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沿岸海域——厦门湾的定点观测站,研究了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SPM)、Chl-a和^234Th随潮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管采样深度和粒级大小,Chl-a浓度的潮汐变化均为高潮大于低潮.SPM浓度的潮汐变化,表层的规律性很明显,即不管是第一天还是第二天,也不管粒径的大小,SPM浓度无例外地呈现高潮小于低潮之势.从不同粒径SPM、Chl-a的潮汐变化的比较可以看出,浮游植物等生源颗粒物在该研究水域的颗粒物中所占比例很小,颗粒物主要来自九龙江河流输入的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在沿岸海域,颗粒态^234Th是总^234Th的主要组成部分,^234Th各粒级的比活度均呈现高潮大于低潮的普遍趋势,基于^234Th估算的沿岸POC、PON等输出通量也存在潮汐变化的影响.文中对上述研究对象随潮汐变化的原因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2.
厦门岛南岸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的示踪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测了厦门岛沿岸地区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据此开展了沿岸地下水水文学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对地下水、海水及大气降水的δD~δ^18O方程进行数理分析后表明,大气降水是厦门沿海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利用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估算9810号台风所致降水对地下水的贡献。结合水文资料,通过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分布特征,验证了地下水由北向南运移并最终排入沿岸海域的运移途径。研究还初步探讨了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对潮汐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83.
对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某站位叶绿素 a、POC、初级生产力、234Th/238U不平衡进行的周日变化研究表明,POC含量介于14.4~34.6 mmol/m3之间,其中碎屑有机碳与活体有机碳所占份额分别为74%~92%和8%~26%.POC垂直分布呈现由表及底降低的趋势,且白昼期间POC含量高于晚间,说明研究海域POC含量与生物过程具有密切联系.初级生产力水平在1d之中变化达5倍,垂直分布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与叶绿素a的变化相对应.短时间(2h)培养获得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长时间培养(24 h)的结果,证实部分新固定的碳被优先呼吸排出.结合234Th/238U不平衡法获得的颗粒态234Th输出通量及输出界面颗粒物中的POC/PTh比值,可计算出真光层 POC的垂向输出通量为16.0mmol/(m2·d),其中碎屑有机碳与活体有机碳贡献的数量分别为13.3和2.7mmol/(m2·d).POC输出通量与初级生产力的比值(ThE比值)平均为0.31,真光层POC停留时间平均为11d.上述结果与Aksnes和Wassmann[1]的模型计算结果相吻合,但与其他大多数模型的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4.
重庆台倾斜潮汐形变干扰异常与震兆异常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清理重庆台十多年来的水平摆倾斜仪的记录图纸、观测数据与原始手簿后,分析总结了温度、降雨、抽水、载荷改变等强干扰的形态特征、干扰机理、影响量级等,确定了其识别方法和轨迹运行规律及排除方法;并对发生于距台站北67 km的统景5.4级地震(1989-11-20)前4天台站水平摆倾斜潮汐形变记录出现的异常现象作出了确属震兆异常图像的识别.  相似文献   
85.
笔者在松潘-甘孜地体下仓界地区发现了晚三叠世基性岩,对其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斜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该基性岩由玄武岩和辉绿岩组成,均为钙碱性系列,蚀变较强,形成时代为208.0±7.0 Ma。岩石La/Nb值为1.13~1.95,La/Ta值为7.96~25.79,TiO2含量为1.51%~2.22%,Zr/Nb值为11.35~16.33,指示岩浆源自岩石圈地幔与软流圈地幔的混合源区。根据(Yb/Sm)P-(Tb/Yb)P模型计算结果,推测下仓界基性岩可能源于软流圈物质诱发岩石圈地幔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相(石榴子石约占0~25%)发生约5%的部分熔融。岩石中发现捕获的古老斜锆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Ti元素弱亏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松潘-甘孜地体应该具有陆壳基底,其晚三叠世(<211 Ma)的构造环境为碰撞后的板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86.
相似集合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基于相似理论、大数据挖掘和集合预报思路的统计释用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相似集合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BJ-RUC)v3.0预报地面要素开展了订正释用试验。结果表明,相似集合订正后,在0—36 h预报时段内,10 m风速的均方根误差降低44%,2 m气温的均方根误差降低22%,均方根误差均显著减小。对比测站预报误差的水平分布,相似集合方法的应用对于提升非城区站点的10 m风速预报、复杂地形区域的2 m气温预报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相同预报因子的相似集合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模式10 m风速和2 m气温预报均具有显著且相似的订正效果,但相似集合方法具有计算资源需求较少、不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的优势。相似集合方法形成的集合较好地模拟了模式平均误差的增长情况,集合离散度与集合平均均方根误差表现出理想的统计一致性,即相似集合方法在形成确定性预报的同时,还能够提供预报要素的不确定性或概率信息。因此,相似集合方法在模式预报订正及释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2018年8月,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与创新工场等公司联合举办了“天气预报”竞赛(WFC)——这是一项面向全球的人工智能(AI)挑战赛,旨在通过发挥AI技术的优势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全球有超过1000支队伍参加本次WFC竞赛,约250支队伍完成了实时天气预报赛程。最终,决赛排名前5的队伍获得了奖励。竞赛结果表明:多AI模型集合方法显著提高了2 m气温、2 m相对湿度和10 m风速的预报水平。与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在业务中应用的相似集合预报方法相比,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梯度提升树、深度概率预测等AI模型构建的集合预报方法,显著提升了2 m气温预报的准确率,前2名队伍在决赛期间的预报准确率分别提升24.2%和17.0%。同时,合理的数据处理技术和AI模型集合框架对预报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陈敏 《东北测绘》2012,(1):85-87
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字国土"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展,各类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海量数据急剧增加,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设了"影像宁夏——政务服务系统"(以下简称"影像宁夏")。该系统是宁夏具有权威性、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有力地推进了基础测绘成果更加广泛地服务于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文章详细介绍了"影像宁夏"的设计思路,主要系统的结构、技术架构以及系统的各项功能,并阐述了"宁夏—政务服务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9.
一般认为相似路径台风的影响大致相似,但实际上相似路径台风的风雨分布尤其是暴雨分布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对相似路径热带气旋“海棠”(0505)和“碧利斯”(0604)暴雨成因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加强台风暴雨发生机制的认识和预报。“海棠”(0505)和“碧利斯”(0604)逐日降水分布对比分析表明,两者登陆前降水分布类似,而登陆后降水分布差异比较大。利用NCEP/GFS 1 °×1 °分析资料对热带气旋登陆前后天气形势、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海棠”(0505)和“碧利斯”(0604)登陆前引起浙闽沿海地区大降水主要是热带气旋外围偏东气流和地形共同影响下形成。“海棠”登陆后,维持在浙江东部沿海东南风急流不断输送水汽到“海棠”倒槽内引起浙东南沿海强降水,深入内陆后,降水主要由“海棠”自身环流携带的水汽辐合引起的,降水比沿海地区明显减弱;而“碧利斯”登陆后,有明显的南海季风环流输送水汽并入热带气旋南侧环流,在其南侧形成偏南风急流,使南侧水汽输送得到明显加强,造成“碧利斯”南侧水汽通量辐合,北侧水汽通量辐散,南侧降水比北侧降水强很多;深入内陆后,“碧利斯”环流仍维持并引导北方槽后弱冷空气渗透到其西南侧,使南侧降水进一步增幅。本文还探讨了包括热带气旋外核在内区域平均垂直风切变和热带气旋强降水落区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棠”和“碧丽斯”大暴雨落区均对应于暴雨区区域平均垂直风切矢量左侧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海棠”垂直风切变矢量平行于移动路径并指向移动路径后方是造成“海棠”强降水分布在其移动路径右侧的重要原因,“碧利斯”垂直风切变矢量平行于移动路径并指向移动路径前方是造成“碧利斯”强降水分布在其移动路径左侧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垂直风切结合水汽输送条件可以作热带气旋大暴雨落区预报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陈敏  高焕平  邵伟 《西北地质》2010,43(2):8-12
简要阐述了目前在铁路、公路等工程勘察中广泛应用的浅层折射地震层析及高密度电法两种物探勘探手段的工作方法原理。通过在新建兰新铁路勘察项目中的综合应用实例,说明只要在工作中选择合适的观测参数和解释方法,结合钻孔等相关地质资料,对相对较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小断裂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形态及规模等均可进行较为详细勘察。加上两种方法成果相互验证,不仅提高了勘察精度及可靠性,同时也为铁路、公路等建设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