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01.
上期介绍了一些宝石矿物方面的书籍和杂志,现在再看看身处矿物收藏领域,我们应该关注的4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2.
广东佛冈岩体中的花岗闪长质包体钕同位素TDM为2.36×109 a,萝岗岩体及其中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为2.38×109、2.32×109 a,与华夏古陆基底相似,说明上述二包体源于古老基底,萝岗岩体则是古老基底熔融的产物;而佛冈岩体中花岗闪长质包体寄主岩的TDM较前二者低0.3×109 a,说明寄主岩的成岩物质中有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分别为0.87×109、0.85×109 a,εNdt分别为-2.8和-3.3,低于闽台钕同位素省及邻近的香港地区;其英云闪长质包体具有岩浆结晶的特点.因此,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极可能是古老地壳与相对较多的幔源物质混合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3.
论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的孕育机制,认为可能有3个因素,即区域断层的长期蠕动,中小地震的频繁活动以及外围强震的“增震作用”。研究了利用强震的增、减震作用判定强震危险区的方法,初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4.
东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主恩  林传勇 《地震地质》1995,17(3):241-252
从区域地质、断裂活动性、构造岩溶等研究入手,应用多种断层活动年龄测定分析、岩组分析、显微构造和小构造分析、构造岩溶和应力场综合分析,提出,东江水库诱发地震与库区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性无直接联系,而是受岩溶地层分布和多种构造复合引起的复杂薄弱带的制约。当水库蓄水,水位上升,导致渗水,孔隙压力增大,致使薄弱带内部由于小规模破裂或薄弱面的重新滑动而进行的应力调整引起诱发地震。随着水库蓄水的稳定,内部应力逐渐调整趋于平衡,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性将逐渐趋于平静  相似文献   
205.
解析测图仪在城市大比例尺航测加密中的作用铁道部专业设计院陈绍光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一直处于在重要位置。我国城市大比例尺航测也蓬勃发展,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市政工程提供1:2000,1:1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以往...  相似文献   
206.
西昆仑山库地变质橄榄岩的显微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千韬  林传勇 《地质科学》1995,30(3):275-282
西昆仑山库地变质橄榄岩块是肢解了的震旦纪一早古生代蛇绿岩碎片。变质橄榄岩以残斑结构为主,呈现粗粗结构向残班结构的过渡和残斑结构向板状等粒结构的过渡。此岩石有明显的变形结构,橄榄石变形时的滑移系为{0kl}[100].橄揽石发育有代表高温(800℃以上)的位错构造,也有代表低温的位错构造。表明此变质橄榄岩经受了上地幔环境下发生的高温塑性流变和侵位过程中及侵位后所经受的低温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变形。上地幔环境下变形时的差异应力约为80MPa,应变速率约为1.96×10-12s-1-7.03×10-10s-1.此变质橄榄岩代表由大陆裂谷发展起来的洋盆下的地幔,产出的构造环境为洋脊-裂谷带。  相似文献   
207.
陈绍光 《测绘工程》1999,8(3):68-72
根据我国既有铁路测量状况,阐述既有铁路航测的作业流程,技术特点,以及其测量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8.
The“climate draft”often occurs in the coupling process of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GCM) and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GCM).One of the main methods to overcome the“climate draft”is to simulate theflow and temperature fields in the low-layer correctly.Therefore we designed a three-level AGCM including a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and have run it seven model years to do climate sim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edlower level air flow,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sea-level pressure in January and July,approximate to the climate av-erage fields,especially in Asian monsoon area.The simulated upper level flow and geopotential height are also in better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fields.Moreover,the two westerly jets over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des of the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winter,the disappearance of its southern subtropical jet during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fromspring to summer,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wo easterly jets near the equator and over the subtropical region during theseasonal transition,are also simulated well.In the mainland of China,the seasonal abrupt shift of the rainfall belt,suchas the Meiyu belt in South China during April to May,which jumps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region in June,again jumpsback to the north China in July,and rapidly withdraws to the south in August,are simulated very well.Now we arecoupling this model to a global six-level OGCM and nesting a fine mesh (1°×1.25°)regional climate model over Chinaarea with it.  相似文献   
209.
阔克沙勒—吉萨尔地震活动时间的多重分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令人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3,7(4):319-324
应用多重分形的标度指数谱f(α)~α方法分析阔克沙勒——吉萨尔地区地震活动时间序列,发现一定范围内地震多重分形f(α)~α在大震前有明显的异常显示。说明f(α)谱研究地震的多重分形,简单、有效、能全面地描述地震时间分布这类不均匀分形集。  相似文献   
210.
采用五天滑动平均方法,对我国最冷日期及其日均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气候分析。最冷日期及其日均温有沿着纬向分布的特征。最冷日期除在西北地区、东北的北部边陲和滇南外,其余大部地区都出现在“三九”期间;最冷日平均气温自南向北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