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生产实践,影响广东冬种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寒害、干旱、低温阴雨。从程度和频度两个方面分析气候变暖前后1961—1996年与1997—2015年两个时段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气候变暖后),(1)寒害、低温阴雨均呈明显减弱趋势,为冬种生产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气候条件;(2)寒害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 < 30%的区域;(3)干旱偏重发生频率增加,其中频率>30%的区域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粤北、潮汕、茂名和湛江等地区;(4)低温阴雨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 < 30%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广东寒冷灾害指标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冷灾害是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受0℃或0℃以上低温侵袭而造成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0℃以下称冻害).寒冷灾害是广东省继洪涝、热带气旋之后的第3重大天气型灾害.尽管广东寒冷灾害发生频率以及极端最低气温远不如北方,但过程降温幅度是全国最大的.寒冷灾害往往对广东冬春作物(蔬菜、花卉)、牲畜,特别是对果树种植业、淡水养殖业等典型热带、亚热带农业造成重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就有4次寒冷灾害,累计给广东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达213亿元人民币,其中1999年12月的特大寒害损失达108亿元.2008年春节期间的罕见寒冷灾害,对交通运输、电力及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广东省86个测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统计了广东省春运期间的气温、降水及影响春运的低温冰冻、大雨、雾等灾害性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春运期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却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增大;低温冰冻高发区集中在粤北且略有增加趋势,南部则几乎没有发生过冰冻;大雨高发区集中在粤北,向南依次减少,广东省大雨发生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雾的高发区集中在汕头、珠江口及雷州半岛,其中新兴等地增加趋势显著,而雷州等地则有明显减少趋势。研究结果为春运相关部门制定防灾对策,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社会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7年全国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旬土壤相对湿度观测数据,综合评估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0~20 cm层融合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评估表明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在中国东北、西北、江南大部及华南等地区存在较大系统性误差,总体上适用性较差。为消除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的系统性误差,采用回归订正法、7旬滑动平均订正法和临近加权前旬订正法对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进行误差订正处理,对订正结果评估发现:订正处理后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与站点观测的相关性显著增加,系统偏差基本消除,适用性明显提高,3种订正方法中临近加权前旬订正法的订正效果最优。最后,采用经不同方法订正后的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对2017年5月东北—华北地区一次气象干旱个例进行重现,对比验证表明:相对其他两种订正方法,经临近加权前旬订正法处理后的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能更为精准地重现2017年5月东北—华北地区气象干旱的落区和强度。〖J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