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3 毫秒
51.
The long-term height-resolved wind trend in China under global warming still needs to be discovered. To fill this gap,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d the climatology and long-term(1979–2021) trends of the wintertime wind speed at the near-surface and upper atmosphere in China based on long-term radiosonde measurements. At 700, 500, and 400 hPa,much higher wind speed was found over eastern China, compared with western China. At 300, 200, and 100 hPa,maximum wind speed was observed in the latitude zone...  相似文献   
52.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 各级城市都开始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 发达的地区, 应该及时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文章在阐述新 时期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认识基础上, 认为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 应该秉承 "系统分析, 全面协调; 扬长补短, 发挥优势; 统筹城乡, 引导与调控兼顾; 产业、空间、生态战略并 重”的观点, 全面掌握研究区域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有针对性、有步骤、有重点地制定相关的 发展战略。针对双流县而言,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 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 件和外在发展环境, 积极稳妥地推进“稳步推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北部带动与圈层发展战略、因 地制宜和重点突破战略", 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3.
通过建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度和分析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的旅游竞争力,并采用锡尔I(O)系数方法对旅游竞争力水平的差异进行分解,通过市场、效益、贡献、资源、设施、人才、经济、交通和环境等9个细分指标揭示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旨在从不同侧面进一步认识东部沿海旅游...  相似文献   
54.
韦智超  牛亚菲  陈田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321-1328
流域不仅是有序的自然地理空间也是内部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空间,二者叠合构成区域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在流域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流域开发的升级产业。本文集合国内外流域开发的学术研究与流域开发在发展阶段及空间布局上的基本实践规律,概括出基于流域空间的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集中探讨了流域发展中必经的时间断面特征,即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与生态环境的梯度差的表现及对旅游供需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此作为前提,给出理想情况下的线性旅游供需格局的空间模型,并进一步给出城市影响下流域旅游空间的重构模型。由模型分析了西江经济带现状的旅游供需格局,发现西江经济带中旅游供给基本上遵循流域特征的前提性假设,而旅游需求则呈现倒U字型格局,区内大城市在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出现客观上加速了上游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未来一段时期内西江经济带最主要的内生性增长力量为区域内的中游至下游的部分区段。  相似文献   
55.
西安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空间热点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维维  陈田  马晓龙 《地理科学》2020,40(3):437-446
判识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热点的空间规律,对于高效配置旅游休闲要素和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机构兴趣点(POI)数据,结合Getis-Ord G *指数等方法探究西安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空间热点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显示,西安旅游休闲总体业态热点区分别位于钟楼中心区、曲江-小寨区域和高新区电子城3个区域,各热点对应的业态集聚等级和空间尺度依次递减;与总体业态热点分布基本一致,各细分业态空间热点也主要集中在钟楼、曲江-小寨和高新区电子城等城市核心区。本质上,城市旅游休闲热点形成是由城市发展导向所决定的,即作为地理要素的城市空间在服务转型导向下,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等城市核心区发展优化过程,对作为人文要素的旅游休闲业态施加作用,使其向城市核心区定向集中的结果。通过合理引导旅游休闲业态集聚发展,则可有效实现旧城区增长活力重塑和新城区空间品质优化。  相似文献   
56.
董玛力  陈田  渠涛 《地理研究》2009,28(3):781-791
基于对北京市前门、王府井和西单三个传统商业中心的消费者问卷调查,分析传统商业中心消费者构成现状特征,结果表明:商业区消费者构成差异体现历史延续性,商业功能构成进一步分化,本地顾客空间分布分散化和均衡化趋势明显。在总结不同时期消费者构成变化基础上,揭示传统商业中心的发展转型特征,认为三者在形成初期功能互补,计划经济时期功能趋同,20世纪90年代以后功能逐渐分化,2000年以后功能定位差异明显。基于消费者视角评价,进一步探讨传统商业中心未来更新途径和转型趋势,发现消费者对商业区发展预期符合现状利用特征和历史风格延续,旅游和商业游憩功能扩展是传统商业中心发展趋势,消费者对商业区未来发展的预期不同,从侧面反映了商业区的转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道路裂缝的出现对道路使用寿命和人车安全带来明显影响,需及时检测出道路裂缝。针对无人机影像中裂缝目标小、图像背景复杂导致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本文以无人机采集裂缝图像作为研究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模型的深度学习道路裂缝检测方法。在YOLOv5模型骨干网络中分别加入CBAM、SimAM、CA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裂缝的识别能力及检测精度,通过消融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YOLOv5模型上融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算法,改善裂缝特征提取能力。研究表明,改进后的YOLOv5网络模型相比于原模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均值平均精度(mAP)提升20.6%,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可为道路裂缝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分析边境省区内蒙古人境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消费结构,得出结论为内蒙古人境旅游人数年际增长趋势缓慢,客流季节变化较明显;客源市场主体边境性和市场集中程度高;以边境商贸旅游为主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整体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总创汇占全国比重较低。依据21世纪来华旅游者需求新变化,结合内蒙古的实际,从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开发空间布局、旅游产品组合、旅游形象、旅游促销等六大策略提出了内蒙古人境客源市场开发战略,以期促进内蒙古国际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9.
陈田  王开泳  陈妤凡 《地理科学》2018,38(5):654-661
行政区划调整是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改变政区的位势和发展轨迹,重塑城市发展活力和区域发展格局。政区位势的测度可以较好的评价行政区划调整的效能。建立基于生产函数的政区位势模型,以重庆市为案例,测算其设立直辖市前后的政区位势及其区划调整的相对区位势能,以探析影响政区位势变化的机制。研究表明:① 政区位势与该地的交通通达度、资源控制能力及综合发展规模有关;② 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变化具有正向作用,但该影响效果具有滞后效应;③ 设立直辖市对重庆市而言不仅意味着行政级别的提升,政区位势也不断上升,相对区位势能均大于1,但该提升幅度正从快速优化趋于平缓发展。  相似文献   
60.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线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区位等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的机理。研究表明:1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表现为马太效应、过滤效应、扩散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特征。2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以及时空压缩程度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均非常明显态势下,产生高铁马太效应;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均不强,时空压缩程度不显著等旅游节点产生高铁过滤效应;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和交通网络密度均具有很强优势,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等旅游节点可成为扩散源,高铁强化了扩散源旅游流集聚作用,然后向边缘旅游地扩散,呈现为"集聚—扩散"模式;高铁使大尺度空间的不同客源地居民出游空间范围出现叠加现象,但只有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优势较强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旅游节点产生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