期之后、以及大多数绿岩带金矿床常和绿岩带晚期的长英质侵入岩和煌斑岩共生作了较为圆满的解释。绿岩带发生变质作用的动力条件是地壳通过碰撞作用而超覆增厚,而同时发生岩石圈的减薄作用,这种动力学条件使得地壳较深部位的变质峰期随着深度增加发生的愈早,即“愈深-愈早”,其PTt轨迹是逆时针型式,但是地壳浅部的变质峰期随深度的增加发生的愈晚即为“愈深愈晚”型,其PTt轨迹是顺时针型式。  相似文献   
34.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系列碱性岩体,前人曾划出3个碱性岩带,龙王碱性岩位于中带,对该岩体形成的确切时代仍有较大争议。一些学者将该岩体作为晋宁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碱性岩,并认为这期岩浆活动与扬子北缘同时代的裂解型岩浆活动可以对应。作者等进行了TIMS和SHRIMP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样品(T26)采自河南省栾川县庙子镇之北的卢氏管村西的钠铁闪石正长花岗岩。TIMS法U-Pb上交点年龄为1637Ma±33Ma,SHRIMP法206Pb/238U和207Pb/206Pb表面年龄平均值分别为1611Ma±19Ma和1625Ma±16Ma,3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我们选择SHRIMP法207Pb/206Pb表面年龄平均值1625Ma±16Ma作为龙王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因此,龙王碱性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1.8~1.6Ga裂解过程中最晚期碱性岩浆活动的产物。石童石童石童  相似文献   
35.
在研究冀北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从矿石矿物组成、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物理化学特征以及成矿年代学等方面论述洞子沟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指出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与中元古代早期大红峪火山活动有关,是一个浅成低温效液矿床。  相似文献   
36.
秦岭造山带中-新元古代(早期)地质演化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45  
秦岭造山带是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并夹持于华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大陆造山带,是加里东期至印支期的碰撞造山带。对前加里东期演化虽然亦积累了不少资料,但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文着重介绍秦岭造山带自中元古代晚期武关裂谷的打开(1243Ma±46Ma),中元古代末期松树沟洋盆的形成(1084Ma±73Ma~1030Ma±46Ma)以及新元古代早期同造山期花岗岩的侵入(960~840Ma)等自1.25Ga至0.84Ga期间的一系列热-构造事件,反映扬子大陆边缘前加里东期曾经历过一次“威尔逊构造旋回”,表明该区存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的地质记录。但这次造山作用不是华北与扬子大陆的汇聚,而是曾属于扬子大陆边缘的“北秦岭变质地体”与其南的扬子大陆的一次汇聚过程。  相似文献   
37.
研究结果表明,富水中基性侵入杂岩可能为不同时代亏损地幔源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其中中细粒角闪辉长岩、具斑杂构造的中细粒角闪黑云辉长岩、中粗粒角闪黑云二长岩为同一岩浆源岩浆演化序列,角闪黑云二长岩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514.3±1.3)Ma代表了其形成时代,反映了早古生代的一次重要“造壳事件”。角闪黑云闪长岩的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前3种岩石,反映了富水中基性侵入杂岩形成演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8.
基于GIS技术编制中国中央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以大陆板块活动论为指导,以全国1∶50万及1∶25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反映近年来地质调查和科研新成果,并按照前寒武纪地质特点进行综合设计和系统编制。编图工作流程包括设计编写、源数据准备、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套合和出版印刷五个阶段。通过多种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选择、连接与结合,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比例尺地质数据的转换与拼接,达到了提高图件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受深水区探井少、不同流体AVO类型相近影响,利用常规P(拟合截距)、G(拟合梯度)、P×G、P+G等衍生烃类检测属性已不能有效识别深水区储层的流体性质,亟需寻找适合该区有效储层的烃类检测方法 .实际上,地震波在地下地层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吸收衰减现象,通过含气砂岩会产生低频增加现象,因此联合谱分解和AVO技术是解决深水烃类检测的有效途径.利用时频属性的峰值振幅和平均振幅,提出了能更好地描述流体性质变化的差异属性,可以增强深水区含气性识别的敏感度,在深水浊积岩储层烃类检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降低深水区烃类检测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40.
在评价大连湾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以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及COD四项四子构造判断矩阵,通过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四项因子的权重,其权重排序表明无机氮,无机磷在该湾污染因子中占有较大权重,应依据海域功能区划及环境治理目标,控制该湾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逐步降低海水无机氮,无机磷及石油类等污染物的浓度,使海域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