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业治铮  载广秀 《地质论评》1951,16(1):113-113
驼腰区包括松江省桦南县境内驼腰子,小石头河子,大沟,永平岗,等产金地区。现在全部工作尚未完成,本文仅讨论该区十六块含金砂标本的机械分析结果。所有分析结果用面积图(Histograms)及累积曲线(Cumulative Curves)来表示它颗粒的频率分布(Freguency distribution of sizes),更用统计方法而研究其结果。  相似文献   
202.
203.
花海断裂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阿尔金断裂系北侧花海盆地内的一条活动断裂,对该断裂活动性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评估该区的地震危险性,而且对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向北扩展过程中块体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遥感解译与地震地质调查表明,花海断裂仅局限于花海盆地内,长度约25 km。断裂走向NNW,南端起自花海镇以南,向北经小泉、大泉、双泉子后穿过山水河,向北逐渐消失在北山山前大型冲积扇前。地貌上,花海断裂南部表现为线性延伸的断层陡坎,北段构成了风成砂丘与冲洪积扇的界线。在断裂北段跨断层陡坎进行了探槽开挖,探槽揭露和光释光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断裂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的时间距今约5万年,全新世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结合陡坎位错分析,花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小于0.03 mm/a。区域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花海断裂是在青藏高原向北扩展作用下盆地内形成的次一级活动断裂,是高原外围块体对青藏高原向外扩展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4.
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中国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分布着数十个大中型金矿床,但这些矿床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类型尚存争议。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金厂沟梁是该带最为重要的大型金矿床,其与二道沟和长皋沟金矿床围绕130~122Ma的西对面沟岩体分布。该矿床矿体呈脉状产出,矿脉多赋存在太古代变质岩中,少量产于安山玢岩中,在矿区南部可见矿脉被粗面安山岩切穿,指示成矿发生在安山玢岩之后,粗面安山岩之前。两套岩浆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揭示,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129.4±0.9Ma和124.0±0.5Ma,限定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129~124Ma之间,与西对面沟岩体侵位年龄一致,暗示两者具有成因关系,也反映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大规模岩石圈减薄的陆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5.
史料记载1901年4月26日西藏尼木发生M 6?级地震,其发震构造尚未有报道,对其发震构造的厘定有助于理解尼木地堑群的地震复发规律,科学评价周边地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遥感解译与地质调查表明,尼木地堑群内部的庞刚地堑西边界断裂长约30 km,走向近北西—北北西,以彭刚玛曲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断裂地貌线性特征显著,陡坎发育,断错了多级冰碛物及河流阶地。位移恢复结果显示,河流阶地垂直断距T0约1.0 m,T1约2.6 m,T2约5.0 m。南段断裂沿虾庆曲展布,地貌线性特征显著,陡坎发育,断错了多期冲洪积扇体。尼木县城北部发现断裂错动T2阶地剖面,显示该断裂延伸至尼木县城北部。根据位移-震级经验公式计算,庞刚地堑西边界断裂最新一次地震的矩震级约为MW 6.8,这与尼木地震比较吻合。遥感解译、地质调查与震级表明,庞刚地堑可能为1901年尼木地震的发震构造。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分析认为,尼木地堑群中各个地堑具有独立发生中强地震的能力,其地震复发模式及其与亚东-谷露裂谷南北两段的地震活动差异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6.
通过对辽宁北部地区岩石、土壤和植物中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硒元素在岩石-土壤-植物中的释放-迁移-吸收特征与数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样品硒含量平均值为0.08×10-6,总体上岩石中硒质量分数呈现火山岩>碳酸盐岩>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规律;垂向上硒质量分数呈现土壤A层>土壤B层>成土母岩的变化规律;土壤表层硒平均含量0.24×10-6,土壤中硒质量分数总体上呈现棕壤(A、B层)>水稻土(A、B层)>草甸土(A、B层)>风砂土(A、B层)的规律;植物中硒平均含量0.07×10-6,植物对土壤中硒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杂草>榛子>水稻>玉米;土壤和水稻、土壤和榛子之间硒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和杂草、土壤和玉米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7.
基于地震、录测井、试采等资料,开展火山喷发期次、火山机构、储集层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特征和成藏富集研究。结果表明,条湖组沉积时期具多期次火山喷发,火山机构叠置;储集层具火山口湖相、火山堰塞湖相及远火山口的湖相沉积特点;有利储集体岩性为中酸性玻屑沉凝灰岩,脱玻化微孔和晶屑溶蚀微孔为主要储集空间。认为烃源岩的有效配置及持续充注、盆地稳定的构造背景和浅水湖盆环境、火山湖相发育规模、中酸性火山灰和空降成因沉积方式、后期脱玻化和溶蚀作用、沟通条湖组储集体的断缝疏导体系,共同控制着油藏的富集及成藏规模。  相似文献   
208.
正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格局远大,气贯长虹,博大精深,催人奋进,特别是报告提出的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架构,立意深远,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要通过学原文、悟内涵,将加快消化吸收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与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结合起来,与提升国土资源执法工作效能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执法监察工作常态化、立体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9.
2008年1月13日~2月14日的冰冻灾害是黔西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重的一次冰冻灾害,共造成15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利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此次冰冻灾害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冰冻灾害是在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背景下发生的,对黔西南农业、交通、电力和通讯的危害最大。高空阻塞高压和低涡在南支槽和西南暖湿气流的长时间配合控制下是此次冰冻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阻塞高压、中亚到西亚地区的低槽、鄂霍次克海至贝加尔湖低涡和南支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贵州上空中低层的逆温长时间维持,以及冷暖湿空气交汇于中国西南、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而形成低温阴雨是造成黔西南冰冻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黔西南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分布,境内山脉对气流的移动有阻挡作用,从而使黔西南中部以北地区受灾比东南部严重。  相似文献   
210.
典型留巷顶板条件下巷旁充填体支护阻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阚甲广  张农  李宝玉  司光耀 《岩土力学》2011,32(9):2778-2784
将工程实践中接触到的留巷顶板分为厚层直接顶、薄层直接顶和无直接顶3种类型,利用叠加连续层板模型,考虑巷帮煤体承载作用和导致顶板垮落诱因,得出了3种顶板条件下的巷旁支护阻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巷帮煤体、充填区域顶板承载性能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巷旁充填体支护阻力。随直接顶厚度的减小,充填体支护阻力反而增大。基本顶层位不同,顶板垮落诱因不同。厚层直接顶时,顶板垮落为自重引起;薄层直接顶时,顶板垮落为基本顶上位岩层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